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武术课精准靶向教学实践研究

2021-11-23 00:18刘晋元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靶向武术

刘晋元,孙 艳

1 引言

长期以来,广大中小学武术教师普遍采用表现难美难美项群的武术套路为主要教学内容,采用“填鸭式”或“注入式”的教学模式[1],这种教学模式缺乏针对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深度的、精准的分析研究,对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微乎其微。另一方面,学生因缺乏一体化武术技术学习体验、文化传承与精神培育的导向作用,在武术学习过程中,不但浪费宝贵的时间死记硬背武术套路动作,还常常陷入“武术就是做操[2]”的茫然境地。大部分中小学武术教师有专业的技能分析和研究能力,却不擅长对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的把握,中小学生对武术防身技击有着本能的向往,却苦于不知从何处入手。通过调研分析,武术教师与喜欢武术的中小学生缺乏深入的交流与互动,是导致武术课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岌岌可危”、“渐行渐远”,学生“喜欢武术,却不喜欢武术课”的主要原因[3]。因此,教师与学生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利用双方的优势与特点积极建立教与学的合作小组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应以符合学生需求的武术内容为展开教学,促进学校增强学生体质,培育民族精神的目标实现,提高自身整体的教学科研水平,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目标。

“靶向”一词,原本医学术语。在癌症治疗过程中,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化疗

和放疗,由于缺乏对癌症细胞特异性的了解,治疗的同时往往会带来较为严重的毒副作用[4]。靶向治疗是针对特定的肿瘤细胞,设计相应的药物并精确定位,使肿瘤细胞得到有效杀灭,同时不损害其他正常组织细胞的癌症治疗方法。借鉴到广大中小学武术课,精准靶向教学是指针对特定学生开展的武术教学服务,精准定向学生武术需求,实现武术教学精准服务。为此,本课题组于2018年开始先后与扬州市多所中小学开展了武术传承与发展的合作实践。本课题组人员通过组建武术教研团队、参与武术教学科研课题分析、与广大中小学学生展开深度交流互动、向学生推送简洁、安全的攻防对抗教学组织形式等方式,开展了精准靶向武术教学的实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要千方百计刺激人们消费,不仅创造出价值,还要创造出“需要”—“生产出新的需要,发现和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5]。武术靶向教学模式借鉴资本刺激消费的模式,对广大中小学学生武术需求进行透彻分析和精确分类,精准提高靶向武术教学的效率。通过精准靶向教学可以提升武术课学生生理和安全需求、社会和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三层境界[6],生理和安全需求是学生对实现自我保护的全面领悟,具体包括自我保护的能力,自我防范的意识,顽强拼搏的意志等全面的武术习得能力;社会和尊重需求是学生认真践行武术道德中的人文关怀内涵,使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符合武德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与生活中德才兼备的人;自我实现需求是学生实现武术在社会和精神需求方面的更高层次的追求,以传承民族精神和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勤修苦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功夫和德行,真正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2 中小学武术课教学中精准靶向教学的实践探索

2.1 武术实用防身技击模拟场景的引导

大量商品销售事实证明:针对性强的产品设计构思是吸引消费者眼球、激发购买欲望和提高商品销售额的秘密是武器。以往武术教师对学生满堂灌,让学生一味硬记某几个初级套路,强行使学生囫囵吞枣的做法太笼统[7],本课题组成员通过前期学情分析和社会调查,搜集目前学校教育存在的防身技击模拟案例,以此引导学生对突发情景的思考与讨论,同时,课题组在分析传统武术技法以及西方拳击、韩国跆拳道等技法的基础上,设计出技击实用的、安全的武术开放课程和教学视频,使学生产生对武术教学内容的期待与向往。以防身术情景模拟为例,先让学生观看几种突发危险模拟情景,然后用“你该怎么做”对学生的防卫认知情况进行检测,指出每位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交由学生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武术教师全程关注讨论、适时跟进学生探究,精确定位学生兴趣靶点,随即对靶向进行精确分析和技术引导。

