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三年级中计算易错题的对策

2021-11-22 10:37韦翠明
读与写 2021年7期
关键词:心算错题错误

韦翠明

(广西钦北区大寺镇中心小学 广西 钦州 535028)

1.小学生计算能力主要存在的问题

1.1 自主计算能力较低。随着科学水平的发展,数学运算已脱离传统算盘教育的范畴:算盘教育仅作为一种认知事物存在,越来越多的儿童不了解算盘是什么。现在,小学生基本上在某种程度上依靠计算器。数学教学中出现一种情况。自从学会计算器以后老师提问,学生不再用笔算或脑力计算,而是使用电子设备计算。例如,在北京师范大学三年级的“加减法”教学中,老师问“13+8=?”。这是一个可以用手指使用的相对简单的数字。学生通常直接选择答案或用手指选择正确答案。在计算诸如“33+25=?”之类的问题时,学生开始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对计算器产生了较强的依赖[1]。

1.2 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三年级学生在学习计算课程后时,教师经常强调计算的重要性。但是,在数学计算问题的发展中,必须更加重视结果:当结果不正确时,问题的要点将直接丢失。因此,教师要重视数学计算的教学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忽略学生的计算过程[2]。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就会注重结果而忽略计算过程,养成了坏的计算习惯。

2.减少数学错题的教学对策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意识到了“计算错题”对学生的影响,但如何确保学生能识别和纠正错误呢?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犯错误时,一些老师经常会详细解释正确的想法和过程以再次解决问题,但是讲课后的效果不如老师预期。当老师教这些错题时,这是正确的学生不会关注课堂内容,他们认为他们不需要听讲座;一段时间后,老师注意到学生再次犯了同样的错误。结果,老师对于学生的反复纠正和重复纠正感到无助,并且学生对他们一次又一次地犯同样的错误深感困惑。为什么纠正错误如此困难?为什么纠正的错误又一次又一次出现?为什么错误的修复无效?从教师的角度来看[3],如果一个教师想避免学生犯错误,那他必须考虑自己的因素。其次,教师要将学生在数学上的“错误问题”拿来利用。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帮助学生理解并处理自己的“难题”,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常见错误”的手机和分类,并总结和分析。基于“学生数学错误的类型”[4],“学习数学错误的原因”以及本次研究中的教学时间,文章总结了一下策略:

2.1 老师领导学生思考计算中的错误。如果老师想减少学生犯的错误,那就要从老师开始,首先采取行动。荷兰学者弗罗伊登塔尔说过“反思真正的数学是数学功能的核心和动力。”首先,教师应考虑自己的教学有没有动员到学生的积极性[5]。每节课40分钟,老师必须使用所有的分钟。25分钟解释计算原理,15分钟练习并巩固复习。当学生犯错时,老师应考虑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存在问题以及是否应向学生清楚地解释新信息。教师应考虑课堂内容是否适当,计算内容是否只是肤浅的。其次,不时地对学生进行小测验,例如一个月一个单元,这不仅可以测验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的问题。该测试使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的“关于数学的错误问题”,以更好地准备和上课。最后,教师应该将自己的课程讲的更加精致。对于学生,老师必须为每节课设计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突出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便可以针对性地学习学生。特别是,对于某些练习甚至学生的作业,教师应提前做出回应。由于教师需要答案来解决家庭作业,因此,如果他们想做得好,必须首先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提前提问可以节省老师纠正作业的时间。此外,老师可以在解决问题时考虑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假设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的错误。

2.2 辨别错题,学生参与其中。三年级时,随着学习难度和作业的增加,学生会面对大量的“错误的计算问题”。对学生来讲,建立自己的“错题本”非常重要。所谓的“错题本”是由学生自己制作的,作用就是记住自己在计算时经常会犯的错误,并整理它们。这在收集数学知识和学习经验的同时,也是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

2.3 学生建立“纠错本”的重要性。“纠错本”由学生自己写的纠错本是对作业、练习和考试中所犯错学生所犯的所有错误。学生通过记录自己所犯的数学错误可以找到特定知识之间的联系,并掌握某些数学规则。大多数学生不了解老师创建“纠错本”的本意。他们认为“纠错本”是无用的。很多学生会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最后会放弃建立错题本。也有学生会在“纠错本”上随意记录,知错表面文章。俗话说“小孔不能代替,大孔可以经得住艰辛”。“纠错本”用于识别计算过程中的错误且需要引起学生注意的“基础问题”就像计算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太多一样,如果“漏洞”没有及时修复,那接下来就无法进行,要求学生对明显的“纠错本”进行分类似乎为学生增加了一项新任务,但实际上,“纠错本”的真正目的是帮助学生逐步减轻负担。因为编写调试书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巩固错误问题的排序,所以错误问题可以反映大多数学生在管理和应用信息点方面的问题。但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同的,错误的问题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问题。基于错误的问题书,学生和老师可以深入讨论错误的问题。结果,学生可以检查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信息点,并且老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6]。学生经常通过错误的调查表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沟通。他们不仅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还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2.4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为了是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平常的计算也要一步步进行,在计算式必须写出过程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当老师教学时,由于他们具有更好的心里计算能力,学生通常会放弃书面计算,但在面对更难的问题时,要有心算的习惯。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随之增加,心算已经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例如,在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时,必须教给学生计算垂直公式的方法,这样当学生面临此类计算问题时,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直接讲乘法,而是在计算中使用垂直公式,以确保正确的速度。在准备诸如“42÷5=?”之类的计算题时,教师可以创建问题。由于没有可除数,学生无法直接心算获得结果,他们只能以列公式的方法来计算。因此,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需要教育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对适合心算的学生加一蓄念,不适合心算的就要换一种计算方式培养。

结论

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在数学计算中经常会犯一些看似有趣的错误。这些错误并不是智力因素作祟,而是因为学生的习惯性思维方式在起作用。我们称之为非智力因素导致的错误。研究和分析这种现象并找到解决方法,是三年级问题解决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它可以有效地减少家庭作业的错误率,并鼓励学生尽快进行循序渐进的思维跳跃。

猜你喜欢
心算错题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二元一次方程组”易错题练
“一次函数”易错题
化学反应热计算易错题点击
“机械运动”易错题练习
一道难题
不犯同样错误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从心算大师失算谈思维惯性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