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部族居住地与镇戍地的演变态势

2021-11-23 15:05张宏利渤海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关键词:部族居住地赤峰市

张宏利(渤海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辽宁锦州 121013)

部族为辽朝颇具游牧民族特色的制度,契丹建辽后将传统意义上的部族改造为行政区划。辽朝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疆界趋于稳定,圣宗基于此对全国行政区划进行调整,部族亦在其中。据此,我们分作两个时期来探讨部族居住地、镇戍地演变情况。

一、统和二十二年前部族居住地与镇戍地分布情形

(一)契丹八部居住地与镇戍地

1.迭剌部居住地与镇戍地

《武经总要》言:“阿保机强盛,于木叶山置楼,谓之南楼;山北置楼,谓之北楼;大部落东千里置楼,谓之东楼;今上京置楼,谓之西楼。四时游猎于四楼之间。”[1]《虏廷杂记》则称其“于所居大部落置楼,谓之西楼,今谓之上京;又于其南木叶山置楼,谓之南楼;又于其东千里置楼,谓之东楼;又于其北三百里置楼,谓之北楼”[2]。《辽史》相关记述为,太祖秋猎多于祖州,其后始置西楼;太祖于永州置南楼,太祖于龙化州建东楼,降圣州本大部落东楼之地[3]。

文献所载,最东者为降圣州,最西者为祖州,最南者为永州,最北者为大部落北三百里。冯永谦将今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水泉乡昆都岭村西城子屯古城址定为降圣州[4]。闵宣化认为赤峰市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石房子村古城为祖州[5]。姜念思等认为赤峰市翁牛特旗新苏莫苏木巴彦诺尔古城为永州[6]。葛华廷将通辽市扎鲁特旗格日朝鲁苏木恩格敖包西北定为北楼[7]。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亦为迭剌部居住地、镇戍地[8]。

依上所述,迭剌部居住地、镇戍地,包括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巴林右、巴林左、翁牛特四旗,通辽市奈曼、扎鲁特、库伦三旗。

2.乙室部居住地与镇戍地

乙室部居住地与镇戍地为仪坤州[3](505)。冯永谦将敖汉旗玛尼罕乡五十家子村古城址定为仪坤州[4](142-144)。孙继民考证克什克腾旗榆树林子遗址为仪坤州[9]。上述两个地点均有可能为辽代仪坤州。

3.品、涅剌、楮特、乌隗、突举、突吕不六部居住区与镇戍区

乌拉熙春等将楮特族本帐所在地定在翁牛特旗乌丹镇附近[10]。胡峤记契丹居住地、镇戍地南与奚人居住地、镇戍地相接[11]。《辽史》则载奚人活动地北抵潢水[3](5)。潢水即西拉木伦河,契丹八部居住区与镇戍区则在该河之北。

梁廷嗣获得大水泺之侧地四十里,契丹人七户[12]。贾敬颜认为大水泺即今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湖[13]。达里诺尔湖位于乙室部以西,其地当为契丹部族西部边界。

根据上面考述,我们能够知道契丹八部居住地与镇戍地位于一处,整个契丹部族大致范围为:辽东地区为其东界,达里诺尔湖属其西界,西拉木伦河为其南界,大兴安岭为其北界。

(二)太祖十八部居住地与镇戍地

1.五院部居住地与镇戍地

辽太宗将南院欧堇突吕、乙斯勃石烈与北院温纳河剌石烈迁至乌古地区,后别赐于谐里河、胪朐河近地(海勒水)[3](1026)。学者考证乌古部活动区域为今海拉尔、克鲁伦两河的下游地区[14]。研究者将今哈拉哈河定为辽代的于谐里河[15]。这个区域范围相当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及其邻近的蒙古国东部地区。

2.六院部居住地与镇戍地

凤州、遂州为六院部居住地、镇戍地[3](508)。陈相伟考证今吉林省公主岭市毛城子镇南城子村古城为凤州[16]。冯永谦认为今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四合城乡土城子古城址为遂州[17]。

