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礼貌理论的中日对称词的对照研究

2021-11-23 19:13
现代交际 2021年7期
关键词:下位上位代词

(大连外国语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44)

对称词,顾名思义,就是称呼对方时所用的词。对称词的概念最早由铃木(1973)提出[1],到目前为止,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分类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中日两语各自不同的表达习惯,即使属于同一种类的对称词,其形式和用法在二语言中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考察对译语料的基础上,运用“礼貌策略理论”分析特定关系下同一种类的对称词在两语言中的异同,可以使学习者在用日语交际过程中,更好地利用母语的正迁移、克服母语的负迁移,从而促进学习和交际效率的提高。

一、研究背景

铃木(1973)按照用法将对称词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对称词的呼格用法,即在文中作为独立语称呼对方时的对称词;第二种是对称词的代名词用法,即在文中担任主语、宾语等文法功能时的对称词。

关于对称词的分类,田窪(1997)将其分为三类[2]:①二人称代词类;②定记述(包括地位、职业、亲属称呼等);③专有名词类(包括名字、爱称等)。

笔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即使属于同一种类的对称词,他们的用法在中日两种语言中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例如:中日两语中都有去除“姓”,只叫对方名字的用法。这种用法在汉语中作为一种表达亲近情感的手段被广泛应用,但是在日语中一般只用于关系特别亲近的男性,或者父母称呼自己的孩子等特别有限的情况下。到目前为止,对中日同一种类别对称词使用上的异同的研究不仅为数不多,而且许多解释也并不是很明确。滝浦(2008)曾指出,日语的敬语和称呼这种可以体现与人距离的表现装置,本身就可以作为礼貌策略的手段。因此,笔者认为中日各种类对称词之间的差别可以通过礼貌策略来很好地阐释。本文抽出北外对译语料库中《骆驼祥子》汉语原文和日语译文中的对称词,在分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定量调查和定性分析,找出特定关系中对称词使用上的异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中日亲属关系中的对称词,目前为止很多研究已经解释得比较清楚;因此,本文将此排除在外,重点研究亲属关系以外的人在特定关系和情境下所用对称词的种类及礼貌策略上的倾向性。

二、礼貌策略理论与对称词的关联

ブラウン&レヴィンソン(1987)提出的礼貌策略理论的出发点是“面子”[3]。在会话中,说话人(S)和听话人(H)都有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谈话本身有可能威胁双方这两种面子,这种行为叫“威胁面子的行为”(以下简称“FTA”)。而实施FTA时可以采取许多的策略,其中包括直率、不实施补偿行为;积极礼貌策略;消极礼貌策略;暗示以及不实施FTA(保持沉默)等。本文以对称词为研究对象。参照刘骉(2017)的论述,在对称词的分类中,人称代词主要涉及的是直率、不实施补偿行为,而专有名词和定记述主要涉及的是积极礼貌策略(PP)和消极礼貌策略(NP)。

Raumolin-Brunberg(1996)利用B&L的礼貌策略[4],在“礼貌策略连续体”中介绍了对称词与礼貌策略之间的关联,以及各对称词在“连续体”中的位置。

椎名(2014)继承并发展了“礼貌策略连续体”理论[5],将对称词划分成了NP指向性强的敬称型、PP指向性强的爱称型以及NP和PP指向性皆若的中立型。刘骉(2017)结合以上分类,把属于直示型的人称代词也包括了进来。

本文的对称词也包括人称代词,在田窪(1997)对对称词分类的基础上,借鉴了刘骉(2017)的分类[6]。经过实际调查,由于汉语中的“你”在使用过程中会有“你这小子”“你老人家”等多种变体,因此其礼貌策略倾向性需要结合具体形式具体分析。本文首先将其统称为“二人称类”。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因为《骆驼祥子》中出现的姓名只有“祥子”这一种,且几乎所有人都这样称呼他,所以该称呼应属于中立型对称词。由于中文在译作日语时许多被译成了感叹词,因此本文的感叹词仅指译文中的感叹词。而且中文在对对方的身份、职业等情报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往往会依据对方的外貌、年龄等体现积极礼貌策略来称呼对方,例如“好小子”“小伙子”等,故本文把这类定记述称为定记述B,把田窪(1997)原本对对称词的分类(地位、职业、亲属称呼等)称为定记述A。对于原文的对称词在被译为日文时,出现的对称词被省略现象,本文将其称为零对称词。针对日语中「ぼく」和「自分」这种用自称词称呼对方,即“反转自称”的用法,本文遵循滝浦(2008)的论述,也当作反映积极礼貌策略的“爱称型”来处理。因此结合对译的实际,对对称词的具体划分如下:

三、具体考察

1.权势关系

首先来看权势关系中“上位者称呼下位者”和“下位者称呼上位者”时的对称词选择。

对语料进行统计后发现,汉语中上位者称呼下位者时,共出现了195处对称词;其中使用二人称的直示型占比为89.23%,其次为中立型对称词,占比为9.74%。在亲属关系以外,上位者称呼下位者时,所用的定记述B类爱称型对称词极少,仅占全部对称词的1.02%。而在中日二语中,上位者称呼下位者时不使用敬称型对称词。

关于对应的日语译文情况,由于日本人在称呼对方时有避免直示的心理及敬语的使用等因素,中文原文中的195处对称词在被译为日语时,有123处被省略,即零对称词占到了译文的59.42%;其次依次为二人称直示型、中立型、爱称型和敬称型,占比依次为29.95%、9.66%、0.96%和0.00%。

