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一定有办法》里的成长哲学

2021-11-23 15:26
父母必读 2021年5期
关键词:毯子移情布料

《爷爷一定有办法》表现的是关于童年生命成长的哲学。这本仅仅有一千来字的图画书,却深刻而蕴藉地表现了儿童成长中的重要问题:儿童的自主性获得和天性的深层保存。

比·吉尔曼根据民间故事创作的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里的故事是这么讲的:当约瑟还是娃娃的时候,爷爷为他缝了一条奇妙的毯子,毯子“又舒服、又保暖,还可以把恶梦通通赶跑”。可是约瑟渐渐长大,毯子也变得破旧了。妈妈想把破旧的毯子丢掉,但是,约瑟却舍不得(毯子明显是约瑟成长中的“移情物品”),说“爷爷一定有办法”,于是爷爷将破旧的毯子陆续改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纽扣,最终纽扣丢失了,而约瑟则把这一切写成了故事。

成长是孩子自主性获得的过程

我在前面说过,故事里的毯子是一件“移情物品”。在与母亲“共生”的2岁前的孩子,与母亲的任何短暂分离都会造成其极大的痛苦和焦虑,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依赖他身边的物品(最多的是玩具)来应对与母亲分离的焦虑。这样的物品、玩具就是“移情物品”,它是孩子渴求母爱的替代物,形成于幼年期,但是也会延伸至成年以后。摇篮里的约瑟的毯子“又舒服、又保暖,还可以把恶梦通通赶跑”,是最好的母爱的象征。不过,有一点似乎令人对此说法产生疑惑,那就是毯子是约瑟的爷爷为他缝制的,而约瑟的妈妈则总是要把约瑟破旧了的移情物品扔掉。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释。《爷爷一定有办法》里有两个母亲。从“当约瑟还是娃娃的时候,爷爷为他缝了一条奇妙的毯子”、“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这样的描写可以看出,这个爷爷实质上正是一个母亲的形象,而动辄要将约瑟用旧的东西扔掉的妈妈,则是作为反面形象出现的。暗示着好的母亲必须具有澄明的人生智慧。

每当妈妈要约瑟把变脏、变旧的移情物品扔掉时,约瑟都会跑到爷爷那里获得依赖。约瑟借从爷爷那儿得到的由旧变新的移情物品保持着与母爱的象征性联系。但是,随着不断、不断地“长大”,终于到了约瑟必须割断对母亲(即爷爷)的依赖而自主生活(所谓精神断乳)的一天。约瑟的裤子吊带上的纽扣丢了,而且找不到了,当有办法的爷爷都对消失的纽扣无能为力时,约瑟却拿起笔来,说,“这些材料还够写成一个奇妙的故事”。能将这些材料写成故事这一情节显示着约瑟获得的自主性能力,它既暗示着成长像“故事”一样是一个过程,也暗示着约瑟获得了集中于内心深处的内省能力。

天性会成为孩子深层的精神财富

一般,人们都认为所谓孩子的成长就是不断抛弃童年的天真和幼稚而走向成熟。但是,《爷爷一定有办法》似乎不这样肤浅地看待成长的问题。这本图画书别具匠心地在很多幅画面的底端,连续描绘了小老鼠一家的生活(对小老鼠一家的生活没有用文字来说明)。这些表现小老鼠生活的画面与约瑟的成长经历互文,形成了另一个文本,暗示出《爷爷一定有办法》的另一層意味。

从爷爷为约瑟缝毯子开始,小老鼠就用从地板缝隙掉落下来的爷爷剪裁下来的碎布头装点自己的生活。约瑟拥有的布料越来越少,而小老鼠一家拥有的财富却越来越多,从襁褓、衣服、围巾到窗帘、床罩、地毯,甚至连约瑟丢掉的纽扣都成了小老鼠的坐垫。从约瑟的移情物品上剪下的布料是一片一片地透过地板缝隙,落进小老鼠家中的,这表现出两者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我认为,童年的天真里蕴含着纯真,幼稚里蕴含着无邪,而纯真与无邪是人性的可贵品质,人的成长非但不能将其抛弃,反而应该将其作为人性的根基保存下来。约瑟一点儿一点儿失去的“布料”,也象征着他的童年的纯真与无邪。从小老鼠一家的生活这个第二文本来看,在约瑟的成长过程中,“布料”的消失只是表面的丧失,其实它们已经转化为约瑟精神深层的财富。也许有人会说:小老鼠的生活与约瑟的成长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吗?那我也要反问:如果风马牛不相及,作家为什么如此精心地来描绘小老鼠的生活?作家当然不一定是有意识地在表达什么明确的观念,可是,无意识的艺术创作却正可以抵达深层的意识。

《爷爷一定有办法》表明了约瑟“失去”的“布料”是具有珍贵价值的,它们在老鼠一家的生活里显示的全方位的重要作用可以证明这一点。而小老鼠的生活也就是约瑟的生活,书中几处画面都描绘了小老鼠与约瑟过着同样的生活,他们做着同样的游戏,同样去学校读书,同样在讲故事。小老鼠这自然中的存在也代表着自然本身。“自然”一词,在英文中除了指大自然,还指“本性”,而儿童这一存在正代表着人最初的本性。在这里,小老鼠与作为儿童的约瑟发生了根本性的联系。

另外,作家选取小老鼠作为第二文本的主人公也使作品深有意味。小老鼠多生活于地下,在黑暗中活动,不易被人察觉,这很像人的深层意识活动。约瑟的被剪去的“布料”并没有消失,它们纷纷飘入约瑟意识的深层,将像小老鼠的生活中的布料一样,发挥着创造新的生活的作用。一句话,在健全成长的孩子这儿,纯真和无邪不会丧失,而是成为了潜在的人性根基。这是我在《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图画书中读取的另一个成长的意味。

好的成长哲学是被孩子感受到的

由《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图画书,我想到了故事与其有着相似之处的格林兄弟的《好运气的汉斯》、安徒生的《老头子做事总是对的》,以及它们与克雷洛夫的《特里施卡的外套》的对比。格林兄弟和安徒生的作品都蕴含着一种乐观达天的健康的人生态度,而克雷洛夫的寓言则因其僵硬的教训,遮蔽了生活的真实,反而不容易被孩子喜爱和接受。

一定有人会问:就算像你分析的,这本图画书蕴藏着关于成长的哲学,可是,年幼的孩子能够读懂它吗?面对这一问题,我只想说,孩子肯定读不“懂”,但是却能够借鲜活的故事感受到。那些关于人生的哲学,在创作中本来就不是被明确地意识到的,而是要在无意识之中去感受的,而无意识活动极为活跃的孩子是完全可能在感受中将艺术进行还原的。

朱自强

学者、翻译家、作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出版有《朱自强学术文集》(10卷)以及《儿童文学概论》《亲近图画书》等个人著作10多种。

猜你喜欢
毯子移情布料
智海急流(一)
厚重的毯子能缓解失眠
Fire
斯洛特的移情机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洗水soft fabric
小裁缝
心理咨询中如何识别和应对反移情
小米找毯子
挟布黑板擦
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