3.六部奚居住地与镇戍地

辽朝尽有奚、霫之地,东际海,南暨白檀,西逾松漠,北抵潢水[3](5)。毕德广认为霫地属于奚人境土[18]。这个范围即为六部奚居住地与镇戍地。这里的海为锦州市所属渤海,白檀即北京密云区,松漠为锡林郭勒盟与克什克腾旗交界之地[19]。其地即今内蒙古赤峰市市区及所属宁城县与克什克腾、翁牛特、敖汉、喀喇沁四旗与通辽开鲁县、库伦旗、奈曼旗及与其接壤的朝阳、阜新、葫芦岛、锦州四地,河北省所属承德、遵化二市与青龙满族自治县及北京市密云区。

4.突吕不室韦等七部居住区与镇戍区

陈述指出突吕不室韦、迭剌迭达、乙室奥隗、楮特奥隗、品达鲁虢、涅剌拏古、乌古涅剌七部是辽太祖以各族俘户而置,冠有契丹旧部名称,暗指其地位于契丹原有分地内[20]。这些部族居住地、镇戍地位于突吕不、迭剌、乙室、楮特、品、涅剌六部旧有分地中。据此推测这些部族居住地、镇戍地东至辽东,西临达里诺尔湖,南濒西拉木伦河,北到大兴安岭。米文平等认为克鲁伦河、海拉尔河、额尔古纳河流域及呼伦湖东西之地亦属太祖十八部地[21]。

综上所述,太祖十八部居住地、镇戍地大致范围为:今内蒙古东部四盟市,辽西四市及其邻近的承德、秦皇岛二市,北京密云区及吉林长春市,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与蒙古国东部地区。这一时期辽代部族居住地、镇戍地演变特点:契丹八部居住地与镇戍地集中连片分布于契丹本土,太祖十八部则受辽朝疆域扩展、人口蕃息而致草原承载能力降低、辽廷战略布局调整等因素影响,其居住地、镇戍地以契丹本土为中心圆而逐步向四周拓展。

二、统和二十二年后部族居住地与镇戍地演变实态

(一)部族居住地

《辽史》称:“番居内地者,岁时田牧平莽间。”[3](427)杨若薇指出部族未征调人户继续留在居住区进行事畜牧生产,属留居内地之人,是为留后户[22]。

1.五院部等契丹部族居住地

《辽史》载:“五院部民偶遗火,延及木叶山兆域[3](1042)”,位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与通辽市奈曼旗之间[23]。《北大王耶律万辛墓志铭》出土于阿鲁科尔沁旗昆都镇境内希拉温都尔山[24]。知其地为五院部居地。

五院部大王及都监春夏居五院部之侧,秋冬居羊门甸[3](436)。通过比对史料,能够推断出羊门甸大致范围。辽道宗清宁九年(1063年)秋七月于太子山遭遇耶律重元等叛乱,道宗欲避于五院、六院[3](1540),耶律仁先则“以五院部萧塔剌所居最近,亟召之”[3](1537)。太子山位处承德市境内的滦河流域[19](320)。

六院部《黑山崇善碑题名》记六院部有部分民众位于黑山一带[12](717-722)。隶属于六院部的耶律羽之家族墓地位于阿鲁科尔沁旗朝格图山,同属该部的耶律祺一族墓地居于朝格图山东部。

六院部大王及都监春夏居泰德泉之北,秋冬居独卢金[3](436)。岛田正郎定巴林右旗赤崖附近湖水为泰德泉[25]。李桂芝认为独卢金在今大同市附近[26]。

乙室部 部族留后户隶司徒[3](437),司徒所居之地即为部族居住地。乙室部司徒居鸳鸯泊,闸撒狘居车轴山[3](437),鸳鸯泊即今河北张家口安固里淖,李桂芝认为车轴山在河北唐山西部某地[26](90)。

