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推进内部控制工作的思考

2021-11-23 03:58安徽省芜湖市社会保险中心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16期
关键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考核

俞 勇 安徽省芜湖市社会保险中心

引言

新会计制度的落实,给事业单位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事业单位要正视新会计制度实施带来的影响,顺应新制度要求,对内部控制机制进行改革与创新,提高了内部控制地位,完善内控制度,构建配套内控评价体系。

一、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影响

(一)新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内控的关系

推进廉政建设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内部控制是促进廉政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控制效果对事业单位经济行为有极大影响。为规范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财政部颁布了一系列有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会计制度改革的规定,其中就有会计制度[1]。新会计制度兼顾新旧制度的优点,保留了通用经济业务事项,实现了制度上的优势互补,能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使事业单位更好地适应新经济形势。另外,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可以使内部控制、会计准则、财税政策顺利落地,强化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治理能力,保证会计信息与实际运行状况的一致性,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奠定基础,创造内控条件。

(二)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影响

1.对预算会计提出了新要求

通过对新会计制度的了解可知道,新会计制度将会计分为“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将传统的会计工作一分为二,但二者又并非完全独立,工作上仍相辅相成,相互影响。而这二者都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点内容,科学进行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加强预算执行控制,才能使财务会计功能得到发挥。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基于新会计制度要求,调整预算管理模式,合理设定预算目标,做好预算分析工作,强化自身预算管理与控制能力。

2.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要求

在旧制度下,会计人员工作内容侧重数字核算。而新会计制度下,要求事业单位施行“双报告”制度,并要求反馈数据真实、可靠、准确,可客观反映事业单位资金运行的实际情况。与旧制度相比,新会计制度对会计信息质量有更高要求,会增加会计人员工作量,对会计人员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传统会计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财务数据分析能力。

3.对财务管理手段提出了新要求

新会计制度下的内部控制,涉及到的经济活动内容更加复杂,更加深入,不仅需要有业务收支信息资料的支持,还要有财务信息登记资料的支持,传统财务管理手段不能完全适用,无法满足内部控制需求,加强信息化建设,应用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已成为必然趋势。且新会计制度也对财务信息化系统提出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就要加强信息建设,改革内控手段。

二、新会计制度实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面临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存在不足

预算是内部控制的重要依据,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提出了要求。但目前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采用的是“增加预算”和“指标预算”的计算方法,其计算公式较为简单,多以会计年度为准进行编制,编制依据以去年的预算指标为主,未真正落实“零基预算”[2]。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无法真实反映财务状态,无法为内部控制工作推进提供依据。

(二)缺少配套的内部控制制度

新会计制度对内部控制提出了新要求,原有内部控制制度已无法满足新要求需要,不能为内部控制工作推进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然而,诸多事业单位并未意识到新会计制度实施对内部控制工作的影响,没有积极针对新要求构建配套的制度,在业务流程、管理程序、会计核算、流程监控等方面都缺少相应规定。由于制度缺失,导致内部控制基础薄弱,人员权责不明,岗位划分模糊,内部控制有效性、实效性受到严重限制,监督功能无法有效发挥。

(三)缺少专业内部控制人才

新会计制度实施后,对内部控制深度有更高要求,对财务管理全面性也提出了要求,内部控制工作侧重点、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财务人员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分析中。然而,目前事业单位大多疏于对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培养,现有人员大多习惯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不具备财务分析的专业知识,内部控制理论知识匮乏,难以适应新会计制度要求,无法短时间内将新会计制度核算方式方法融入到工作中来。

(四)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尚不成熟

考核评价是检验内部控制落实情况的重要手段,对于揭示内部控制漏洞,遏制违规财务行为有着积极作用。新会计制度给内部控制带了改变,评价机制自然也要随之变化,从而确保考核评价的客观性、权威性、严谨性[3]。但是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评价的必要性缺乏正确认识,未针对新会计制度实施的实际需要,构建相应内部控制评价机制,仍沿袭传统考核评价思路和模式,考核评价有效性不乐观,考核评价结果不具备参考价值。

