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文献综述

2021-11-22 15:13马欣瑶
红豆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公共物品供给制度

【摘要】尽管目前农村生产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农村基础的公共设施建设同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匹配。农村地区公共物品的供给和发展情况对农村地区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提高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质量与水平对改善农村生产、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美化生活环境、减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贫富差距等。本文从农村公共物品的基本概念,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所经过的发展,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研究,为今后农村地区公共物品的供给提供了可以参考的理论依据和经验。

【关键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

一、什么是农村公共物品

农村公共物品的基本概念是在中国农村地区的服务、一些最基础的设施、福利以及其他等方面,以及农民可以享受的公共物品和基本服务,这些产品以及服务具有一定的消費非竞争性以及非排他性。对于农民而言,这些具有一定的私人性,是一种公共财务,(刘瑾、刘刘炜、李权泰,2017)[1]。农村公共物品主要包括农村社会最基本的公共设施物品、可持续发展类的公共物品、农村经济公共物品。同时按照影线的范围可以分为:基层地方公共物品,地方区域公共物品以及国家层面的公共物品(邓大松、刘志甫,2016)[2]。按照层次,主要分为六种,一是农业生产时最基本的需要,二是增大农业生产的需要,三是福利需要,四是实现自我的需要,五是娱乐的需要,六是安全需要(李和平、杨富宽,2014)[3]。除此之外,农村公共物品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增加农村经济收入,改善农民就业情况提高农民收入有着较好的影响。

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发展历程

商春荣,黄燕(2012)[4]使用了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社区集体组织作为供给主体为社区农民提供公共品的分析,发现社区公共品供给中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集体、村民和私人。随着中国发展以及经济进步,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正在不断发生改变,在不同时期,他们大有不同。在1949-1956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直到社会主义改造快完成:我国逐渐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力度,此时的供给模式是以政府主导;在1956-1978年,人民公社时期这段时间:供给模式正在完善,建立了以政府,单位,集体为供给得主体,人民公社或上级政府成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主要来源;、1978年以来,供给模式主要由县乡级政府来负责;到21世纪以来,由于发展速度较快,逐渐形成了日渐多样化的供给模式,供给模式涉及到了农村发展的各种领域,但是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发展(何园洲,2019)[5]。

三、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的问题

谈淼(2013)[6]认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协调城乡共同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基本公共物品均等化是关键。中国的发展虽然已经进入了崭新的时代,但是供需问题仍然是突出矛盾,城乡发展之间的差距仍然比较明显。陶然(2019)[7]认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模式方便农民生活为其提供了相应的便利条件,但同时也会损害部分群众利益。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总量如果长期处于不足的状态,这会影响农村的发展,而农村公共物品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增加供给数量以及提高质量这项工作要从长计议。

1.供给数量不足,供给效率较低

在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效益低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社会资本利用率较低,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够平均,使得农民在农村的发展和建设中地位较低,没有发言权,再加上村民参与的整体意识性不够强,因此村民意愿的蔡乃少之又少。郭铖、涂圣伟、何安华(2011)[8]通过案例研究,最终得到了47个村级样本数据以及187个农户数据。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乡村文明建设力度不够,乡村环境卫生较差等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除了在2011年发现的这个问题,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卫生医疗、教育、农业设施投入等方面,供需仍然不平衡,不能满足基本需求。供给投入方面,政府资金投入支持明显不足、供给力度和数量严重不足;教育教学方面,乡村投入方面不足,教学设施不能满足基本的需求比较简陋、教学力量薄弱、教师数量不足;在乡村医疗方面,同城市差距较大,医疗器械设备落后,药品供给数量不足,缺乏相应的医疗保障。除此之外,农村资金存在的问题是资金比较匮乏,来源较单一,相应的高尖端人才更是缺少,这就造成了农民获得信息稀少,接受新鲜事物较慢。

