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绘画的美学精神及其传播

2021-11-24 09:00
现代交际 2021年24期
关键词:画作技艺美学

张 浩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3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是中华文明千年不衰的价值内核,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及道德规范对于促进我国长期稳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在很多方面,如文学、绘画、书法、民俗等艺术,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传统绘画中,创作的核心理念及思想均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传统绘画中的美学精神,主要依靠我国绘画史、绘画论方面的学术著作。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我国绘画史方面的学术著作从不同的视角对我国的传统绘画思想及发展的历程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其中美学精神的论述为传承我国传统绘画美学精神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我国传统绘画中的基本美学精神

传统绘画中包含的美学精神很丰富,根据我国“国粹派”重要成员郑午昌先生的著作,主要包含自然崇拜、教化及诗意等精神。[1]他将我国不同时代的绘画与当时的政治、文化等结合在一起,不是研究单一的绘画艺术,而是在艺术中融入文化元素。

1.自然崇拜美学精神

根据史料记载,我国的绘画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虽然当时的绘画形式只是一些简单的线条、符号等,并没有审美价值,但具有某种记事的功能。到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彩绘已经具备了简单的几何纹样,后来发展成为一些简单的动物形象,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功能。这一时期的绘画被称为实用绘画,是对自然崇拜的一种表现。陶器上的一些纹饰、花鸟鱼虫的纹彩,体现的是一种自然崇拜思想。在原始社会,由于人类对一些自然现象不理解,将日月山川等自然物当成一种人格实体,这其实是一种对自然的畏惧,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人们通过绘画来表达对自然的崇拜。

2.教化中的美学精神

夏商至魏晋时期是我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绘画的主要功能是“成教化、助人伦”。保存至今的一些青铜器画作,并非为了审美,多是一种礼教象征,不能随意涂改。后来,受孔子儒家思想及庄子道家思想的影响,传统绘画开始有意识地摆脱了对自然的崇拜,在画作中体现出儒家的仁义思想、道家的道法自然理念。这里面的“仁”指的是人们之间的一种互助、互爱,而“道”指的是自然界中蕴含的规律、法则等。这两种思想对于我国的传统绘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画作中的山水、花鸟、人物等,不再是单纯的客观物象的呈现,而是融入了我国传统文化。如山水画中情思的寄托及观念的表达,都是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结果。在自然景色中融入了创作者的情感,不仅景色美,更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其中蕴含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儒道思想,其中的人文精神及思想内涵都远超出画作中的自然形象。在人物画作中,更加注重人品与画作的联系,赋生气,存真知,是对受我国传统文化滋养的人性美的张扬。因此,我国的传统绘画不仅是笔墨的融合,更是文化的综合,是求同,是继承。

3.诗意中的美学精神

自宋代以来,我国的传统绘画开始和书法、诗词融合,从这个角度看,绘画有了一定的文学特性,不再是单纯的画作,而是有了画家的自我情感表达,开始追求人的情感及体现人的价值,沉醉于文学熏陶,让人文思想启迪心灵,进而实现自我价值。传统服务于礼教的画作开始崇尚真理,而且兼具神气,既重视外形,又追求思想。尤其是宋代的画作受理学的影响,欲求理而又究神趣,不再受实用功能的限制,更追求艺术本身的洒脱。[2]在表达形式上,开始和诗文结合,或绘画以取诗境,或题诗以发画趣,既追求诗的神韵,又实现了绘画与诗文的情景交融。明清时期,画作既重“形”,又重“意”,形成了多种绘画风格,主要是摹古和写意。尤其是写意,更加注重借画作中物的形象来抒胸中之意,以个人情感表达为主,是一种平静而又清雅的精神境界,画作中文学的印记更加明显。

二、我国传统绘画美学精神的传播路径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中“最基础、最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在当前我国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挖掘、总结及传播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国传统绘画中的美学精神一直和我国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因此,传承绘画中的美学精神不仅是应对西方绘画艺术思想对我国传统绘画冲击的有力举措,更是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形式。

1.重视绘画技艺传承

绘画的受众面比较窄,近年来在政府主导及传播媒介的带动下,绘画艺术的受众人数有了一定的增加,大部分受众只是学习绘画的形、绘画的技艺,并不理解其中蕴含的美学精神。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绘画的美学精神传承者是比较高层级的受众,他们大多是绘画领域的知名人物,或者是进行绘画教学的工作者,对于其中的美学精神有深刻的领悟。普通受众仅靠媒介传播获取绘画信息,不可能对其中的美学精神有深层次的认知。不论是现代的教育方式还是传统的师徒相授方式,都以技艺传承为重点来传播美学精神,这也是绘画中美学精神传承的基础。绘画作为一种技艺,需要进行长期的、繁复的技法训练,掌握了技艺,才能更好地领略到传统绘画的美学精神,精神超于现实,但又和绘画技艺密不可分。绘画的技艺传承十分重要,需要发挥教育体系的作用,将绘画的技法、技巧等进行传授,融入我国传统的文化,结合传统的优秀画作更好地讲授美学精神。同时,注重美育教育,培养学习者的审美观,让学习者能够发现美,认识美,能够追求美的精神实质,有审美的趣味。传统的师徒相授方式中要更多地传承美学精神,让绘画不再是单纯的技艺传承,而是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讲解来传承技艺,让学习者将技艺和精神融为一体。

2.转化普及美学理念

美学精神是一种隐性知识,与显性的文字、图表等不同,是没有被表达的知识,是一种通过技艺传承和对精神反复体悟的知识。一直以来,我国绘画领域的一些知名艺术家都在进行着美学精神的传承工作,他们中不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艺术创作者,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在传承技艺,传承精神。有的学者详细论述了绘画中的美学精神,将其转化为文字,但很多的论述著作都学术化、专业化,为很多底层的受众设置了较高的门槛,限制了美学精神的广泛传播。[3]因此,在对美学精神进行显性知识转化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高层级受众群体要结合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将美学精神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显性知识,实现破层传播;尤其是在文字表述方面,多采用和普通受众相关的一些话语,结合受众的生活实际来阐述美学精神内涵,让美学精神得到很好的转化和普及。

3.利用多元的传播方式

让美学精神从“幕后”走到“台前”,需要创新传播形式。如果只靠技艺传承过程来实现美学精神的传播,受众面影响不足,毕竟学习绘画技艺的人数较少。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依靠新媒介进行传播是扩大受众面的有效方式。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而且在资源容量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这就为普通受众群体了解美学精神提供了有效的方式[4],可以将传统的绘画作品以视频、音频等方式进行传播,依托互联网、手机等社交信息渠道,提升我国传统绘画传播的覆盖面。此外,还要通过举办画展、民俗文化交流等活动来吸引受众,多开展一些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以现实生活为素材的绘画活动,这样才可以引起低层级受众群体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关注传统绘画,了解其中蕴含的美学精神。

三、结语

我国传统绘画中的美学精神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这是美学精神能够代代传承的奥秘所在。传承美学精神需要与时俱进,既要发挥技艺传承的作用,又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扩大受众面,实现绘画艺术跨层级的交流,让美学精神通俗易懂。

猜你喜欢
画作技艺美学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盘中的意式美学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外婆的美学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学生画作欣赏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纯白美学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