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让学习真正发生

2021-11-22 11:26张华利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生活实际动手操作生本课堂

张华利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与学,是师生、生生之间学习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教师通过互动合作学习、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及注重讲与练的关系等四个维度来了解学生个体发展,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

【关键词】生本课堂 问题中心 动手操作 生活实际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强调学生要由被动接受的“使我学”“要我学”,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我要学”的方向转变。要想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就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和因材施教,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来真正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与引导者的作用。生本课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以及具有开放性教育的魅力。生本课堂中,学生不仅能在思考和体验中创新收获,而且能在探知和交流中增长见识,他们不仅是学习探索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而且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那么,数学课堂教学应如何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习真正发生呢?

一、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选取教材

传统的教学,教师们习惯了“教教材”,教材怎么说,就按部就班怎么教。但是新课标倡导教师要“用教材”,教师在教学时,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上课时要多关注学生,科学合理地、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第一次教学片段:

1.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认识角,之前你们已经预习了,现在请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找到了角?待会儿老师请你们进行小组汇报。

(2)说说看,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找到了角?

(3)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里面就有我们要学习的图形,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2.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1)师:像这些图形都是角,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尺,从你们的三角尺上找到一个角,并摸一摸。

师:从尖尖的地方向两边分别指出。(边说边示范)用这样的方法指给你的同桌看。请用尖尖的地方戳一下手心,是什么感觉?(尖尖的)

师:是不是尖尖的都是角呢?笔尖是不是?到底什么是数学上的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的特征。

师:再用手摸一下它的两条线,什么感觉?(直直的)

(2)师:如果老师要画角,应该怎么画呢?

(教师示范,学生观察)

(3)师:来说说看,这个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线叫什么?

(4)小結: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导入部分,笔者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生活中找到的角,可是在这之前学生并没有真正认识数学上的“角”,好多学生将生活与数学上的“角”混淆了,部分学生将“角”看成了一个“点”,笔者认为这样的预习作业已经超过了学生的学习范围。于是又有了第二次的教学想法。

第二次教学片段:

1.复习旧知。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一些图形,一起来看看。

(出示五边形的图片)

师:这些图形都叫什么?(五边形)为什么它们大小不一样却都叫五边形呢?(都有五条边)

师:对!都有五条边就是五边形的共同特征。

2.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图形,之前你们已经预习了。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里面就有我们要学习的图形,我们来一起看一看。(课件出示例1图)

师:凡是像这样的图形在数学上都叫“角”,为什么它们看起来不一样却都叫角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边说边画角)

师:谁来说说看这个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线叫什么?(顶点和边)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符号)【板书】

新课标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因此,再次教学时,教师出示生活中三样物体——“剪刀”“三角板”“钟面”,以学生熟悉的物品来进行导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物上的角,然后将这些角从实物上抽象脱离出来,让学生在脑海里建立起角的几何图形,感知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时相机告诉他们:像这样的图形就是角。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观察,找出其中的共同点,进一步引出角各部分的名称,最后得出“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结论。

二、以问题为中心,促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方法,以问题为中心探究新知,既能在课堂中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挥其主体作用,体现“生本”理念,又能让学生充分享受过程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习自然而然地发生。

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图形,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里面就有我们要学习的图形,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课件出示例1图)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图形都叫“角”,为什么它们看起来不一样却都叫角呢?你们能说出它们什么共同特征吗?

生:它们都是尖尖的。

师:对!尖尖的地方我们把它叫作角的顶点。

师:它们还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生:有两条直直的线。

师:这两条直直的线我们把它叫作角的两条边。

(边说边画角)

师:谁来说说看这个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线叫什么?

生:顶点和边。

师:角,我们一般用这个符号来表示(画上角的符号)。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板书】

从上述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出:围绕“问题”探究时,教师应把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地交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舞台,这时教师的角色是点拨者、引导者、调控者,即点拨学生的困惑、引导学生思维方法、调控课堂节奏,其目的就是在课堂中创设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欲望的环境和氛围。

三、给学生动手操作创造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课堂上的动手操作活动对他们来说不仅是一种乐趣,还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生本课堂中,教师要明确自己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切不可混淆。要想在教学时达到动手操作的效果,教师首先在备课时就要建立动手操作的意识,这样在教学时才会有意识去指引自己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动手操作等活动。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做角:

师:刚才我们看了许多角,在课前同学们也用硬纸条和图钉做成了一个角。(边演示边说)

师:用两根硬纸条和一枚图钉做成的角是一个可以活动的角(边示范边讲解),因为能方便我们随意改变角的大小。(示范)

师:你能试着把你的角变大吗?(学生操作)变小呢?(学生操作)

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两条边的距离。

师:换个说法可以吗?

生:跟两条边拉开的距离有关。

师:我们可以说成“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张开越大,角越大;张开越小,角越小”。

小结:只要改变两条边叉开的程度,就能改变一个角的大小。

“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会”。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做角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系。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通过直观操作,学生可以通过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以促进自己进行思考,在具体的感知活动中逐渐升华自己的思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丰富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使记忆深刻。数学课堂要想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通过动手操作达到的效果会更好。学生在一次次的尝试、想象、推理、验证、反思的过程中,将会逐步加深对角的本质的认识。

“生本课堂”看似简单,但教学课堂教学却是一門很深的学问。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习真正地发生,我们教师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以学生为主体”,教会学生学习,教给学生方法,让他们的思维得到发展,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得到全面的健康发展,这样的课堂才是“生本课堂”的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生活实际动手操作生本课堂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新时代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深究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