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区域特色 丰富文化内涵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1-11-24 09:24李德刚,张广才,董庆玲
活力 2021年12期
关键词:市域黑龙江冰雪

结合地域特色 丰富文化强省内涵黑龙江科技大学 李德刚 哈尔滨师范大学 张广才

发展繁荣文化事业与产业,是黑龙江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繁荣发展黑龙江边疆文化,必须结合黑龙江边疆地域文化特点,多渠道开发利用好黑龙江特有的文化,如红色资源、冰雪、绿色生态、黑土、粮食、少数民族、非物质、知青、站人等诸多文化,探索一条立体、系统、协调的文化发展之路,找到繁荣黑龙江边疆文化、建设文化强省的金钥匙。

要将黑龙江诸多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在进行文化发展规划时要结合地区文化特色,将各种文化通盘考虑,弥补地区文化发展单一性现象。如黑河地区,既有鄂伦春特色少数民族文化,也有知青文化、红色文化,无论在设计旅游线路时,还是景区规划建设,将三种文化融合考虑,可以弥补文化资源不足问题。

要充分利用各自文化不同特点,以旅游产业带动文化繁荣。旅游产业的开发,要突出黑龙江地域特色,找到黑龙江冰雪文化独特之处。黑龙江冰雪文化在全国来看,属于较早开发的冰雪文化,要注重冰雪文化创新性开发,冰雪游艺、冰雪运动、冰雪民宿、冰雪展览要有新意,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赫哲族是黑龙江特有少数民族,领略赫哲族渔猎文化必须到黑龙江,要做好这个黑龙江独有的文化名片,以体验式旅游为主,加快赫哲族旅游基地建设。要对旅游工艺品、少数民族特色食品、非物质文化产品进行规范化管理,既要突出黑龙江地域文化特色,又要具有实用性、观赏性、艺术性。这样的产品才能够有销路,在营销基础上宣传了黑龙江地域文化,扩大知名度。

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介,拓展黑龙江边疆文化宣传内容,使之在全国的文化知名度、影响力不断增强。如黑龙江北方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开发利用远远不够。黑龙江特有的赫哲族文化,黑龙江与内蒙古特有的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文化,黑龙江与辽宁特有的锡伯族文化,黑龙江朝鲜族、满族、回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等文化,与少数民族相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文化远没有被世人知晓。因此,侧重宣传这些文化,对于繁荣黑龙江文化,补齐文化上的短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只有诸多文化共同发展,才谈得上文化的繁荣。

要推动文化繁荣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落实。要对红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站人文化等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遗址遗存进行切实必要的保护。有法律作为后盾与支撑,才能使文化遗存长久发挥宣传作用。要整合现有相关法律法规,一方面要制定新的相关文化旅游产业政策,另一方面要将不适应新时代新情况的旧有规章及时废止。文化的发展繁荣,是与本地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进行的,仅依靠文化自身是难以发展繁荣的,因此要有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相配合,共同协调发展,才会取得实效。法律的健全与高效,无疑是促进地域文化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基本保障。

最后,全社会要提倡文化,重视文化。社会上,利用节日庆典,开展相关文化展览,开办相关文化传习所、培训班、文艺演出。在学校,开展相关文化进校园活动,要利用本土教材,利用政治课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在音乐、体育、美术课程中加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少数民族文化。在乡土教材中介绍黑龙江地域冰雪、黑龙江风情、黑龙江历史,讲好身边的故事,让学生记住家乡、记住乡愁。在家庭教育中,鼓励家长多谈家乡正能量的人和事,在培育孩子正确三观的同时,使孩子了解家乡,了解黑龙江。

体现地域差异 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内蒙古大学 董庆玲 佳木斯大学 侯丽岩

市域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基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既遵循治理的一般性规律,又体现不同城市类型、规模的差异化特色,但总体上来说,将市域治理现代化从图景到落地解析为治理目标、治理制度、治理过程三个维度将更具指导性、解释性与操作性。

治理目标的现代化。市域社会治理的目标建立在国家治理的价值引领下,复合了城市差异化治理理念,融合了不同城市战略目标定位及治理资源禀赋的差异,并贯穿市域治理始终。首先,治理目标的现代化应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要聚焦民生,惠民利民,做好民生服务为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与根本规范,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其次,治理目标应是系统性的目标。市域治理现代化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契机,它追求一个城市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与治理资源中实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态等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共进。最后,市域治理现代化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治理实践单元,应有较为清晰、具体的可操作、可评估的目标。

治理制度的现代化。市域治理制度创新是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创新的基点在于将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各方面的制度转化为可运行的制度体系。第一,通过制度规范实现社会共建共治共享,规范多元主体的职责边界与参与方式。第二,在制度设计与执行中融入现代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融入制度设计是市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表征,数据治理、公共服务智慧系统建设等顶层设计与“社保卡”“市民卡”等电子卡与App等便民化的客户端操作,都体现了智能化改造与服务升级,推进了市域治理的“创新发展”与“智能发展”。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市域治理制度将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演进过程中满足市域治理的核心目标。第三,不同制度间的融合,同一制度的优化,发挥制度的合力效应。不同制度间的融合即不同治理主体、不同部门间制度的衔接与过度,融合与匹配,建立联动机制。信息与平台技术为制度的反馈与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持与载体,使得制度反馈与评估超越了传统的“好差评”单一制度的时空限制,通过不同平台、渠道及时、真实、广泛地获得制度施行的具体情况,以便捷的方式评估与反馈出制度的“痛点”“堵点”和“淤点”,为制度升级提供了依据。

治理过程的现代化。治理过程的现代化取决于治理目标和治理制度的现代化,治理过程的现代化是治理全过程的业务流程再造。市域治理现代化在推进过程中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强化公民需求分析,提升治理“精准性”。信息化治理关于信息的搜集、运用为公民需求分析的系统性掌握提供了技术保障,但无论是公民需求分析还是技术治理,还远未覆盖市域治理的各个领域,公共服务需求由于难以被有效度量,同时还需在治理过程中建立健全治理主体与治理对象之间的联系互动的常态化机制,促进治理过程中的治理主体对治理资源的“优质投放”与“精准使用”。第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治理过程,提升治理的“互动性”。市域治理分散在不同层级和不同职能部门之中,各级各类组织形成点对点的目标协同、信息协同的包含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递进关系。

猜你喜欢
市域黑龙江冰雪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以地方立法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市域没有局外人 治理没有旁观者
羡慕等
铅笔长高了
黑龙江出版集团
冰雪幽默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