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学堂:家校协同创新发展的校本实践研究

2021-11-22 23:54朱永刚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家校协同创新发展

朱永刚

【摘 要】通过基于学科的家长微课体系、基于活动的亲子活动体系和基于环境的家校共育体系构建而成的“小满学堂”,不断培育以学生为主体、家长为主导、学校为协调、社会为保障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学习阵地,不断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有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效改善家庭亲子关系,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良好教育生态。

【关键词】“小满学堂” 家校协同 创新发展 校本实践

一、实施背景

(一)立体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这就明确提出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密切配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大教育格局。

(二)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礎、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

(三)社区背景

我校地处仙林大学城,有较好的社区背景资源。一是周边有11所高校,有着非常浓厚的文化氛围和高校资源,而我们的家长很多都是来自这些高校的教师,周边的居住人员素质相对都比较高,学生们来自高知家庭的比较多。二是周边有消防中队和驻地部队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过军营生活的体验。

二、内涵特征

(一)内涵

“小满”二字取自《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家长公益课堂筹备之时,恰逢“小满”节气,便取该词,一来希望学生们能通过课堂小得盈满,二来希望学生们能保持向大满前进的动力。“小满学堂”项目就是以家长为主体,学生参与,学校整合协调,利用社区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立体化教育,全面培养人的教育模式。

(二)标识解读

标识上方取自我校的景观翰庭,下方是家长、孩子共同参与,左边的小麦寓意“希望学生们能通过课堂小得盈满,并能保持向大满前进的动力”。整个寓意是学生在家校共育的背景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三)“小满学堂”特征

1.从角色层面来说有以下的特征:(1)家长主体。家长是微课的开发者、活动的组织者;(2)学生参与。学生全程参与这些课和活动;(3)学校支持。学校在各方面给予协调与整合;(4)社区服务。社区对于“小满学堂”能够提供全面保障。

2.从课程特征来说有以下的特征:(1)开放性。选择的内容更广、更全面,不局限于教材、校园和场地限制;(2)实践性。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提倡学生亲身实践;(3)体验性。让学生从各种体验中获得经历和经验。从而更好地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有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3.从课程目标来说有以下的特征:

(1)以学生为出发点:①培育理想。让学生通过做小事情,扬大志向,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②丰富生活。各种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的生活多姿多彩;③拓宽视野。让学生的学习从课堂走向校园、走向校外,拓宽了学生的视野;④实践创作。更多的实践、开阔的视野,让学生有了更多的灵感和创作欲望。

(2)以家长为出发点:①责任担当。在亲子活动中,让家长明白更多的责任、爱和担当;②合作共育。真正发挥家、校、社会三方合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③重塑关系。重新塑造了民主、和谐的亲子关系。

(3)以学校为出发点:①拓展课程。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来自教师上的课,还有更多的来自不同行业的家长上的他们所熟悉的专业课,拓展了课程内容,同时这也是国家课程有机的整合点与实践场;②丰富资源。家长资源和社区资源的引入,让学校的办学有了更广阔的空间;③优化生态。“小满学堂”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新的办学生态模式。

三、项目建构与实施

为了有效推进这一项目的实施,学校成立了“小满学堂”特色项目领导小组,邀请市区专家和家长代表,共同设计“小满学堂”特色课程体系:构建了基于学科的,与学校“诗、乐、数、武”为框架校本课程体系相一致的,围绕阅读与人文、艺术与审美、思维与科技、体育与健康四大板块的家长微课体系;构建了基于活动的,通过仪式教育(入学礼、成长礼、毕业礼)和围绕传统节日开展的将家庭教育与小公民道德建设相结合的亲子活动体系;构建了基于环境的,通过行走高校和走进社会,充分挖掘地域资源、家长资源并延伸到社会层面的家校共育体系。

(一)基于学科的项目建构

这主要是基于学校的班队会和综合实践课,引入家长课程,由家长带着精心准备的专题走进校园,来到学生们的课堂,用家长的视角将学生带进不同领域的社会与生活,为学生的校园生活打开了一扇扇了解精彩世界的窗。在这里,家长是课程的开发者与实践者,学生是学习的参与者与体验者,教师是课堂的协调者与整合者。这里的课堂是开放的——面向全体家长招募讲师,是多元的——各行业多领域学习内容,是生活的——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

一是成立鸿雁家长讲师团。学校每学期都会面向全体家长进行家长课程资源的挖掘,并通过家长自愿报名和学校筛选,成立了学校鸿雁家长讲师团。然后根据家长申报的不同内容分解成校级“小满学堂”和班级“小满课堂”,并按学期逐月制订教学计划,原则上每学期开设60~70节家长课程。“智能机器人——‘小曼,你好”“四轴飞行器”“哆啦A梦不是梦——生活中的智能”“跟着南马看南京”等课程,都深受学生们喜爱。