2.缺少健全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法律,决策不合理

由于供给机制不完善,比较有效的供给难以实现。在我国目前相应的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将农村公共物品的管理权归属到政府,对农村公共物品的保护不够,资金投入及预算也明显不住。肖卫,朱有志(2010)[9]通过对湖南山区农村进行案例分析并建立了博弈模型,验证了政府供给需求信息不足的问题以及私人供给的成本分担问题会影响到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李晶、高强(2017)[10]认为制度的不完善同样会影响社会资源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作用,甚至是影响到相应的供给。在农村中,村民委员会比较拥有权威性,在农村公共物品内源性的供给中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因此要规范村民自治的法治体系,加大在农村中的凝聚力,提高村委会的权威性,更好的发挥农村村民委会对社会的激励性和对经济的激励性(崔晓芳,2016)[11]。

3.供给主体较单一,具体职责不明确

由于安排不够合理、以自我供给为主、政府主体的职责不明确,使得供给能力不足。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无论从质量还是从数量上来看,都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农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根据国家财政部网站的显示,在早期时,国家对农业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少[12]。在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中,政府承担的角色应该是提供方,而不是使用方。在具体实践中,大部分政府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提供,农民没有参与到其中,没有表达出农民的意愿。尽管目前这种比较单一的供给主体模式正在被打破,但政府垄断的供给模式没有从根本上被改变,供给模式的主体仍然比较单一。

四、改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方法

1.加大供给力度,缓解供需矛盾,转化政府职能

加强基层主导市场的引入,增加政府在供给方面的权利,形成多样式的物品供给体系。黄倩(2018)[13]认为比较稳定的社会基础物品多元主体协同供给机制的完善有促进作用。陶源祎,谢德琪(2015)[14]认为政府的惠民工程可以增加农村居民对政府的信任,缩小村民和政府的差距感,提高村民为家乡做贡献的积极性;较为灵活的供给方式,数量较为充足的供应主体,先进现代化的供给模式是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供给模式较为理想的发展方向。杨守玉(2012)[15]认为正确的政策及制度安排,要有正确的理念支持,同时要贴合以城市带动乡村,加大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城乡之间相互协调发展的发展理念。邱汉明、吕翠丽(2018)[16]认为改变公共物品供给偏向城市的供给思维是缩小城乡间公共物品供给差距的有效方法,平衡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公共服务待遇。

2.促进供给的多元化方式

目前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公共物品供给都由政府来支持,并且市场和社会组织机构没有在第一时间加入到供给中来。政府在公共物品的供给中需要发挥一定的支持作用,满足农民提出的基本要求,保持农村经济良好有序发展,以此提高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有效性。邓蒙芝(2014)[17]认为要加强在社会各方面的宣传和动员让更多力量共同参与到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中,同时加大以政府为主导的资金投入力度。段红平,王波(2015)[18]认为第三部门和政府这两者在合作互补的同时又相互监督制约对方,这是一种非对抗性的制约。而目前,农村公共物品提供的主体也正在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3.加强公共物品的监督和维护,建立相应的政策以及监督体系

在农村地区,提供相应的公共物品后,要加强对公共物品的监督和维护,定期进行检查,保证其质量和效率没有问题。因为在后续维护及管理出现问题,设备老化,失修的现象普遍出现,长期效益难以发挥。为此要树立爱护公物,自觉维护的意识。对于自觉参与公共物品维护的公民(孙祥祥、臧宏玲,2018)[19],可以提高相应的奖励,提高农村居民的意识和责任。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到审计信息要全面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关慧,蔡冬冬认为(2014)[20]根据中国的发展情况要制定低水平,广覆盖,保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尽快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高明(2012)[21]认为制度内供给是农村公共物品政策的必然走向。

4.建立合理的保障机制和体系,扩大资金来源

贺艳梅(2019)[22]认为全面深入研究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会促进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的重构,从而为供给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带来法律保证。费钧(2017)[23]认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同经济、村民、村干部和其他行为主体都有联系。张雪,赵霞(2103)[24]认为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水平,公共物品的供需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是有一定差距的。为此要结合差异特别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公共物品的建設,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引入资金,改善供给情况。贾义保、陆影(2013)[25]认为农村村民和干部之间的稳定程度与利益关系调整,农民群众诉求的利益是否被解决以及农村社会矛盾是否被化解有关。钟小琳(2019)[26]认为农村公共设施治理需要充足和稳定的资金保障和支持。社会资本是促进农民参与的重要保证,农村公共物供给是一项民生工程,要符合民意。