2.2 接触式身体对抗主体感知的启迪

从武术教育逻辑出发,依托视频案例情境,引导学生深层思考、深度讨论,通过教学设计强化学生对身体对抗主体感知的体验,在实战防守中感知自我,启迪自身的本能与天赋,在武术核心素养与身体主体感知之间搭建桥梁,寻找平衡。这样的教学实现了武术世界与生活世界、学习认知与动作控制、感知体验与意志品质的融合,从而推动武术学习动机与现实生活具体的统一。以太极推手教学为例,在直径为2米的圆形场地内,学生以体重划分级别,教学直接以两人本能进攻开始推手对抗,学生通过身体各个部位的直接对抗感知对方的动作劲路和身体状态的细微变化。从而习得敏锐的皮肤感觉和正确的判断力,达到能控制自身力量平衡的同时,进而体悟太极阴阳的变化规律。

2.3 传统武术技击方法与文化的体悟和认知

感知到对方的劲力变化或拳打脚踢我该如何应对?哪种防身技法能最有效的制服对方?怎么反击才能使自己受到的伤害最小?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研究制定精准的靶向防身技击策略。在中小学武术课学时受限的前提下,研究制定具体的靶向技击策略,能极大提高学生习练武术的积极性。以八极拳教学为例,学生在身体感知阶段,面对对方的拳打脚踢,很少人能做出像样的防守反击,但传统武术中的八极拳动作讲究挨傍挤靠、贴身近战,比较适合近距离实战。本课题组人员根据学生身体感知的反馈甄选简易的靶向武术技法,将八极拳基础性功法练习中8个单势动作即金刚八势推荐给学生练习掌握,并通过两两之间的拆招、喂招、半对抗、全对抗等程序进行。与此同时,要求学生将尚武崇德、自强不息、修身立本、习文弘道等传统文化践行至武术课中,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这是立德树人背景下最大的使命[8]。这既能满足增强学生体质的现实需求,也能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落实,在身心合一的体验与探究中,发现建构武术知识,发展防身技击能力,养成德艺双馨品格。

2.4 武术技法对抗竞赛模式的开发设计

立足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指导思想,围绕武术的攻防对抗特色,将国内外属于武术对抗范畴的技法内容,如徒手擒拿、竞技推手、长短兵、跆拳道、马伽术、桑博等技法特点进行详细对比研究,结合学生对不同拳种攻防技法特点的身体体验,借鉴古代军事作战的对抗模式,构想出与众不同的武术对抗竞赛形式,以此强化学生传统武术多元化的拳种意识。如:太极推手的对抗项目“武术攻擂”;武术短器械项目“中华苗刀攻守道”;武术长器械项目“独木桥”等,这些项目设计十分契合学生的武术防身技击需求,技术要求的复合度比较简单、直接、安全、实用,能体现传统武术技法的核心要素,对普及学校武术教育与传承优秀传统武术文化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2.5 学生对教学评价与反馈的密切跟踪

评价与反馈是武术靶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现和解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问题的关键环节。本课题组人员定期将学生对武术课评价与反馈的各项指标进行汇总,密切跟踪分析各个拳种项目学生的各项指标动态变化,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是武术教师开展精准靶向教学实践,助力学校武术教育的重要手段。比如,在学习了“八极拳的顶心肘”后,教师安排学生两人一组在规定的场地内应用,一位学生用中等速度出拳进攻,另一位学生据此应用顶心肘进行防守反击,部分学生防守反击时出现了空间距离感弱、步法速度慢等问题,为此,教师针对空间距离感弱的问题通过八极拳的磕桩、靠桩等功法提高学生的抗击打能力和进攻意识;对于步法速度慢的问题采用八极拳搓步、碾步等步法训练提高腿部力量和步法灵活性,这种身体活动实践的评价与反馈,不仅是对学生意志层面的培育,还承载着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彰显着传统武术传承的教育理性[9]。学校领导通过我们的跟踪信息从全局上了解武术课程的开展动态,并适时调整优化武术校本课程结构与品质,开展丰富多彩的武术竞赛形式和奖励政策,激励更多的师生对武术传承投入更大的热情,产生更多更好的教学与科研成果,从而推动整个学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

