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涛”书画艺术的传统精神与时代性特征

2021-11-23 12:57叶立群辽宁社会科学院沈阳110031
名作欣赏 2021年32期

⊙叶立群 [辽宁社会科学院,沈阳 110031]

“六涛”是一个近年在辽沈地区崛起,已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的中青年书画家群体。“六涛”已成为辽宁文化的一个亮点,成为文化现象和文化符号。“六涛”包括书画家穆瑞彪、程义伟、矫玉珍、邢占一、张庆东、白牧。“六涛”的年龄跨越三个年代,其中穆瑞彪为20 世纪50年代生人,程义伟、矫玉珍、邢占一出生于20 世纪60年代,张庆东、白牧为20 世纪70年代人。他们均为当今辽宁书画界的中坚力量。“六涛”取自于中国古代兵书《六韬》之谐音。《六韬》的内容博大精深,核心为韬略。意味着他们是睿智、有思想、有追求、有担当的艺术家。他们也自喻为艺术海洋中的波浪,在书画创作领域不断创造,为追求彼岸的风景而不懈努力。

“六涛”中的穆瑞彪善画青绿山水和泼墨山水,在艺术实践中建立了新的当代青绿山水画范式;程义伟是学者型画家,曾任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美术研究中心主任,善于表现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山水,擅长画牛,被誉为“关东一牛”;矫玉珍是军旅画家,擅长军事题材作品,人物画创作尤见功力;书法家邢占一主攻篆隶,其篆刻与隶书书法,碑帖兼容,自成风格;张庆东以花鸟画见长,他的大画和小品,均具有浓郁的文人气和诗性精神;白牧是具有较强造型能力的学院派画家,擅长人物画,善于运用笔墨语言表达主观感受、创造具有生动气韵而透明的艺术形象。

“六涛”中的六位书画家的艺术创作各具特色,成就斐然。作为一个艺术群体,他们有着共同的艺术追求,作品具有共同的精神特征和美学风貌。“六涛”艺术创作的最为重要的特点是善于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和艺术传统,并借古开今,承故纳新,以时代精神和当代意识拓展艺术创作领域,丰富作品内涵,提升艺术境界。

一、“六涛”书画的艺术风格

每一位成熟的艺术家都具有属于自身的艺术风格。黑格尔说:“风格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式和笔调的曲折等方面完全见出他个性的一些特点。”法国作家布封认为:“风格就是人。”当代学者认为:“风格是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艺术家的独到的创作见解通过鲜明的艺术形式的具体表现,是一个艺术家在全部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基本特色和创作个性。”

“六涛”中的六位书画家均具有强烈的个性和艺术追求。他们认为,如泯灭了个性,也就泯灭了艺术和艺术家的价值。“六涛”的书画艺术均自成一家,所创作的作品别开生面,他们对艺术、生活与社会的理解、认知和表现,独特,深刻,格高韵足。

穆瑞彪的山水画创作以北派山水为宗,但在博采众长、兼容多家的基础上,已将北派山水的雄豪之气与南派山水的温婉之韵融为一体。观穆瑞彪的山水画特别是近年的青绿山水,整体风貌和气势呈雄浑、博大、苍劲、厚重之状态,其内在气质与神韵中,则见灵动与温润。二者结合起来,显得毫不生硬,毫无抵牾之处。由此而生成的独具一格、浑然天成的美感,是穆瑞彪青绿山水画的审美价值所在,亦为其主要艺术特色所在。程义伟山水画的最大特色,是兼具阔大的格局与生动的气韵,追求既广博、包容又深邃、精微的境界。他以丰富的笔法,通过大气磅礴的画境、苍郁雄健的笔墨,建立了自己的山水画风格。他已经十二次深入黄山采风、写生,在黄山胜境中去感悟艺术与人生,发掘蕴含于自然中的生命活力。他追求超然于物而不受制于物的境界,由此而领受属于大自然的无穷之美。程义伟六次登长白山天池,他近年的山水画,总体风格是由以长白山为母题而生发的雄阔、厚朴,转向以长白山为母题而生发的清峻和强悍,由寄托对长白山的深情转向表现其灵魂并不断升华。矫玉珍是以自己的人生背景和心灵体验为主要依托进行创作的国画家。他的人物画和画家本人的精神“状态”比较吻合或相近。矫玉珍的书画作品,充分折射了他的人生经历、生命体验、生存境况以及个性、气质。《铁血男儿》《鸿流》等人物画,深刻地反映了军人的价值追求和情感世界,迸射出精神的光芒,传递着感人的力量。《时代先锋》《筑梦青春》《留住青春》等作品,以表现军营生活为中心,细腻而生动地刻画了一组组普通战士的群像,人物形象生动鲜活,整体上给人一种血气飞扬之感。邢占一的篆刻讲究章法、屈伸,特别是穿插、虚实、呼应等方面的设计与安排,以此结构具有高度完整性的艺术作品。他的印文圆润婉丽,行气收纵自如,着刀渐趋老道,纵笔宛若天成,融多家之所长,成一家之神韵与格调。邢占一刻印,有时一笔一刀,斩钉截铁,爽快畅达,干净利落,有时则单刀直冲刻成,刚劲有力,线条拙涩朴实,自然老到。邢占一的隶书,个性极其鲜明,体现出他对书法艺术的独特理解和完美诠释。他讲究中锋偏锋兼用,将疏密、斜正、开合之趣表现得淋漓尽致。张庆东的花鸟画,意境高古,气韵神妙。观他的国画作品《一鸭群芳》,笔墨纯熟,设色脱俗,一种雅逸与静美扑面而来;《蕉荫祥安图》的画面简洁明了,构图突出主体,笔墨自如生动,呈现出独特的笔墨语言图式。张庆东的花鸟画更接近禅画:画面往往只有一枝莲蓬,一条鱼,寥寥数笔,就可以映射出大千世界的自然生态,可谓一花一世界,一鸟一自然。无论是《芳华》,还是《清气乾坤》;无论是画荷花,还是其他花卉,都有属于他自己的艺术语言,清新简约,淳朴素雅,自然,本色,无任何矫揉造作之感。白牧的创作,重视对人物的精神风貌与所表现内容的寓意性进行深入阐发,善于运用笔墨语言表达主观感受、创造具生动气韵而透明的艺术形象。他的中国画创作主要以写意人物为主,刻画了很多藏区少数民族人物形象。他以娴熟细腻的手法塑造了饱经风霜而又充满生命力的藏民形象,他们如巨石一样耸立于青藏高原之上。他笔下的藏民朴素而率真,优雅而睿智,身上多充满了阳光,传递着良善,散发着温暖。即便有苦难,也会体现出隐忍与超然;即使有忧郁与忧伤,也是一闪而过,最终传递给人们的,总是生命的力量和精神的光芒。