五、感想与领悟

在我国未来的发展中明确指出政策像农村倾斜,调整利益结构是未来农村农村农民政策的核心。对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落实到农村公共物品上是比较好的突破点[27]。李超、孟庆国、郗希(2016)[28]通过对问卷调查法对根据以随机走访的形式,调查地点包括了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最终得到了3132份有效问卷,通过多元有序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来假设和验证。得出的结论是收入不同的农村居民关注公共物品供给的重点有所不同,较为贫困的农户主要关注农业生产,灌溉设施,以及农村文化娱乐;小康农户主要留意农业信息,公共设施和相对应的补贴政策;富裕农户的重点则放在文化教育,公共交通和设施,以及相应的医疗政策。首先地方政府和村干部要满足大部分农户都关注的问题:比如村里的公共基础设施,信息服务,教育文化等方面,与此同时要积极落实扶贫政策,提高公共物品像农户倾斜的力度,努力做到实现精准扶贫的任务[29~30]。做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有利于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促进乡镇城市化,提高农民素质,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同时也是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最直接的路径之一,因此要重视农村地区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我们只有做好农村地区的建设和发展,才能使国家更加的富有和富强。

参考文献:

[1]刘瑾,刘炜,李权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现状与对策[J].才智,2017(16):239+241.

[2]邓大松,刘志甫.我国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问题与策论[J].江西社会科学,2016,36(10):54-58.

[3]李和平,杨富宽.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12):279-280.

[4]商春荣,黄燕.农村社区多元化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研究[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学科版),2012(04):1-6.

[5]何园洲.我国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06):21-22.

[6]谈淼.新农村建设视阈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的现状与完善[J].克拉玛依学刊,2013,3(01):23-27.

[7]陶然.农村地区公共物品项目式供给的思考[J].市场周刊,2019(10):175-177.

[8]郭铖,涂圣伟,何安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现状分析[J].调研世界,2011(08):14-17.

[9]肖卫,朱有志.合约基础上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博弈分析:以湖南山区农村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0(12):26-36.

[10]李晶,高强.农户社会资本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以韩国新村运动为例[J].世界农业,2017(03):46-50.

[11]崔晓芳.如何避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搭便车”行为[J].人民论坛,2016(35):58-59.

[12]周荣,王超.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因素探析——以重庆市A、B镇乡村公路修建为例[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5,38(01):52-54.

[13]黄倩.农村公共物品的协同供给机制及其完善[J].理论观察,2018(12):98-100.

[14]陶源祎,谢德琪.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政府职能转变[J].学理论,2015(31):73-74.

[15]杨守玉.公共财政投入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2,25(02):63-66.

[16]邱汉明,吕翠丽.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供给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对外经贸,2018(07):131-134.

[17]邓蒙芝.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及其决定因素分析——基于100个行政村的跟踪调查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4(03):16-25.

[18]段红平,王波.浅析农村公共物品的提供主体[J].法制与社会,2015(01):212-213.

[19]孙祥祥,臧宏玲.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研究[J].汉字文化,2018(15):116-117.

[20]关慧,蔡冬冬.发展中国家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J].商业时代,2014(04):23-25.

[21]高明.我國农村公共物品政策演变:论从制度外走向制度内供给的必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1-6.

[22]贺艳梅.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重构的法律路径[J].中外企业家,2019(27):217.

[23]费钧.经济基础、民主促进、非正式制度——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三个分析视角[J].教学与研究,2017(06):106-112.

[24]张雪,赵霞.农户对农村公共物品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3,31(02):99-105.

[25]贾义保,陆影.社会管理视角下农村干群关系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05):67-71.

[26]钟小林.农村公共设施治理转型及策略选择探析[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9,40(06):128-133.

[27]李玉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05):97-98.

[28]李超,孟庆国,郗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评价与基层治理满意度——基于贫困、一般、小康、富裕四类农户的比较分析[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6,15(03):225-234.

[29]周庆元.农村公共物品需求表达机制的构建[J].开发研究,2011(01):90-93.

[30]吴华芳.关于农村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给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20):70.

作者简介:马欣瑶(1996.6),女,汉族,籍贯:辽宁沈阳人,大连工业大学管理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农业管理,研究方向:农业技术经济与管理。

猜你喜欢
公共物品供给制度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论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改革
论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改革
某些单位的制度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