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220kV变压器局部放电故障诊断与分析

2021-11-22 05:23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孙文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叶风彩
电力设备管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引线端部静电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孙文鹏 顿 超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 叶风彩

本文分析的变压器为一台100000kVA电炉变压器电源变的220kV产品,该变压器在例行试验中发现乙炔超标,随后在诊断性试验中检测出局部放电超过标准,通过试验数据分析,现场分别采用常规试验法、非试验相中压支撑法两种方法,并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准确判断出局部放电源的位置,最后对局部放电源进行处理,消除主变缺陷。

1 故障诊断与分析

该变压器2016年12月24日在例行试验中发现油色谱出现乙炔组分,含量为0.8μL/L;后续跟踪监测,于2017年05月19日达到5.2μL/L,超过注意值5μL/L;至2018年08月07日逐步升高到26.6μL/L。

1.1 历史油色谱数据分析

表1 历史油色谱试验数据(单位:μL/L)

特征气体分析。通过试验数据明显看出特征气体为CO、CH4,次要特征气体为C2H6、C2H4、C2H2,表征该变压器内部存在油纸过热(图1);三比值法。针对2018年08月07日的油色谱数据计算得出气体编码为220,可判断出故障类型为低能放电(兼过热)故障;CO、CO2判断。绝对值:CO2/CO=1533/525.3=2.92<7,可排除固体绝缘材料老化情况。增量值:CO2/CO=(1533-403.1)/(525.3-55.7)=2.41<3,说明该故障涉及固体绝缘材料;C2H2、H2判断。绝对值:C2H2/H2=26.6/18=1.48<2。增量值:C2H2/H2=(26.6-0.8)/(18-3.7)=1.8<2。因此可排除有载开关油污染的可能。

图1 特征气体增长趋势

故障趋势分析。据2016年12月24日至2018年08月07日的气体数据,通过进一步研究总烃的产气速率来进行故障趋势判定:γγ=(Ci,1-Ci,2)/Ci,1×1/Δt×100%,式中Ci,1、Ci,2分别为第1次、第2次取样油中某气体浓度,μL/L;Δt为设备在期间实际运行时间。按照公式选取近期3个不同时间段对总烃相对产气速率进行计算,由表2可发现三个时间段的总烃相对产气速率均大于注意值10%,说明变压器内部存在故障。2018年5月将该变压器改为手动强运行风机和油泵,油纸过热的现象得到一定改善,主变上层油温下降7~11℃,CO、CH4增长缓慢,但C2H2仍呈增长趋势,可见设备内部故障未消除。

表2 总烃相对产气速率

1.2 故障检查试验分析

诊断性试验。为进一步诊断和定位故障对该变压器进行了以下诊断性试验:绕组及套管绝缘电阻、介质损耗及电容量试验、铁芯及夹件绝缘电阻;油色谱试验;静放24h后进行长时间空载试验(24~72小时);静放24h后进行油色谱试验;局放试验;静放24h后进行油色谱试验。除油色谱和局放试验结果异常外,其它试验均正常。

油色谱分析。长时空载试验后CH4、C2H4、H2、C2H6未显著增长,说明该油过热现象不是铁心故障引起的。局部放电试验后有少量C2H2产生,同时CO、CO2含量增长,这与该变压器历史油色谱变化规律相吻合,再次说明主变内部一直存在缺陷(表3)。

表3 油色谱数据

局放试验分析。分别使用常规法和支撑法进行局放试验,常规法采用低压侧加压,高压中性点直接接地,在高压套管末屏处串入检测阻抗再接地(图2),施加电压为1.3Um/结果显示C相放电量为101pC,A相、B相约为5100pC,严重超标。为确认故障点的位置,改用非被试相短路接地的中性点支撑法进行测量(图3)。同时加压过程中采用超高频局部放电测试仪和紫外测试仪对A、B相高压套管外部进行检测。