2.6 基于学生个性化数据库的分析与建议

基于学生身体素质、个性特点、技法应用、供给与需求等方面开展细致的统计分析,向学生提出提升武术核心素养的建议,是精准靶向武术教学的核心环节。武术教师将学生数据资料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瞄准学生的武术核心素养,灵活的调整靶向准心,让靶向教学真正做到精准到位,进而保证武术教学效果。例如,2019年初实施的“中华苗刀攻守道”项目,就是基于学生传统八极拳数据库分析与建议的基础上开发的,该项目以提升学生持械实战能力和培育民族精神等武术核心素养为靶向定位,以传统武术器械技法为靶向选择,根据靶点实施精确打靶,从而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在学生个性化数据库的分析与讨论过程中,充分彰显了学生武术学习的主体性,提升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产生成功喜悦感、自信自豪感。靶向教学的实践,营造了学生喜欢武术、也喜欢武术课的良好局面。

3 精准靶向武术教学的进一步思考

3.1 深入传统武术技术研究

倡导武术教师深入传统武术文化宝藏;大胆利用有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育民族精神的武术内容;开发试验符合武术本质的、多元化的武术项目;密切跟踪指导学生武术学习的教学反馈,加深武术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协作,加大武术研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导作用,使武术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3.2 多元化武术教学形式

改变传统机械重复式的武术教学模式,增加多维度、多元化的武术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形式导致学生对招式泛化、分化、自动化条件反射式的多练[11],显然已不能满足新时代中小学生的需求,武术教师必须适时增加包括发现式动作教学、体悟式动作教学、传统文化体验、武术非遗保护、国际武术动态等多种武术教学模式,为广大中小学武术教育发展提供教学资源。

3.3 深化微观武术教学

基于对各个班级整体的宏观武术教学,进一步细化针对学生特点的微观武术教学研究工作,选取适宜的武术内容,提高学以致用的针对性,从中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具体实际出发,通过关注个体差异、彰显个性化路径等方面促进学校整体武术教育水平的提升。

3.4 武术教师内涵式发展

高水平的武术教学需要高素质的武术教师,武术教师仅仅作为武术技法操化的传授者是远远不够的,这是限制精准靶向武术教学发展的瓶颈。因此,武术教师应不断努力提高武术教学工作的深度和含金量,并努力发展成为学科领域内的教学专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共同成长。

4 结语

通过对中小学生的精准靶向武术教学模式探索,已经获得初步的成效,师生双方都取得了积极的进步,具有进一步推广与传播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学生获得了心中认知的防身自卫、技击对抗的武术内容,在身体训练、心理完善、道德培养、礼仪规范、行为约束[12]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据此研究制定最合适学生发展的教学、竞赛奖励制度以鼓励学生成长。另一方面,武术教师培养和锻炼了教学能力,掌握了武术教学研究课题的前沿资料,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开发并设计出一系列完善的武术教学项目、竞赛方法、组织形式、训练方法等,为开发利用武术内容服务学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精准靶向武术教学模式,克服了以往漫无目标满堂灌式的武术教学,从学生的防身需求出发,紧密围绕武术内在发展规律,实现有的放矢,使学生武术学习兴趣显著提高、武术学习教学研究能力显著提升,对增强学生体质、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是当前广大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向纵深化发展的必然之选。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靶向武术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国家生物靶向诊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六步四环”单元教学靶向课堂提质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探究传统武术进校园传承模式和发展路径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传统武术空白与中国艺术中留白的美学契合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传统武术多元化的历史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