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策略

2021-11-22 10:37
读与写 2021年7期
关键词:习作意识文本

章 燕

(浙江省瑞安市湖岭镇鹿木第二小学 浙江 温州 325200)

引言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点[1]”。在以往语文课堂中,教师习惯于将阅读当做识字教学的工具,以期使学生认识多样问题,具有文本分析能力,获取文学知识。以主动进行知识讲授,代替学生的自主阅读与独立思考,导致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另外,因阅读与写作的相脱离,知识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应将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作为教学着力点,促进阅读与写作的教学结合,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1.促进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必要性

新课标中明确地提到“教师应把握学科育人特点,构建生动课堂,培养学生语文实践力[2]”。促进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不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掌握文本知识,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更将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意识。

传统课堂因存在读写分离问题,造成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一直处于被动聆听位置,缺乏自主探索意识。教师以布置阅读、习作任务的方式,促进小学生展开阅读与练笔,实际作业完成情况难尽人意。只有优化施教策略,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反馈,科学地设置教学活动,促进小学生自主参与,才能提升施教效率,构建高效课堂,实现读写结合。

2.关于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策略

2.1 关注读写结合,激发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课堂,促进阅读与习作的有效结合,需要教师以“趣”导学,使学生展开读写训练。从而,让学生高效获取知识,提升自身的语文理解。例如:在部编三年级上的《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中,教师便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生动施教。使学生观察边疆小学和谐融洽、幸福快乐、团结友爱的学习与生活景象。并设置相应的开放性导学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展开学习思考。接着,可以《在这个伟大的国度 每个民族都有希望》、《胡杨》、《风从草原吹过》等群文阅读,使学生在独立阅读中,感受不同的民族风情,认识我国是一个由多民族共同组成、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大家庭。并可引出《我的校园生活》习作练笔,使学生结合在校园中学习、生活的感受,促进读写结合、展开仿写训练。

2.2 聚焦创新施教,促进学习交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助力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教师还需具有创新教学意识。例如:可以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融合的方式,使学生感悟生活、感受文本智慧,消化读本知识,进行微习作;可以多媒体教学为引导,引入翻转课堂,促进学生进行阅读预习,使其掌握多种阅读方法,记录读书笔记等。在创新引导中,密切多边互动,加强阅读、写作交流,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获得感。在四年级上的《蟋蟀的住宅》教学中,教师便可使大家进行课前的自主预习。在正式授课前,通过“课前微分享”,使大家说说蟋蟀的特点、展示预习成果。教师可以绘制思维导图,梳理学生的预习心得,汇总教学问题。继而,师生一同展开问题的探析,让学生感受蟋蟀的辛勤与其筑巢的智慧。最后,可带领学生观察昆虫,展开微习作。

2.3 积累写作素材,提高习作水平。注重培养学生每日阅读的学习习惯,使他们进行思考与练笔,还应使学生注意观察文本,具有质疑能力。在阅读学习中,只有形成问题意识,学生才能深入探究,形成新的学习感受,具有习作方向。例如:在《夏天里的成长》教学中,为促进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教师可以引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使学生探讨“对夏日的印象”、“夏的特点”、“谁会在夏天里成长”等问题。使其观察文本的写作顺序,透过浅显易懂的文字,分析文本的深刻内涵。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应当真实时光、奋力生长。可展开“夏的启示”思考,并进行写作。

3.结语

综上,促进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构建高效课堂,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掌握阅读、习作方法,并非一蹴而就的[3]。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具有教学反思精神,更需具有创新施教能力,促进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并且,应在趣味教学中,引入写作练笔,使学生具有写作思路,形成记录阅读笔记的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意识,使他们具有终身阅读习惯,积极扩充自身的知识视野,并不断提升小学生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习作意识文本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无我》:一具身体,两种意识
习作展示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