品部 该部司徒居太子坟[3](437),舒焚将太子坟定在永州慈仁县[27],其地为今赤峰市翁牛特旗东境[28]。

楮特部居 该部司徒居柏坡山之侧[3](438),其地不可考。萧孝恭、萧孝资两家族墓志均出土于翁牛特旗乌丹镇,为其一处居住地。

乌隗、涅剌部 乌隗部司徒居徐母山、郝里河之侧[3](438),邻近长春州、黄龙府,长春州为今白城市城四家子城址,黄龙府为农安县农安镇[29]。乌隗部居住地位于吉林长春、白城、松原、四平四市,内蒙古兴安盟与通辽市,辽宁开原市一带。涅剌部司徒居郝里河侧[3](438),其地与乌隗部居住地相邻,亦居于上述地区。

突吕不部 突吕不部司徒居长春州西[3](438),位于城四家子古城西部某地,岛田正郎认为其西界可至洮儿河一带[25](63)。

突举部 该部司徒居冗泉侧[3](439),位处内蒙古乌兰浩特、吉林白城两市[30]。

特里特勉部 岛田正郎推测其部居住地位于河北张家口市[25](67-68)。

2.奚人部族居住地

奚王府六部居住地 余靖称奚王府在中京之南[31],苏辙称奚君五亩宅在中京南[32]。中京位于今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故奚王府位于该镇以南某地。隶属于奚王府的南北二剋军,在辽圣宗时期发展为南北二剋部。由于两部原属奚王府卫护部队,故其地亦在天义镇附近。

遥里部居住地位于潭、利二州间[3](441),潭州即今辽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白塔子村古城址[33],张博泉先生认为利州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城子镇古城址[34]。《萧孝忠墓志》记有:“大辽国锦州界内胡僧山西廿里北撒里比部落、奚王府东太师所管”[24](232),撒里比部落即指遥里部撒里必石烈,其居住地在胡僧山,即葫芦岛境内的虹螺山[35]。

伯德部居于松山、平州之间[3](442)。松山州治今赤峰市松山区城子乡城子村古城址[36]。平州在今秦皇岛市卢龙县[37]。伯德部居住地北起松山区,南达卢龙县,南北之间跨度约250 公里[38]。

楚里部居地在潭州北[3](442),潭州在今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白塔子镇。《金史》言:“都统杲取中京,与稍合、胡拾答别降楚里迪部,屯兵高州。”[39]楚里迪部属楚里部的不同写法[38](61),其地在今赤峰市元宝山区风水沟镇[33](139)。楚里部居住地位于白塔子镇、风水沟镇一带。

奥里部居住地。《辽史》称回离保以箭笴山自立[3](1667),《金史》则言:“回离保至卢龙岭,遂留不行,会诸奚吏民于越里部”[39](1588)。越里部即奥里部[40]。奥里部由部民数寡的奥里、梅只、堕瑰整合而成。辽太祖以箭笴山一带作为堕瑰部居住地。任爱君认为箭笴山是今秦皇岛市山海关附近的黑山[41]。

迭剌迭达部居住地 该部民居庆州南[3](440)。庆州即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索博日嘎镇。葛华廷认为德祖将七千户奚俘户迁徙于赤峰市林西、巴林右旗中部一带[42]。据此可知,迭剌迭达部居住地位于巴林右旗索博日嘎镇南,西界可达林西县一带。

乙室奥隗部居住地 辽圣宗曾经路过藁城,看到乙室奥隗部民迪辇等黍过熟未获,[3](1026)孟广耀认为该城当位于今大凌河支流牤牛河与西辽河之间[43]。大致位于内蒙古赤峰、通辽与辽宁省朝阳、阜新四市之间。

耨盌爪部居住地 孟广耀认为耨盌爪部位于河北平泉市、辽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一带[43](62)。

撒里葛、窈爪、讹仆括四部居住地 撒里葛部居住地位于泽州东[3](441),泽州即今河北平泉市南五十家子镇会州城村。窈爪部居潭州[3](441),潭州在今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白塔子镇白塔子村。讹仆括部居地位于望云县东[3](441),其地即今河北张家口市赤城县云州乡[44]。

