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创新

2021-11-23 19:13
现代交际 2021年7期
关键词:思政环境政治

(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1)

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各高校紧锣密鼓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诸如建立网络教育平台、开通师生交互网络空间、入驻新媒体等,多策并举,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与效率。但在融媒环境下,新媒体的诞生及其市场份额占有率日益提升,使舆论阵地、舆论主体等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加之舆论主体社会意识复杂多样、宣传格局更为复杂、信息交互与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致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并未形成泛在化、长效化的育人机制。此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高校对融媒环境信息传播与呈现特点掌握不全面,未能深入领会媒体融合的内涵。从理论层面来看,媒体融合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及引导提供更为便利的工具、更加丰富的渠道,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与感染力不足,表明其对新旧媒体辩证关系认识不充分,片面地认为新媒体的诞生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消亡,继而导致网络思政教育与线下教育、实践活动脱节。除此之外,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当前还存在诸多问题,要想在融媒环境下切实发挥价值引导、正能量传递、党的精神及思想传播等方面的作用,就需要以问题为驱动,在充分认识融媒环境特点基础上加大创新力度,探索有中国特色、能够拓宽思政教育话语空间、提升网络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新路。

一、融媒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全新境遇

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的跨越性

融媒环境的显著特征之一便是信息传播空间的立体化及呈现方式的多元化。传统媒体视域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也借助校园广播、报刊等媒介向学生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但是信息的传播渠道局限在校园,信息传播的内容也以教材为主。而融媒环境下,各类媒介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信息既可以在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上传播,也可借助网络实现广域传播,加之移动终端的普及,学生仅凭一部手机便可以及时获取国内外重大新闻资讯、了解本土乃至全国发展形势、接受更加多元的价值观念与社会思想[1]。

媒介壁垒的破除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各类媒介的交互融合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引导路径,使网络思政教育可借助新媒体实现对学生的长效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思政教育范围;另一方面,信息传播速度与密度的提升,导致其中夹杂着诸多不良思潮,对学生思想、意识及行为等造成巨大影响,增大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难度。要想发挥媒体融合的优势,消除错误思潮、观念对学生的负面影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便需要实现从平面至立体的跨越性转型,借助新旧媒体构建“地面实践+网络传播+云端共享”的立体教育体系,以此净化学生学习、社交与娱乐的媒介空间。

2.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空间的多样性

以广播、电视、报刊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长期以来占据媒介市场的垄断地位。在此阶段,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借助网络的便捷性、开放性及虚拟性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等创设了交互空间;但仍不可避免走进知识信息单向传输的误区,即思政教育工作者与教材为网络思政教育的主体,学生则处于知识信息的被动接收地位;加之部分教师为了保证网络思政教育的思想性、政治性,在教学中话语姿态过高、过于严肃,导致学生失去自主学习网络思政课程的兴趣。

融媒环境的显著特征便是信息的辐射式传播,网络平台、手机App等信息载体日益丰富,信息与话语传递范围更广,尤其是可以借助技术门槛较低的新媒体成为信息内容的生产者,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2]。从当前广受大学生群体青睐的新媒体抖音App可以看出,学生已经逐步习惯运用新媒体表达自身观点、情感、态度,具有强烈的参与信息传播与内容生产的意愿。因此,融媒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在工作形式上实现跨越性变革,还需要在话语空间上实现多样性升级,以较低的话语姿态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在引导学生说出心声的同时以更为丰富的话语形式纠正学生思想与意识上的偏差,以凸显学生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互动性

融媒环境推动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迁移与延伸。在传统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主要依托网络教育平台开展,学生在PC端浏览文章、观看视频,学习前沿、先进思想,接受正确观念及价值引导。在此过程中,学生只能接收平台所提供的教育信息,可将此种网络思政教育模式称为“以供给为驱动的教育模式”。各类媒介的纵深融合使高校思政教育平台“移动化”,手机App、社交软件等均可成为教育媒介,加之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的支撑,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浏览过的信息、发表的评论等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发现学生思想与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再结合各类媒介信息传播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思政教育服务,既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又能激发学生获取思政教育信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3]。

与此同时,融媒环境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与学生的互动提供了条件。无论是将学生乐于观看的短视频转化为网络思政教育资源,还是借助学生的评论开展线上讨论活动,都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基于此,在融媒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需要实现由信息的单向传输转化为师生的有效交互。

二、融媒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结合融媒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境遇,依托新旧媒体辩证关系、媒体融合内涵及融媒环境信息传播与呈现特点,阐释融媒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实践策略。

1.新旧结合,双管齐下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绝非为相互替代关系,也无主次之分。实质上,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体基础上借助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的迭代升级,二者之间有优势互补、此消彼长的关系特征[4]。为此,在融媒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正确认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辩证联系,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与功能,构建“地面实践+网络传播+云端共享”的立体化网络教育平台。