二、“六涛”书画艺术的传统精神

成功的艺术,都是传统精神与时代意识相结合的产物。“六涛”的创作也不例外,他们在精神上直追传统,在所表现的题材和使用的技法上紧贴时代,独辟蹊径,不断超越,并确立了自身的风格。尤其是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六位书画家有着共同的认知,并一直遵循着大致相同的路径在前行。可以说,以传统为本,以传统精神观照现代,是“六涛”书画艺术的精魂所在。“六涛”书画艺术创作的传统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二是重生命本体和人文关怀;三是重笔墨传统。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老子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诠释了天地人的关系。“六涛”在艺术创作中,始终将自身视为宇宙秩序中的一分子,对天地及自然万物抱着敬畏的态度,通过深入观察自然,师古师造化,在作品中营造了“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艺术境界。穆瑞彪曾遍访名山大川,这些山川的形态与气韵影响了他的青绿山水画的图式。穆瑞彪坚持练内功,除了勤学苦练,学习传统,就是到生活中去,到自然中去发现和创造。是写生,让穆瑞彪开发了精神领域的恢宏之感和天人之思,使他得以更为畅达地抒发内心情感,表达精神世界的诉求。新意由此而生,意境由此而生,作品的格调亦由此而生。程义伟曾说过,他的魂在长白山,并以长白山为精神家园,在山水画中融入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空间意象。他以长白山为背景的山水画,画眼在于梅花鹿的出场,意境也因梅花鹿而生成,笔墨气韵也由梅花鹿的在场而发生变化。他将梅花鹿置于山林之中,平添一种情怀、情趣与超凡脱俗之气。鹿即是人,是画者内心世界的投射。其所呈现出的各种情态,均折射着画家的人格和情思。邢占一遍游名山大川,尤喜家乡的山野风光,这也是他持守“清”的品质的精神之源。邢占一通过“游”,不断抵达心灵的秘境,聆听大自然的若有若无的呼唤,回归了生命的本真。

中国有着深厚的人文传统,“重人、尊天”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六涛”的书画艺术创作,深刻理解和体现了以人为本位、以人的价值实现为依归的文化精神。在他们的作品中,体现了强烈的主体意识、人文意识,赋予了书画作品以新的灵魂,追求新的美学境界。矫玉珍的军旅题材作品,总是能够产生撞击人心的力量,关键在于他坚持用真实情感、细腻笔触、传神的艺术语言,表达战士对生活、对训练、对战友情的真切感受。可以说,追求人物形象的个性化、平民化、生活化是矫玉珍军旅作品成功的基础。如在《血性男儿》中,他画出了人物丰满的血肉和鲜明的个性,对人物的喜怒哀乐和心理发展过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用常人之心、凡人之理揭示人物精神发展的历程,从而画出了人物真切可信的一面,塑造了由平凡走向不凡的“这一个”的艺术形象。白牧的作品,在题材选择和对人物精神面貌的表现上,充满了人文关怀,散发着深沉而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他极为关注人的生存状态,注重表现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他的人物画,能够直指人的生存本质,直探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他的《齐白石》《弘一大师》《吴昌硕先生小像》和“藏民系列”,集中地体现了上述文化精神与艺术特质。程义伟画牛,关爱生命,表现强烈的人文精神是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他笔下的牛,寄寓着自己的理想人格和精神追求。那些奋力前行、默默耕耘、坚忍不拔、风雨无阻的牛,是他心目中的科学家、艺术家、军人、农民、教师等的精神写照。