3.室韦人部族居住地

《中国历史地图集》将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以南、大庆市以北地区标注为辽代突吕不室韦部居住地,涅剌拏古部则居住在大庆市以南、肇源县以北之地[45]。

4.术哲达鲁虢居住地

术哲达鲁虢部居住于境外[3](443),境外位辽朝属国属部所居之地[46]。该部居住地在黑龙江哈尔滨、大庆两市及吉林松原市北部地区[47][25](61)。

5.隗衍突厥部居住地

冯家昇等认为该部居住区在吉林省农安县附近[48]。

6.奥衍女真与乙典女真部居住地

冯家昇等将奥衍女真部居地定在镇州[48],即今蒙古国布尔干省青托罗盖城附近[49]。

乙典女真部居高州北[3](443),赤峰市元宝山区风水沟镇哈拉木头村古城以北。

7.敌烈人部族居住地

冯家昇等认为迭鲁敌烈部居住地位于今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林西县一带地区,北敌烈部的居住地位于今蒙古国东部[48](91)。

8.唐古人部族居住地

汤开建认为南唐古部位于上京东、黄龙府西南[50],即今赤峰市巴林左旗东部及阿鲁科尔沁旗南部,通辽市南部,吉林省长春市西部。

小川裕人将鹤剌唐古部居住地定在西拉木伦河鹤剌泺一带①。

9.由鼻骨德人组成的部族居住地

贾敬颜考定达马鼻骨德、伯斯鼻骨德两部居住区位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比占河流域[29](161)。

10.回鹘人部族居住地

薛特部居慈仁县北[3](444),位于今赤峰市翁牛特旗东部以北之地[28](43)。

11.民族构成不明确的部族居住地

辽朝将由斡鲁朵、横帐大族人户组成的稍瓦石烈置为部。稍瓦部居辽水[3](441),辽水即今辽河,岛田正郎将稍瓦部居住地定在辽阳市市区[25](62)。

曷术部则以斡鲁朵、横帐大族奴隶组成的曷术石烈置部。曷术其意为铁,该部在海滨柳湿河、三黜古斯、手山冶炼铁器[3](441),其冶铁地点即居住地。冯永谦考证今辽宁省大石桥市汤池村即为海滨柳湿河,鞍山市旧堡村辽代城址为三黜古斯所在地[51]。岛田正郎认为今辽阳市辽阳县境内首山即为辽代手山[25](63)。

综合上述,统和二十二年之后部族居住地特点:其一,部族居住地在五个京道均有分布,一些部族更是横跨多个京道。契丹人部族居住地以上京、东京、西京三道为主,部众繁多的五院、六院、乙室三部居住分处两地或三地。奚人部族主要在中京道,契丹、女真部族已居于其中。总的来看,部族居住地主要在上京、中京、东京三道,西京、南京两道部族居住地相对为少,这与上京、中京、东京三道属游牧民族放牧地,西京、南京两道为农耕民族田地相关。

其二,辽代形成四个部族集中居住区:一是中京道、上京道南部、东京道部分地区,大致范围为内蒙古赤峰、通辽、兴安三盟市,吉林长春、白城、松原三市,辽宁朝阳、开原二市,河北承德市。居有二十六个部族,是部族居住地核心集中分布区;二是东京道东北部,即黑龙江大庆市、齐齐哈尔市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居有五个部族;三是西京道中部,其地为今山西大同市、河北张家口市,分布着四个部族;四是南京道东部,即今河北唐山市、秦皇岛市,居住着三个部族。每一个部族集中分布区都由多族构成的部族居住。大部分由同族组成的部族居住地不相邻,意在阻止其聚拢一处。