三、对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推进内部控制工作的思考

(一)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应依据新会计制度细化会计科目,完善预算管理机制,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全面预算管理可帮助事业单位完善治理架构,促进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提供可靠控制依据。

首先,事业单位要对新会计制度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新旧制度对预算管理要求的差异,了解新增会计科目的含义,查看现有会计科目和新增科目之间的区别,以便于合理确定预算目标和预算管理模块。

其次,要转变预算编制思路,突破传统预算指标的局限性,走出“上年基数+本年增长”的老模式,加强“零基预算”的应用。在编制前,要做好预算分析,拓宽预算范围,科学测算“预算定额标准值”,落实“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要求。

最后,要加强预算执行跟踪。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预算执行的各环节进行针对性管控,并设置预算执行审批权限,避免超预算情况的发生。在预算执行后,要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从而为内部控制提供数据。

(二)健全内部控制相关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制度缺失就会导致工作任务难以落实。因此,事业单位必须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完善内部控制相关制度,通过制度明确相关岗位的权利与责任,保障内部控制工作有序开展,营造内部控制氛围。内部控制制度要从业务流程、管理流程、权责制衡、会计核算、管理监督几个方面入手[4]。

从业务流程方面来看,要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基于内部控制的需要,重新调整预算、收支、资产相关的业务流程,解决流程冗余问题,使之符合内部控制的新要求。

从管理流程方面来讲,要通过制度明确管理流程的各项细节,融入精细化管理理念,使管理流程更加规范,将内部控制落实到每项工作步骤中,促进内部控制功能的最大化发挥,强化内部控制的针对性。

从权责制衡方面来讲,要解决好各项制度的衔接,将制度与工作实际联系起来,设置相应决策制度、岗位分离制度,从而让决策执行、监督管理互相分离。

从会计核算方面来将,要对会计核算标准、方法做出规定,明确核算要求、审批要求,对纳税部分与非税部分的收入进行分离处理,提升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从管理监督方面来讲,任何管理与控制活动都必然存在瑕疵,对管理行为进行相应监督非常有必要。因此,要建立配套议事制度和审核制度,通过议事和审核消除工作分歧,统一内部控制目标。

(三)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

相关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直接影响新会计制度的落实,以及内部控制工作推进效果。因此,事业单位要优化人才结构,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具体来讲,事业单位要根据内部控制目标、工作岗位要求、财务业务特点,拟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合理确定培训目标,对现有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除培训外,为完善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要实施“轮岗制度”,让现有人员了解各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工作标准、工作范畴,从而使管理人员能准确把握工作中的关键要素,具备一定的工作敏感度,以及独立完成内控工作的能力。

另外,要加强外部人才引进。外部人才引进方面,要对人员的财务分析能力,事物洞察能力,账务处理能力提出要求,避免“外行领导内行”情况的发生。

(四)构建配套的内控评价机制

内部控制考核评价是内部控制体系不断优化的关键,更是确认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的主要手段。因此,事业单位要构建配套的内控评价机制。

首先,事业单位要合理设置评价指标,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资金管理、收支管理都纳入到考核评价范围,提升考核评价的全面性,使考核评价结果能直观展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真实状态。

其次,事业单位要选择适合的评价方式及评价工具。例如,加强对“平衡计分卡”的应用,设置财务类指标和非财务类指标,确保考核评价的严谨性。

最后,要加强考核评价结果的反馈。具体来讲,内部控制考核评价后,要分析管理与实际的差距,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估,对管理流程进行优化,从而减少规则漏洞。另外,还要将评价结合与员工的奖惩挂钩,从而提高相关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相关人员重视内控工作任务的落实,主动配合内部控制工作的推进。

四、结语

事业单位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职能,为了更好地服务公共事业,使国有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事业单位要适应新会计制度要求,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加强内控评价。

猜你喜欢
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考核
内部考核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