图2 局部放电试验常规法接线图

图3 局部放电试验支撑法接线图

采用中性点支撑法,当被试相套管端部电压与常规法一致时,绕组匝间电位差仅为常规法时的2/3。通过对被试相套管端部施加相同的感应电压,对比放电量的起始熄灭电压和大小,即可对脉冲放电发生的位置进行初步判断。如两种方法放电量一致表明脉冲放电信号与绕组匝间电位差无关,脉冲放电发生位置可能为绕组引线至套管端部之间或套管外部;如中性点支撑法时的放电量小于常规法时,放电产生的部位就可能位于变压器绕组中。通过对被试相套管端部施加相同的感应电压发现,两种方法中A、B相数据一致,起始电压和熄灭电压相差无几(表4)。

表4 局部放电试验数据

使用电压向量图进行分析,可得脉冲放电信号与绕组匝间电位差无关(图4)。同时超高频局部放电测试仪和紫外测试仪未检测到放电信号,可排除高压套管外部的悬浮放电和尖端放电。因此,脉冲放电发生位置应位于A、B相高压绕组端部引线出线部位至套管端部之间。

图4 局放起始电压向量图

1.3 故障原因分析

由上述试验数据分析可基本断定,该变压器内部存在着低能放电(兼过热)故障,故障点位于A、B相高压绕组端部引线出线部位至套管端部之间,故障原因为A、B相高压引线与电位悬浮的部件之间的连续火花放电。推测具体的放电情形有[1-4]:高压引线对静电环放电;高压引线对铁芯拉带拉杆放电;高压引线对套管导流管放电;高压引线对油箱磁屏蔽放电。

2 排油检查结果及修复

排油吊芯。变压器排油,拆除外部件,清理油箱外部粉尘、油污,将器身吊出;故障点检查确认。拆除夹件及上铁轭,检查高压引线发现A、B相高压引线根部绝缘纸颜色较深,用力按压引线根部,手感内部发软且有深色油渗出,绝缘表面可见绝缘碳化微粒。剥开A相高压引线根部绝缘,发现静电环引出线与高压引线焊接部位脱落,此位置所包的绝缘纸已烧成碳灰。检查B相高压引线情况相同,检查C相高压引线,静电环引出线与高压引线连接良好;通过对静电环进行检查,发现其引出线与高压引线间采用锡焊,且焊接长度较短,为7mm,不满足15~20mm的工艺要求[5];对其它可能放电部位进行检查,未发现异常。

通过上述检查,确定最终的故障原因为静电环引出线与高压引线间的焊接长度过短、焊接工艺不良,同时该变压器所带负荷为冲击性负荷,致使静电环引出线脱落,造成高压引线对电位悬浮的静电环连续火花放电。将静电环引出线和高压引线待焊接部位的绝缘剥除干净,去除表面污物及金属氧化层,用无水乙醇擦拭干净。用浸水的石棉绳包扎在静电环引出线和高压引线根部,采用磷铜焊将静电环引出线与高压引线牢固焊接,焊接长度控制在15~20mm。去除焊接部位的尖角与毛刺,对引出线焊接区凹处填充绝缘腻子,采用20mm宽的DL-12电缆纸带半叠绕包绝缘,绝缘层厚度控制在6mm。

3 结语

对于冲击性负荷而言,绕组端部电场强度的分布对绕组变形等影响极大,需在端部加入静电环以降低电场强度、提高绝缘裕度。为减少漏磁在金属屏蔽层中产生的涡流损耗,静电环导体的厚度要尽量薄,一般厚度小于0.1mm。导体不能形成一个封闭匝,首尾两端严禁连接。在大型变压器中为降低漏磁通引起的损耗,采用在绝缘圈上包敷铝皱纹纸带或喷涂石墨涂层的静电环。对用于特殊负荷的变压器,其冷却方式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当作出调整,否则易造成局部过热,本案例中特殊的负荷性质虽不是导致静电环引出线脱落的直接原因,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缺陷的发生。

猜你喜欢
引线端部静电
大型水轮发电机绕组端部电晕问题探讨
基于超导磁体的高温超导电流引线的传热优化
噼里啪啦,闹静电啦
大型核能发电机定子端部动力特性研究
弹簧扁钢51CrV4端部开裂原因分析
静电
基于激光雷达及视频分析的站台端部防入侵告警系统
超级英雄静电侠
鞭炮迷宫
静电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