(二)部族镇戍地

《辽史》载:“边防糺户,生生之资,仰给畜牧,绩毛饮湩,以为衣食。”[3](427)边防糺户即是边防军户、边防部户,担负着边境防守任务[22](113)。

1.北枢密院直辖部族镇戍地

五院部与六院部镇戍地

五院部、六院部镇戍辽朝南境[3](436),其地与北宋接壤,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故辽朝派驻实力最为强劲的部族军于此戍守。路振《乘轺录》载上京“西南至山后八军八百余里,南大王、北大王统之……控弦之士各万人”[52]。山后八军之地即后来的西京道。余靖《契丹官仪》称:“北王府、南王府分掌契丹兵,在云州、归化州之北。”[31](174)云州地处今大同市,归化州地处张家口市。史愿《亡辽录》称:“南北大王府、乙室王府、山金司,控制夏国。”[53]据此可知五院、六院另一职责在于控御西夏。

乙室部镇戍地

乙室部大王及都监镇驻西南之境[3](437)。沈括《入国别录》记乙室王在朔州住坐放马[54]。《亡辽录》记载乙室部职责在于控御西夏,则与之接壤的宁边东胜金肃河清四州军,同属辽朝西南之境,其地相当于今山西朔州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鄂尔多斯市。

奚王府六部镇戍地

辽朝安排奚王府六部镇戍中京道,包括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与喀喇沁、敖汉两旗,河北承德市及青龙满族自治县、抚宁县北部,辽宁朝阳、阜新、葫芦岛、锦州[55]。

突举、北敌烈两部镇戍地

这两部共同镇戍隗乌古部[3](439-443)。魏特夫、冯家昇推测该部位于敌烈部附近,当位于今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通辽市扎鲁特旗一带[48](92)。

特里特勉部与讹仆括部镇戍地

特里特勉部、讹仆括部同戍倒塌岭[3](441,470)。倒塌岭在今大青山一带[56],具体位置为内蒙古包头、呼和浩特、乌兰察布三市及河北张家口市。

撒里葛、薛特、南唐古三部镇戍地

此三部居住地与镇戍地位处一处[3](470)。撒里葛部位处会州城村东,薛特部居于翁牛特旗东部,南唐古部在赤峰巴林左旗东部、阿鲁科尔沁旗与通辽两地南境及吉林长春市西部。

2.隶属于方面性军事机构的部族镇戍地

西北路招讨司所辖部族镇戍地

部族凡戍军隶节度使[3](437)。奥衍女真部,“节度使属西北招讨司,戍镇州境”[3](443),镇州其地“本古可敦城……选诸部族二万余骑充屯军,专捍御室韦、羽厥等国”[3](509)。镇州今地为蒙古国布尔干省图勒河与鄂尔浑河之间的青托罗盖城。

品、楮特、突吕不、室韦部节度使属西北路招讨司[3](437-443)。高井康典行将其镇戍地定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流域②。

隶属于东北路统军司的部族镇戍地

突吕不室韦与涅剌拏古两部族军镇守泰州东北、泰州东[3](440)泰州治所在今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塔子城镇古城。

乙室奥隗部节度使属东北路统军司[3](440),任爱君认为其镇戍地在辽宁辽阳市附近,向北延伸至吉林中南部[19](119)。

术哲达鲁虢部族军为东北路统军司所辖,戍守境内[3](443),此处境内是指辽代的行政区划[46](132-133)。林荣贵指出该部戍守宁江州以西地区[47](69)。项春松认为今吉林省松原市伯都乡伯都村古城为宁江州[57]。

伯斯鼻骨德部族军隶属于东北路统军司,镇戍境内[3](444)。林荣贵将其戍守地定在剌离水与混同江交界地带[47](69),在今天的大庆市肇源县以东地。

西南路招讨司统属部族镇戍地

迭剌迭达、涅剌、涅剌越兀、品达鲁虢、斡突盌乌古部节度使属西南路招讨司,俱戍黑山北[3](438-443),位于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境内阴山以北[58]。

东京都部署司所辖部族镇戍地

楮特奥隗部节度使属东京都部署司[3](440),镇戍地在今辽阳市附近,一直达到今吉林省中南部一带[19](119)。

黄龙府都部署司统领的部族镇戍地

北唐古部族军隶属于黄龙府都部署司,戍黄龙府南[3](443),其地为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农安镇南部地区。