综上所述,当上位者称呼下位者时,中日二语所使用的对称词类型排序是一样的;但是译作日语时,二人称直示型在两种语言中的使用数量有很大差别。而且,中文中上位者在用二人称型对称词称呼下位者时,为了传达出微妙的感情色彩上的差别,会同“你+这”这种“二人称+指示词”的对称词,以及“你自己”这种反身代词。与此相对,《骆驼祥子》的日语译文中,上位者在称呼下位者时所用的二人称有「おまえ、おめえ、てめえ、おまえさん、あんた」等多种变体,但是「あなた、君」等二人称代词并没有被运用到此次调查对象中上位者称呼下位者的情形中。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日语中「自分」可以被用来称呼对方,但汉语的“自己”并没有这种用法。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权势关系中下位者称呼上位者时的对称词的使用状况。中文原文中下位者称呼上位者时,共出现了26处对称词。从频率角度来看,下位者称呼上位者时,使用最多的是体现消极礼貌策略的敬称型,例如:先生、太太等,且这种敬称型占所有对称词比例的50%。其次是直示型,占所有对称词的26.92%,最后是爱称型。其中,下位者称呼上位者时所用到的爱称型约占全部对称词的23.07%。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调查中,中立型对称词并没有用于下位者称呼上位者的情况。

那么在日语译文中,下位者称呼上位者时情况又如何呢?笔者对语料进行统计后发现,汉语译成日语后,原文中的对称词有12处被省略了,被省略的比例依旧很高,约占此类型关系中所用对称词的41.37%。译文中下位者在称呼上位者时,使用最多的对称词依旧是敬称型,约占55.17%。汉语中下位者可以用二人称直示词“你”来称呼上位者,但是日语中下位者绝对不可以用二人称直示词来称呼上位者;否则会被理解为对上位者的冒犯与不尊敬。由此可见,二人称代词“你”在中日二语中的含义和使用限制有很大的区别。接着是爱称型,下位者称呼上位者时,中文原文中爱称型的使用比例是23.07%,而日语译文中的使用比例远低于汉语,只有3.44%。笔者认为,这是汉语中原先被使用的体现积极礼貌策略的拟亲属称呼语如“四爷、刘四爷”等被译成了体现消极礼貌策略的对称词的缘故。最后,下位者在称呼上位者时,译文中也依旧没有使用中立型对称词。

2.友好关系

再看友好关系中“上层阶级”之间和“下层阶级”之间分别的对称词的选择和使用情况。

首先,友好关系中,汉语中上层阶级之间用来称呼的对称词总共有9处,所用频率最高的是二人称类;其次敬称型和爱称型分别都占比为22.22%。在此次调查中,中立型对称词也没有被用于上层阶级互称。由此可见,汉语中,上层阶级人之间由于彼此身份地位平等,在用对称词称呼对方时,多选用直示型;为了表达彼此间的亲近友好关系,也会用“老妹子”等体现积极礼貌策略的拟亲属称呼语来称呼对方。

再看日语译文中,上层社会人之间对称词的使用情况。首先,零对称词占了33.33%。其次,在日语中,上层社会人之间互相称呼时,敬称型、中立型、直示型分别各占22.22%,而不用爱称型。而且,二人称代词「あなた」和「君」只出现在上层社会人之间,而其他阶级的人互称时,用的是这两种代词之外的代词如「おまえ」「おめえ」「てめえ」等。其次,汉语中上层社会的人之间可以用体现积极礼貌策略的爱称型来称呼对方;而在日语中这种称呼方式却没有出现,是用积极礼貌策略和消极礼貌策略指向皆弱的感叹词来称呼对方。例如,原文中的上层社会人之间使用的拟亲属对称词“老妹子”就曾先后被译成了日语的感叹词「まあ」和「さあさあ」。由此可以总结出,中日二语中拟亲属称呼词及感叹词的使用范围和适用条件是不一样的。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友好关系中下层社会人之间对称词的使用状况。汉语原文中,对称词总共出现了252处,其中使用比例最高的依旧是二人称直示型,约占76.98%;其次依次是爱称型和中立型,分别占对称词总数的9.52%和8.73%;使用频率最低的是敬称型,约占4.76%。

接下来看日语译文中各种类对称词的使用情况。被译成日语后,零对称词约占58.91%,日语中使用最多的对称词也同样是直示型,但比例远远少于汉语。而且,本次调查中,用于下层社会人之间的二人称代词并不包括「あなた」「君」,由此笔者推断日语的众多二人称代词也是有各自阶级使用上的倾向性的。与汉语不同的是,日语下层社会人所使用的对称词,排在直示型之后的并非爱称型,而是中立型对称词,这类词的占比为11.62%。而中立型对称词内部,与汉语区别最大的是感叹词。接着是敬称型和爱称型,各自均占4.65%。综上所述,在下层社会人之间,汉语中体现积极礼貌策略倾向的爱称型对称词的使用率要高于日语,且汉语的爱称型所运用的形式如拟亲属称呼语和定记述B的种类要远远比日语丰富。

四、结语

本文立足于《骆驼祥子》的中日对译文本,在对语料搜集、分析的基础上,从“权势关系”和“友好关系”两个角度,比较了中日两国人对称词的使用种类,各种类的排列顺位,以及由此体现的两国人对称词使用时所运用的礼貌策略倾向上的异同。两种语言的对称词在二人称代词的变体、反转自称的形式、感叹词的运用、拟亲属称呼语的种类以及定记述B等方面都有较大区别。而且无论是上下位者互相称呼对方时,还是友好关系中各阶层的同位者之间对称时,在汉语中,反映积极礼貌策略的爱称型的使用率都要高于或远高于日语。

猜你喜欢
下位上位代词
上位词和下位词在初中英语补全对话中的应用与教学建议
某MT车型无法启动和怠速启停失效问题分析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贯彻《方案》要打好下位创新这张牌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英语代词用法练习
围观党“下位”,吐槽帝“登基”
基础油“上位”
基于VC的PLC数据采集管理系统
人称代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