中国画的基本艺术语言是笔墨,主要通过传统的笔墨形式传递自身的情感与生命体验。“六涛”的笔墨传统功底深厚且能不拘一格。他们在创作中,善于通过笔墨突出神韵和意境,讲究线条与造型,通过笔墨色彩变化提高赋彩能力。如张庆东的花鸟画创作,精于笔墨,重于神韵;格高趣雅,墨色淡扫。画荷用墨浓淡适宜,花朵用色淡雅。各类雀鸟,生动活泼;点景草虫,如蜻蜓、蜜蜂、蝴蝶,等等,小巧而又生动。穆瑞彪学王蒙和沈周等元明大家,山石用粗阔的线条勾皴,分出山石的结构,再加粗点皴和类似长点的短线皴,加强了骨力和雄健感,线条精阔雄浑。穆瑞彪的皴笔吸收了董源、巨然、“元四家”和沈周的笔意,山石多短皴,其中带有研凿痕迹,既有刚性与悍气,又有文人气所形成的韵致。

三、“六涛”书画艺术创作的时代性特征

“六涛”的书画艺术创作,植根于传统,在弘扬中华优秀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在继承中发展,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这种时代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反映时代文化、时代特色,描绘时代精神图谱;二是坚持追求独立的艺术品格;三是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倾向。

“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六涛”书画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使用的技法和秉承的艺术精神,有一部分是属于现代的,也有很多是属于古代的、传统的范畴,但在这些作品中,无一例外地具有较强的现代意识,洋溢着时代精神。穆瑞彪山水画创作中所体现出的承故,是有选择地继承传统艺术精神和传统技法;穆瑞彪的纳新,是让青绿山水传递着属于这个时代的饱满、奋发与热烈的情绪。实现了艺术境界和画法的革新,将至古的画意与至新的画思交融为一,建立了新的当代青绿山水画范式。程义伟的山水画,擅长取古代大家的优点,但是他在法理之中,万法之外,开拓了一条属于“我法”之新路。他的山水画的笔墨范式如对点、线、面的应用是传统的,风格是民族的,面目如构图形式等则是现代的。矫玉珍善于驾驭宏大绘画场景,营造深厚史诗巨构。他的作品,成功地表现了当代军人顽强的意志与崇高精神,是对当代军人的生命礼赞。

现代艺术,更加强调独立的艺术品格。“六涛”的书画创作,在这一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他们不为名,不为利,尊重书画大家但不为权威的光芒所遮蔽,坚守独立的艺术品格,追求独特的表现形式。穆瑞彪的青绿山水,能够在师古和师造化中跳脱而出,于收放自如间出今出新,从而营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全新的当代青绿山水范式,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当代青绿山水画的美学内涵。程义伟在画牛的过程中,深入研究了李可染,但他不完全学李可染,他认为李可染画的是水牛,在笔墨上不适合表现黄牛。他吸纳了李可染牛的神韵和徐悲鸿画马、黄胄画驴的用墨用线手法,结合自身的特点,创作出了独具特色的写意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理论家和具有现代意识的艺术家在创作中体现出强烈的学术性倾向。他们认为,“艺术创作本身就是学术”,同时,学术可以提升艺术品质,使艺术品具有更高的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六涛”书画艺术的学术性倾向,主要体现为重规范性,重理论性,重实验性。他们的造型与笔墨,是专业而规范的,一线一墨,一花一草,均有来处,均符合艺术创作规范;“六涛”的创作,重视理论指导。程义伟是学者兼画家,撰写过多部书画理论著作和大量的理论文章,擅于将理论与绘画实践相结合。穆瑞彪是研究“元四家”、“明四家”的专家,提出过一些新的观点。邢占一研习古代碑帖,并在艺术社团中教授学生,传授理论,指导实践;“六涛”的创作,重视突破与创新,不重复古人,不重复今人,不重复自己,最终形成了独特的笔墨语言和美学风貌。

①〔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60页。

② 孙绍振:《文学创作论》,海峡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第577页。

③王淳、徐琪:《艺术概论》(第二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年版,第95页。

④ 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159页。

⑤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939页。

⑥ 陶小军:《中国书法艺术的时代性特征》,《艺术百家》2014年第1期。

⑦ 曹意强:《艺术学的理论视阈》,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年版,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