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棉花收购加工环节中质量检验精准性的策略

2021-11-23 03:36
中国纤检 2021年3期
关键词:质量检验入库棉花

近几年,受市场或人为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棉花市场收购中出现混级、抬级收购、皮棉价格虚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也给棉花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1]。为了有效维护我国棉花收购和加工的正常秩序,就需要在对棉花进行质量检验的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障其检验的精准性,进而有效保障市场流通中棉花的质量。

检验严格按照质价分离要求和国家标准

在对棉花进行质量检验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其精准性,就需要严格遵循质价分离的要求和国家的相关标准。所谓棉花的等级标准指的就是通过对棉花总体质量的评估,全方位地对其质量进行等级和差别的分类,通过等级制度精确判断棉花的优劣。棉花国家标准中对于棉花质量优劣的判断属于强制性的,因此,在对棉花质量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就应始终坚持和维护国家标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保证棉花质量在检验时不会受到市场趋势的影响和干扰。在棉花价格的制定上,还应充分考虑行业和市场因素。棉花与其他经济作物相同,价格的高低由棉花质量的优劣决定,同时也受到市场供求影响,市场的后期价值则需要在供求关系的基础上遵循“质价分离”政策,这样既能保障棉花质量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评判,又能保障棉花市场价格的公平性,有利于创造一个良好的棉花市场化交易环境。

加强棉花检验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技能

在棉花质量检验工作中,为确保其精准性,还应在检验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技能上下功夫,进而不断提升检验人员的检验能力。首先,在思想上强化检验人员对棉花质量的正确认识,进而在检验的过程中充分掌握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其次,强化对棉花质量检验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或其专门的质检机构,应在棉花收购之前就集中对检验人员进行任务分配和培训,学习与棉花质量检验有关的检验技能和法律知识。在棉花收购过程中,质检机构还应召集专业技术能力较强的检验人员与收购企业的代表进行宣贯,讲解棉花收购政策,强化相关人员的管理意识。最后,对于棉花质检人员还应每年定期举办相关的培训工作,不断强化质检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经过培训统一质检人员对于棉花质量优劣的检验标准,尽可能减少在检验过程中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棉花质检误差,并通过监督机构的监督行为有效提升棉花收购与皮棉加工活动中的棉花质量。

确保棉花入库质量

棉花入库中的检验是保证棉花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判断棉花收购过程中质量检验精准性的主要手段。在棉花收购过程中无论质量检验多么好,但是在入库的过程中其质量达不到相关的标准,则不能入库。因此,为了有效确保棉花的入库质量,棉花入库检验人员就应履行自身的相关职责,充分发挥其在棉花质量检验过程中的监督作用,进而结合入库单据逐一对包数、等级以及库号等进行查看,检查棉花是否存在异性纤维,回潮率和质量是否与相关的标准吻合。一旦出现问题就应拒绝入库,杜绝将不合格棉花混入合格棉花中入库的现象,同时还应确保棉花和入库单情况一致[2]。棉花入库过程中入库检验人员可运用建账的方式,准确对棉花的质量、入库时间、数量以及等级等进行标注,以便仓库人员在后期的管理中能够有效开展分仓核算,进一步提升棉花质量检验的精准性。

确保棉花检验仪器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要保证棉花质量检验精准性还需要完善相关的检验设备,并结合相应的规格和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进行调整,使之得到的检验结果更具针对性和权威性,这样才能有效控制棉花检验质量的精准性。很多企业在对棉花质量检验时仅凭检验人员的经验进行判断,这样就很难从各个部门、各个工序上对所取得的检验数据实施系统的整理和分析,也不能及时找到棉花质量检验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因此,基于当前大数据时代,强化对棉花质量的预测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棉花成熟度、长度、回潮率、杂质等进行预测,对籽棉水分测定仪、原棉水分测定仪、天平、案秤、马克隆仪与长度分析仪等设备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灵敏度和精度进行检定和校准,才能有效确定棉花质量检验中的各项指标。随着棉花收购市场的竞争日渐激烈,市场发展越来越规范化,棉花企业要想在市场中逐步取得盈利,就需要在棉花收购过程中确保其质量和水平,这也有赖于棉花质量检验的精准性。因此,就需要各个环节的检验人员不仅要各司其职,还需要在设备上保障其精准度,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保证棉花收购加工过程中的质量。

抓好棉花扦样质量管理

棉花的扦样工作是开展棉花质量检验工作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挑选思想高、素质好的工作人员负责此工作,并在这个过程中强化对其进行监督,如果棉花的产品质量不能达到相应的标准,首先就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再依此进行扦样管理工作,如果其中混入了异性纤维,必须要将其挑选出来,再开展扦样工作;如果其中混入了易燃品和火种,就应在挑选后单独存放24小时,确认没有危害后才能将其入库管理。

提前开展棉花质量的调研活动

衡量棉花质量好坏的指标主要有颜色、成熟度、回潮率、纤维长度等,但是影响这些指标的因素主要有棉花的产地、品种、种植情况、成长情况以及栽培技术等多种因素,因此在对棉花进行收购的过程中,为了强化其质量检验的精准性,就需要对棉花产地情况进行研究和调查,全面把握棉花品质变异的现象和规律。质检机构与收购部门之间应建立联系,负责对辖区内棉花种植情况的了解,并结合不同的品种与土质建立相应的收购点。此外,还可根据棉花的早期、中期及晚期对其品质进行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结合“四对照”,即后期与前期的对照、不同田块与土质的对照、雨前与雨后的对照,不同品种之间的对照,对棉花的质量进行合理分级,就能通过对棉花的采摘、分拣、种植、销售等环节充分发现棉花质量变异现象,有效把握棉花质量检验的全过程,确保其精准性[3]。

总之,棉花收购加工单位在对棉花进行收购加工时,应主动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措施,有力保障整个收加过程中棉花质量检验的精准性,最重要的就是强化检验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技能,进而在棉花收购的各个环节中做好检验和管理工作,并严格贯彻和落实相关要求和标准,坚持质价分离,进而有效确保棉花质量检验的精准性和棉花整体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质量检验入库棉花
棉花是花吗?
质量检验在新一代运载火箭总装总测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重磅!广东省“三旧”改造标图入库标准正式发布!
中国食品品牌库入库企业信息公示①
棉花
纺织品中的纤维质量检验分析
上海种子质量检验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身临其境探究竟 主动思考完任务——《仓储与配送实务》入库作业之“入库订单处理”教学案例
心中的“棉花糖”
批量地籍图入库程序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