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化”课堂学习背景下
——数学情境教学的创设

2021-11-22 10:37
读与写 2021年7期
关键词:正方体长方体数学教师

徐 清

(上海市嘉定区戬浜学校 上海 嘉定 201818)

建立教学情境,是数学教师与小学生互动的基础,而在此基础上,加入适当的问题引导,便可以更好地增加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有效培育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未来的数学教师需要真正认知和明确情境创设的基本含义和实际意义,更好地营造优良的数学学习气氛,从而有效促进小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自主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增强,同时自主发现数学中的乐趣。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是一个集体性的学习过程,数学教师作为数学教学的引导者与组织者,需要建立更好的学习气氛[1]。同时,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数学教师应用各种方式进行积极调动,其中,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来建立相适应的问题情境。例如,在进行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先带领小学生进行面积知识的回顾,然后,引导小学生观察自己的数学教材书,预估一下,教材书的面积大致是多少?听到小学生的各种答案以后,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去进行实际计算,来验证自己的预估是否准确。小学生拿出尺子,将教材书的长度和宽度进行相应的测量,接着将二者相乘,由此得出长方形的面积。

2.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问题氛围

网络信息技术可以给小学生带来丰富的视觉享受,让小学生在色彩鲜艳的画面中感受不一样的数学问题情境,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探究性。因此,数学教师要用好它,让它显示出各种类型的问题情境,使得小学生可以乐在其中,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2]。比如,在进行沪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先向小学生进行提问,如“同学们知道哪些是正方形的物体吗?哪些又是长方形的物体呢?”然后,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动态模型,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由此促使小学生能够清晰、直观地认识和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小学生可以知道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6个面,且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接着,数学教师可以准备若干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并且促使小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每个小组有12个小正方体,将这些小正方体组合起来,摆成一个长方体,同时将其长、宽、高记录下来。通过小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实际操作,可以发现,能够摆成多个不同样子的长方体。此时数学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长方体的形状不同,但是体积相同呢?”小学生很快说出了答案。最后,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观察之前记录的实际数据,由此可以发现,长方体的体积正好等于它的长、宽、高的乘积。

3.创设生活情境,理论联系实际

数学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并由此找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融合点,从而提出相应问题,让小学生可以借助生活常识来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3]。例如,在进行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年、月、日”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前先向小学生进行提问,如“同学们记得自己的生日是哪天吗?”、“至今为止,同学们已经过了多少个生日了呢?”等。然后,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接着,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显示出2019年的年历,然后引导小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并且将年历中各个月份的天数进行记录,同时汇总出来形成相应的表格。教师可以将汇总出来的正确表格显示在大屏幕上,并询问小学生有何发现。有的小学生说,不是每个月的天数都是一样的。数学教师还可以通过询问中华传统节日,来加深小学生的日期观念,如“同学们知道国庆节是哪天吗?”、“劳动节是哪天呢?”通过这些节日,小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年月日。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老师可以通过激发兴趣、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以及生活实例等多种方式,更好地融入大量的问题,构建出问题探究式的数学情境,由此促使小学生在问题中寻找数学学习的方法和乐趣,这样可以全方面地活跃数学课堂氛围,更好地帮助小学生问题思维和数学意识的培养,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和数学教学的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正方体长方体数学教师
制作长方体盒子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拆拼长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拆拼长方体
混合研修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师共同体成长的研究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方方正正的正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