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音乐课混合式教学应用研究

2021-11-24 06:52卢慧芬
现代交际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院校高职

卢慧芬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健康与家政管理学院 广东 肇庆 526020)

2020年,全球疫情暴发“助推”了传统教育模式改革,混合式教学模式顺应当下教学需求发展趋势,成为被众多教育者认可并广泛运用的一种教学模式。目前,混合式教学尚未有明确定义,“线上和线下结合、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结合、多样化”成为众多学者对混合式教学的共性认识。根据音乐教学目标和大纲规定,应结合二者的优势,扬长避短,目的是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1]可见,混合式教学是一种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调动教学各方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策略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达到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目的,且拓宽知识学习路径;教师是教学活动组织者,其自身教学业务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而教学模式熟练程度是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直接体现;教学管理者日常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是服务教学工作,积极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策略,混合式教学就是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之一。[2]学者何克抗较为全面地提出了混合式教学相关概念,从教育信息化、多媒体教学技术发展等方面阐述了混合式教学相关理论与实践,是当前对混合式教学定义较为全面的学者代表,也引领了广大教学工作者对混合式教学的广泛研究。

一、音乐课程混合式教学应用原则

1.交互性原则

交互性是混合式教学基本原则,当前,高职院校音乐课程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教师—学生”交互,指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以及课后利用信息工具或面对面的答疑互动。二是“学生—学生”交互,指为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与课后交流、相互提问和分享,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三是“学生—教材内容”交互,学生与教材内容的交互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基本保证,教师科学设计的教学内容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如何科学设计学生与教材内容互动是摆在音乐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2.趣味性原则

“灌输式”教学方法很难引起学生共鸣,高职院校的职业属性也确定了学生知识结构更倾向“趣味性学习”。因此,教师要适当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趣味性原则是指教师运用各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包含语言、表情、课堂情境设计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这是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音乐课程混合式教学可以广泛运用趣味性原则,如课堂上模仿电视综艺《我是歌手》的表演形式,采用小组竞赛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3.关联性原则

高职院校音乐课既有专业主干课程又有专业基础课程,是国家开展美育工作的必修课。音乐教师要有扎实的业务水平,才能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音乐教学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组成,教师教学要将理论教学知识点结合日常教学案例[4],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拓展学生应变能力,促进知识的掌握。如教师在演唱技能教学中,可将不同风格演唱技能安排给不同学生来练习,让学生体验不同风格的练习效果,实现因材施教。

二、高职院校音乐课程混合式教学理论分析

1.面对面学习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办学目标,注重技术技能培养,以面对面传授技能为主,教学优势如下:第一,学生可以更直观地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教师能将自身的学习经验与技能传授给学生,进一步树立教师权威;第二,教师能通过小组讨论、实践课程引导学生理解教学重点、难点,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表达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第三,“教与学”目标明确,保证学习效率与教学效果,体现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与师生默契的教学合作。音乐课程混合式面对面教学主要是指教师设计出教学内容或学习任务,利用线上教学平台,通过视频在线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有效监测教师业务水平发挥,促进教师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2.在线交流

在线交流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专业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路径。其意义在于:第一,将“灌输式”教学变为“主动式”,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自觉学习的习惯;第二,丰富了知识来源,打破了唯教材论的学习模式,拓宽了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突破了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学习限制,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积极促进作用。在线学习是指教师经过充分的备课,将设计好的教学内容发布到学习平台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能随时随地反复学习,且能将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及时解答,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

3.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生综合素质的直接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能够根据教师教学计划,自觉参与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体验,促使自身专业技能得到提升。自主学习的优势有三点:一是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硬核”能力,为学生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学生在学习目标与难度方面可制订弹性指标,根据自身状况选择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确保每一位同学在学习上都受益,有利于因材施教理念开展;三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自主学习,将“被动学”变为“主动学”,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有效拓展专业知识面,对学生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4.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当前社会用人单位极为看重的一项职业能力。协作学习一般由教师提前布置好教学任务,学生随机或者按任务完成需求组合成小组,每个小组成员经过分工、交流、结语等环节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并将小组研究的成果展示出来。协作学习的优势有三点:一是通过情境教学和各种角色的分工,优化人力资源,提高了学习效率;二是注重过程性参与环节,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多环节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三是以任务驱动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高职院校音乐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究

1.课程计划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课程计划以课余乐感练习、课余演唱练习和学校演唱比赛为主要内容。音乐课是当前最受高职院校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严格落实国家关于美育工作对音乐教学工作要求,积极开拓音乐课程第二课堂,以社会服务为载体,积极组织音乐教学进社区、进机构等公益活动,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学以致用。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具备一定的音乐专业核心素养,并熟练地掌握专业技能。但课程计划面临几个关键问题:如何提升学生演唱能力?如何提升学生写作与表达能力?如何监控学生线上学习过程?经调查研究发现,音乐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当前教学面临的几个关键问题。因此,高职院校音乐课应采用线上线下多种模式,优化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促进教学效率不断提高。这也是当下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突破的一个重要方向。

2.教学过程

第一,利用学习通、微信群等学习平台有效监控学生学习情况。音乐课教学要注重平时课堂表现,灵活把握学生考核方式,具体考核构成模式为:出勤情况(10%)+线上交流(15%)+形成性考核(25%)+课堂表现(15%)+期末考试(35%)。第二,教师在课前设计好相关微视频,上传到学习平台,供学生提前熟悉课程内容。教师在学习平台发布提前准备的优质教学资源,限时要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碰到学习问题,可以随时请教教师,保证了教与学的有效进行。第三,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重难点。教师根据学生课内外学习反馈情况,针对重、难点及拓展知识进行详细的解答。第四,课后总结与反馈。有效解决学生在课堂上还未真正弄懂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分析与理解问题,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目的。

3.教学观察与分析

第一,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对教学进行监控分析发现,学生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通过网络学习,学生学会了在网上搜索学习资料,对今后收集资料和文章写作会有一定帮助。第二,对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学生之间能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交流讨论,能促进同学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第三,让学生参与到教师备课过程中,鼓励学生“遴选”优质教学资源,提供相关素材,与教师共同完成课程设计过程,学会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提高综合能力。

4.课后反思

首先,通过对音乐课程混合式教学学生学习情况与效果分析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独立思考、知识拓展等方面进步明显,教学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其次,通过课堂讨论,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师生关系也更为融洽,教师应更高标准地整合教学优质资源,更科学地将教学重难点融入教学资源,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最后,要不断优化完善音乐课程考核模式,注重过程性学习评价。科学利用定量和定义评价手段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建立一套科学有效、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

四、结语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应加大对音乐教学模式改革的力度,努力做到“化危为机,危中育机”,加强音乐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系统研究,提高不同教学模式的适应能力,加强对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院校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