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的文心与雅趣

2021-11-22 00:57
新传奇 2021年44期
关键词:有售文心文人

明清小说作为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典范,无论是短小精悍的短篇白话小说,还是鸿篇巨制的长篇章回小说,都饱含精巧的构思和厚重的文学底蕴,叙事上往往暗藏文心、别有乾坤。其中蕴藏的雅趣,也可让人察得历史趋势以及世道民风。

明清时期,文人为了追求功名,往往需要刻苦磨砺文辞,创作的小说在语言、情节、叙事上往往暗藏文心、别有乾坤。比如明代文艺批评家胡应麟认为,《水浒传》(四大名著,本刊有售)“排比一百八人,分量重轻,纤毫不爽,而中间抑扬映带,回护咏叹之工,真有超出语言之外者”,肯定了它为文用心。又比如明末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称赞《水浒传》“若其文章,字有字法,句有句法,章有章法,部有部法”,將它视为写作的教科书。因此,以读文章的方式读小说,往往可以体会其中蕴涵的文心与雅趣。

文心:结构之精与言辞之美

作为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典范,明清小说在叙事手法和情节安排上进行了很多尝试,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无论是短小精悍的短篇白话小说,还是鸿篇巨制的长篇章回小说,都饱含精巧的构思和厚重的文学底蕴。

明清小说如何营造结构?如果说《西游记》是依靠中心情节支撑小说全局模式的典范,那么《儒林外史》以主旨逐渐展开来呈现情节的方式,则可谓独具匠心。小说以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故事作为开端,以市井四大奇人的故事来收尾,中段间杂世俗百态及各色人物,作者的社会理想也随之缓缓浮现。

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在《闲情偶寄》(本刊有售)中提出“结构第一”之说,创立了关于结构的一整套理论:“至于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如造物之赋形,当其精血初凝,胞胎未就,先为制定全形,使点血而具五官百骸之势……工师之建宅亦然:基址初平,间架未立,先筹何处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故作传奇者,不宜卒急拈毫,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

以《儒林外史》等为代表的世情小说大多脉络清晰,精心安排人物的命运与事件结构,或平铺直叙,或纵横交错,或突出主线,或网状布局,从而让作品情节跌宕起伏,妙趣横生。作者编排小说结构就像在建造、打理自己的文字花园,各章回各有重点,自成局面。就像建筑中风景各异、相互独立的亭台楼阁,从整体看是廊腰缦回、犬牙交错,各章间暗中关联、交相错杂,形成整部小说的波澜。其间既有雄伟辽阔,又有曲折幽深。依靠这样的安排和造文之心,明清小说得以在尺幅之间展现历史风云,纵览历史人物,重演历史进程。而众多人物的安排也在历史洪流面前显得详略得当、纤毫不爽。

明清文人除了在小说结构上独具匠心外,在小说语言和艺术表现上也多含巧思。比如明末清初小说家董说所著的《西游补》借助梦幻形式展开情节,讲述孙行者“入幻-历幻-出幻”的故事,是神魔小说的一大奇观。整个故事迷离恍惚,在叙事上也极尽荒诞、诡谲。鲁迅对《西游补》的语言及艺术手法大加赞赏,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谈到这部小说时说:“全书实于讥弹明季世风之意多,于宗社之痛之迹少。其造事遣辞,则丰赡多姿,恍忽善幻,奇突之处,时足惊人,间以俳谐,亦常俊绝,殊非同时作手所敢望也。”其中行文落笔之间的文心,不仅展现了明清文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们伤时感事的一面。

雅趣:雅集赋诗与清词丽句

明初统治者对文人实行严格的压迫政策。在此背景下,文人对功名的追求难以实现,于是便在文化层面上寻找新出口,尤其钟情于雅趣。

何谓雅趣?“雅”取高雅之义,而对于“趣”,明代“公安三袁”之一的袁宏道在《叙陈正甫会心集》中有一段关于“趣”的评论:“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

明中叶后,文人对雅趣的追求达到了巅峰。在日常生活,文人对雅趣的追求主要通过读书习字、谈禅论道、赋诗作画、抚琴对弈、游山玩水等方式实现,与文人结社密不可分。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所著的《古今谭概·谈资部》指出:“古人酒有令,句有对,灯有谜,字有离合,皆聪明之所寄也。工者不胜书,书其趣者,可以侈目,可以解颐。”

雅趣还在文学创作中占有一席之地,比如《儒林外史》中就有大量反映文人结社、聚会的桥段。其中,第三十四回描写了众人听杜少卿解说《诗经》(本刊有售)的场景。当然,杜少卿对《诗经》别具一格的解读,实际上出自小说作者吴敬梓(清代小说家)之手。吴敬梓曾撰写《诗说》,是研究《诗经》的大家,小说人物杜少卿也是作者自况。

明清小说除了写文人雅集外,还常会出现大量诗词。比如《醒世恒言》第十一卷写了苏轼的妹妹苏小妹与北宋文学家秦观的故事,处处以诗词推进故事发展。这些诗词不仅是贯穿故事始末的骨架,还展现了整个故事的雅趣。

明清时期,文人把所读的诗书、所受的文化熏陶转化成一种渗透着文化气息的生活方式。这种雅俗结合的尝试,表面上彰显了他们的文化优势,实则体现了他们与日渐崛起的商人阶层之间的文化竞争以及对黑暗社会现实的逃避。后世者观之,既可从中窥得那一时代的文化表征,也可察得历史趋势以及世道民风。(《学习时报》)

猜你喜欢
有售文心文人
中国味
冬天来啦
节日的烟花
复古点缀
文人气
这世上少了文人会怎样
哪里有美容书卖?
改善生态 平衡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