首先,要打造校园媒介+新媒体的校园“融媒体”中心,广泛整合学校、家庭及社会力量实现网络思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值得注意的是,校园媒介如校园广播、报刊等,对校园文化创设、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将网络思政教育资源延伸至新媒体平台的同时,要充分重视校园媒介作用的发挥。

其次,要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平台、新媒体平台价值链的整合。例如,在宣传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思想时,可借助抖音App发布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大会议的短视频;运用网络平台发布专题信息;利用微信整合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重要论述的图文信息等。这种充分发挥各类媒介优势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方式,能够立体呈现宣传内容,带给学生更为新颖、多层次的体验,继而提升影响力与感染力。

2.形式多样,内容为先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内容始终是赖以生存的基础性条件。融媒环境下信息传播的速度及密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不乏虚假、负面信息,影响了学生的社会审美情感、价值观念与政治意识,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利己”“历史虚无”等不良思想。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是提升思想高度、政治素养的核心教育活动。网络及新媒体具有开放性、虚拟性特征,因此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应守住初心、彰显思政教育的思想性与政治性。由于部分思政教育内容较为晦涩难懂,大部分理念、观点的理解均基于个体的生活经验、社会参与;大学生群体虽然具备较为正确的价值观与政治立场,但生活阅历尚浅、社会接触及参与程度偏低,面对错误思潮时难以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及方法等予以抵制、继而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基于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借助媒体融合优势开发出更为通俗易懂、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内容,并以视频、图文等直观形式加以呈现。

例如,在宣传我国扶贫政策时,因当代大学生群体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难以体会扶贫政策实施前后贫困地区的变化与进步。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剪辑《山海情》电视剧制作“扶贫教育”专题发布在网络教育平台上,在每一视频内以“弹幕形式”插入新媒体平台网友对该电视剧的评论,如“听我外婆说她们那代就是这样,唉”;“我奶奶那个时候就是这么过的”……在视频的感召及评论的引导下,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贫困的时代,更加珍视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也对我国扶贫政策有了更为深入及全面的认知。

3.开阔视野,深入了解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更是高校高质量育人体系的核心基础。面对日益复杂的舆论格局、融合程度更深的信息传播环境,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要守住初心、砥砺前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传递正确的价值追求理念。而学生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能否了解时事、能否认清所处的历史时期及肩负的重要使命,不仅会影响未来的发展,而且关乎我国未来发展路向及各项战略的落实。基于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利用多元媒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关注其所处的历史时期,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政治立场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为实现上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建议思政教育工作者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纪念日、国际国内及校内大事为契机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活动。在活动中,传统媒体负责确定总基调与大方向,对专题活动进行整合宣传,以此动员全校师生参与;在新媒体平台上按照活动的类别设置专题栏目,如针对国际国内大事设置“水滴看世界”栏目,针对校内大事设置“一周大事件”栏目,针对学生表达观点、情感及态度的诉求设置“五四青年说”栏目等,借助新媒体优势深入挖掘反映时代风貌、彰显时代精神、体现时代特点的点滴小事,在增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亲和力的同时,使师生成为思政教育的参与者、思政教育资源的创造者,引导其讲述自己在国家发展历程中的心声、体会与感悟,在思想与精神层面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4.弘扬精神,唱响旋律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活动,既涉及理性知识的传递,又包含心灵的启迪、思想的净化、精神的感召。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把握正确政治立场与价值导向的基础上需要充分重视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文化的启迪,使学生自主自觉地以正确观点、道德约束自身行为,抵制融媒环境中不良思潮。

例如在开展“四史”教育活动时,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信等社交软件发布“国有企业发展史作品征集倡议”图文信息,使学生对本次活动有初步了解。同时,在抖音App上发布快闪短视频,以铿锵有力的音乐、丰富的内容激起学生学习改革开放史的兴趣。此外,引导学生深入国有企业,向资深职工了解国有企业发展历程、在网络上收集有关国有企业改制改革的资料等。另外,请学生以微电影、短视频等形式形成记录“国有企业发展历程”的作品。最后,精心挑选有创意、内涵深刻的作品发布在抖音公众号、网络教育平台上,发挥榜样的作用,并将学生学习成果可视化。

上述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收集资料过程中感受到国有企业砥砺前行、开拓进取、奉献国家的精神,从国有企业发展史中总结经验、获得真知,有效消除“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的负面影响。

三、结语

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融媒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要想实现创新发展,就要守住追求正确价值、坚守正确政治立场的初心,明确新旧媒体的辩证关系,并充分发挥新旧媒体的优势,依托融媒环境的特征,构建以实践活动为基础、以网络传播为支撑、以资源共建共享与交互为重点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以此促成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泛在化、长效化机制。

猜你喜欢
思政环境政治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环境清洁工
漫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