二是建立四个板块家长微课体系。为了完善“小满学堂”基于学科的课程体系,我们将已有的家长课堂进行了归类整理,梳理出阅读与人文、艺术与审美、思维与科技、体育与健康这四大板块, 就是与学校“诗、乐、数、武”为框架校本课程体系相一致的家长微课体系,这样就在逐年开发新的家长课堂资源的同时,不断积淀优质案例,逐步形成学校特有的“小满学堂”课程体系。

三是加强学科整合与实践应用。在家长课堂实践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加强家长课程内容与国家课程内容之间的整合与应用。我们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安排关联学科的任课教师配班,不断挖掘家长课程中蕴含的学科课程内容,进而在课后或者后期的学科课程教学中,将其进行关联、提升与应用,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基于活动的项目建构

这是“校园亲子活动”的体系建构,旨在让更多的家长走进校园,参与学校活动,并且在活动中更好地了解学校办学情况,进一步明确作为家长的责任担当,同时在活动中通过亲子陪伴,更好地形成教育合力。

一是仪式教育感真情。仪式教育既是学生行为养成的重要抓手,也是学校开展“小满学堂”项目的一条重要路径。我们通过入学礼,让家长牵着孩子的手走红毯,进求知门,一同了解学习生活,熟悉校园环境,熟悉师生,爱上学校生活。通过成长礼,学生穿汉服,立志愿,在家长的见证下,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自觉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通过毕业礼,学生说感言,展风采,在与家长的拥抱中懂得感恩,激励上进,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二是主题活动懂传承。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学校推进“小满学堂”的一个有效抓手。每年学校都会围绕中国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元旦包饺子、元宵节猜灯谜、端午节包粽子、重阳节做重阳糕,让学生在快乐的亲子活动中了解中国传统习俗与文化。与此同时,学校还围绕读书节开展亲子共读与书香家庭评选,围绕体育节开展亲子运动会,围绕艺术节开展亲子绘画与同台表演,围绕科技节开展亲子创意和同场竞技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将家庭教育与小公民道德建设相结合,坚持“实践育人”,实现亲子沟通,推动家长和孩子共同进步。

三是志愿服务担责任。为了有效提升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与支持,学校还结合实际需要设立校委会、“1+N”护学岗、膳食委员会等志愿服务岗位。一方面让家长代表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与监督,不断发挥“一主两翼”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一方面为学生在校的安全、健康,为家长学校的工作开展、家校沟通、矛盾化解等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三)基于环境的项目建构

陶行知先生提出“社会即学堂,生活即教育”,基于环境的项目建构是“校外环境资源”的拓展与延伸,主要是依托驻地高校、企事业单位、社区和家长,充分发掘吸纳仙林大学城的地域资源和近四分之一的高校教师家长的人力资源。利用課余时间或节假日,积极开展亲子假日小队活动,由家长带领孩子走出校门、走出家庭,在团队活动中走进社会,体验生活,促进成长。

一是徒步高校立志向。学校通过校工会,密切联系周边高校工会,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家长力量,设计徒步高校活动方案,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学生由家长带着到不同的大学参观,亲身体验大学生活,一边聆听家长或大学生志愿者的讲解,一边记录下自己的感想与心得,促使他们从小好好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仅这个学期,学生在家长带领下前后共有18个班20次走进仙林地区不同的大学,参观了南邮的通信展览馆和校史馆、南工院科技创新作品展览馆、南京大学的方肇周体育馆、杜厦图书馆和游泳馆、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和南师大的珍稀动植物标本馆、海洋馆和酿酒场馆等,每一次都让孩子们大开眼界,流连忘返。

二是体验军旅磨意志。我们还充分利用周边的部队资源,“让孩子吃点苦”,让学生学会在集体大家庭里生活,培养学生们勇敢、坚强、自立、协作的优秀品质。在家长的带领下,让孩子们走进驻地部队,通过参观营房,观摩训练,懂得纪律严明与顽强拼搏;走近森林公安,进行拓展训练,在汗水中学会坚持,在合作中学会团结;走进消防中队,通过现场演习和实景体验,感受生命的可贵与消防官兵的大无畏精神。

三是行走社区多参与。为了进一步发挥社区的教育与服务功能,学校还与南京报业集团、栖霞区城管局、仙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仙林“爱飞扬”社会组织联合党支部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组织开展参观、走访、绘画、宣传等活动。在马台街的“科学大闯关”“我是小警察”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一同体验,在抢答中让智慧飞扬,在游戏中快乐成长;在共享单车停放的“绿地毯”上,孩子们和家长一同挥毫作画,在装点城市风采的同时让城市治理志愿行动有了新的阵地;在党群服务中心的展厅里,通过家长志愿者的介绍,孩子们不断地发现身边熟悉的身影,了解身边感人的事迹。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也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小满学堂”项目系统的建构与实施,进一步发挥了“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作用,形成教育“合力”,推动亲子教育的深入开展,营造亲子教育大环境,最终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相信在家校携手共同努力下,学生们会更加茁壮健康地成长。

猜你喜欢
家校协同创新发展
论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及方法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利用博客平台 强化班级管理
家校协同PK“蒙式教育”
信息化环境下家校协同发展教学策略的探究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探讨新时期环境下博物馆的讲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