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为什么没有登上魏晋名士榜

2021-11-22 00:57
新传奇 2021年44期
关键词:王微谢安阮籍

陶渊明是真的不想当官,只想种地,然后用收来的粮食酿酒。仅仅这一点,他就和当时的名士大相径庭。另外,他虽然嗜酒,但不像阮籍那样大醉两个月,也不像刘伶那样非要醉死,他做的事情并不“出格”。

陶渊明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封印辞官,嗜酒,任性,身上贴满了魏晋风流的标签。奇怪的是,后人称他为“著名的隐士”“田园诗鼻祖”、文学家、辞赋家,唯独没有“名士”二字。更重要的是,被鲁迅称为“名士教科书”的《世说新语》里也没有陶渊明。也就是说,代表着魏晋风流的陶渊明不在魏晋名士之列!这是为何?

何为名士

魏晋是盛产名士的时代,但当名士至少要符合三大条件。

首先,要有才华。当时,王、谢两家是名士辈出的两大家族。“风流宰相”谢安是名士中的代表人物,他多有才?当年,谢安隐居东山时,天下曾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安石(谢安的字)不出,奈苍生何?”意思是,谢安如果不出来治理国家,让天下苍生如何生活?果然,谢安一出山就打了个大胜仗。此外,谢安还有雅量,喜怒不形于色,可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当时,胜利的消息传来时,谢安正和朋友下棋。他看了一眼前线的书信后,继续下棋。朋友忍不住询问,他才缓缓地说:“小辈已破敌。”王家的代表是王羲之,一篇《兰亭集序》集文采、书法双绝。

其次,名士要放荡不羁、风流、特立独行。要说以“玩得出格”著称的名士非王羲之的儿子王微之莫属。《世说新语》里关于王微之标新立异的故事很多,最脍炙人口的是《雪夜访戴》——王微之住在山阴时,一次夜里下了大雪,他半夜醒来,看到窗外的雪景,忽然想见好朋友戴逵。戴逵远在百里之外的剡县,王微之和仆人冒着鹅毛大雪来到戴逵的家门口。仆人刚想敲门,王微之轻轻地说:“走吧,回去。”仆人不解,王微之说:“我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魏晋名士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嗜酒。阮籍(竹林七贤之一)嗜酒,能连着大醉两个月。刘伶(竹林七贤之一)喝酒,让人推着小车,带着铁锹跟着。如果他醉死了,就把他拉到一個没人的地方刨坑埋了。阮籍的侄子阮咸更是夸张,居然和猪一起趴在酒缸里共饮一缸酒。名士狂狷的个性,让魏晋成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时代。

再次,名士们要会清谈(就一些玄学问题反复辩论的文化现象)。无论是朋友还是政敌,只要坐下来清谈一场,大家就是朋友。比如,著名的“竹林七贤”都是清谈高手。反之,如果你很有才,但不会清谈,也不能成为名士。东晋大司马桓温,就因为不会清谈被排斥在名士圈外。

因此,陶渊明到底算不算名士,看他是否符合名士的标准就行。

陶渊明为何不是名士

陶渊明也算出身名门,但后来家道中落。不过,陶家的名气还在,陶渊明自身也有才华,于是别人推荐他做了彭泽县令。陶渊明虽不爱当官,但被生活所迫,不得已接受了。

陶渊明刚上任,其上司就前来视察。县里的小吏说,按规矩,陶渊明要穿上官服,恭恭敬敬地去接待他。陶渊明一听,留下一句“不为五斗米折腰”就自行辞官而去。在当时,陶渊明的这个任性行为也算是具有名士风范。

没有了俸禄,陶渊明的生活又回到了贫困的状态。此时,东晋末年名将、刘宋开国元勋檀道济前来游说:“如今天下乃文明之世,为何不出来做官,在这穷乡僻壤受苦?”陶渊明拒绝了檀道济的好意:“我也不是什么贤者,只是天生不是当官的料。我宁愿在这南山下,守着我的茅草屋、二亩地,采采菊花,和乡亲们喝几杯浊酒,我就很满足了。”

当时,很多名士隐居都是为了走“终南捷径(隐居终南山以求高名)”,等着“求贤者”三顾茅庐,达到自己求官、获取功名的目的。而陶渊明是真的不想当官,甚至不想当别人眼里的“隐士”。他只想种地,然后用收来的粮食酿酒。仅仅这一点,陶渊明就和当时的名士大相径庭。另外,他虽然嗜酒,但不像阮籍那样大醉两个月,也不像刘伶那样非要醉死,他做的事情并不“出格”。

此外,陶渊明的朋友中没有名士,他也从不参加清谈。由此可见,陶渊明算不上名士,他只是一个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人。同时,他也给后人创造了一种想要的生活——隐居桃花源。

(中国新闻网)

猜你喜欢
王微谢安阮籍
浅谈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的突转
春的脚印
“东山”是指哪座山
会跳水的鸡蛋
数字宝宝在串门
身教
谢安下棋定军心
“青睐”与“垂青”
谢安也小肚鸡肠?
人生就是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