奥衍突厥、隗衍突厥两部族军同隶黄龙府都部署司,镇戍东北女真之境[3](442),其地可能在农安镇东北。

乌古敌烈部都统军司所辖部族镇戍地

迭鲁敌烈部节度使属乌古敌烈统军司[3](443),镇戍地位于今克鲁伦河流域[45](6)。

综合上述,可将部族镇戍地分布特点归纳为:第一,部族军镇戍地相对集中。北枢密院直辖部族军镇戍区主要位于上京道、中京道,同时负责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包头、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四市以及大同、张家口两市的防务,辽朝核心区归其镇守。西北路招讨司统领的部族军戍守于鄂尔浑河流域,西南路招讨司所属部族军镇戍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境内阴山以北,主要承担边疆地区的镇戍。

第二,辽代东北、西北、西南边境地区非由单一民族构成的部族军镇戍,而归多个民族组成的部族军共同守卫。部族军驻防区打破了其行政隶属关系,北南两宰相府提供的部族军屯驻区交错分布。

第三,与部族居住地主要位于上中京道所不同的是,部族镇戍地更多分布于边疆地区,部族居住地与镇戍地同处一地者甚少。部族居住地、镇戍地之所以被辽廷安排在两地或者多地,其原因在于人为地削弱诸部族的实力,以此防止地方势力过于强大,进而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力量。

三、辽代部族居住地与镇戍地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辽朝建立之初,契丹部族居住地、镇戍地即为整个辽朝的疆域。此后辽朝渐次将北方各族之地、燕云十六州地、渤海国旧地纳为领土,共有草原、农业两区。其后,契丹部族被改造为地方行政区划,部民在辽廷划定的地区从事生产活动,并担负该地区的守卫。耶律阿保机将奚、室韦等俘户编入部族,并令其居于契丹部族旧有分地之内。从事农业生产的汉、渤海民众亦被迁至契丹部族旧地,草原腹地随即出现大规模农业人口定居点,辽朝后以此为基础置州县。

辽圣宗统和二十二年之前处于开疆拓土时期,疆域并不稳定,辽朝为有效镇守新得之地而不断对部族居住地、镇戍地予以调整。与阻卜、乌古、女真等族相接之地,辽朝派驻部族军镇戍,亦以部族军机动性来应对诸族对行政地区的侵扰。

统和二十二年后辽朝疆域底定,辽廷随即派部族军驻守边境,但其居住地仍位于辽朝腹地,部族居住镇戍区以分处两地或多地为主,并与州县交错分布。

辽廷将部族居住地、镇戍地置于州县境内或与州县邻近之地,不仅便于部民与农户之间贸易往来,而且推动部族、州县平衡发展,由此打破游牧与农耕民族间的固化界限。其深远影响体现在:一是改变部族物质匮乏时以掠夺农耕民族物资满足所需的模式,直接导致辽代以对外掠夺资源为目的而发动的战争趋于灭迹;二是辽朝因此能够维系长久的稳定。

辽朝地方趋于稳定的重要原因在于,部族与州县之间形成既相互协调又彼此制约的关系。同时,部族与州县之间互通有无,极大地改变游牧民族随季节远距离迁徙的习性,部民迁移范围受到很大限制,争夺草场现象亦随之消亡。辽朝将部族居住镇戍区置于州县内或与之邻近,是国家统治稳固的基石,辽朝因而能够维系长达200 余年的统治。其所具有的深远影响更是在于改变了古代游牧民族政权暴兴速亡的历史现象。

①小川裕人:《遼室君主權の成立に關すろ一考察》,東洋史研究,1938年第6 期。

②高井康典行:《遼朝の部族制度と奚六部の改組》,史観,1997年。

猜你喜欢
部族居住地赤峰市
部落里的秘密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The Analysis of Scarlett’s Character in Gone with the Wind
流动人口参与居住地选举的困境及其实现路径
萦环回绕 气韵生动
山东:符合条件外来人口可在居住地申请低保
探悉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问题
论捺钵制度及其对辽代经济领域的影响
真话还是假话
拜伦奇部族的神奇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