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感恩跟党走 砥砺奋进谱新篇

2021-11-24 11:26袁仲由
民族大家庭 2021年4期
关键词:孝感工作

文/袁仲由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成就催人奋进。今年我已86岁,入党46年,我是从武陵山区的土家族农家子弟成长为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第一任主任和全国人大代表。

在数十年的奋斗中,我目睹了祖国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这个伟大变革时代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历程。我深知,我能有今天,离不开党组织的培养与关怀,离不开党的召唤与鼓励,离不开与我一起奋斗同志们的帮助与支持。我将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

始终不忘党的培养

我出生在鄂西南咸丰县的一个土家山村里,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农家妇女,我们兄弟四人,我排行第三,我两岁时丧父,靠母亲独自一人把我们拉扯大。

1957年9月,我考上了华中农学院(今华中农业大学),当我接到华农录取通知书后,全家人都非常高兴,我是土家山寨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大学里,我享受全额国家助学金和学校发放的衣服,先后任班长、团支部书记、农学系团总支宣传委员。1959年10月,我被评为“三丰收”(思想、学习、劳动)积极分子。1960年5月至1961年9月,我被抽调到农学系作为学校教研室预备教师培养,并兼任教师团支部宣传委员。

始终接受党的考验

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徐特立曾说过:“一个共产党员,应该什么都知、什么都能、什么都学、什么都干……”1961年我参加工作后,党叫我干啥,我就干啥,自觉服从党组织分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1961年9月至1984年8月,我在孝感地区工作23年。1962年我到孝感地区农科所后,坚持与工农群众一起学种田,一起搞科研,每年早稻尼龙育秧,都会遇上几次寒潮,每次寒潮袭来,风雨交加,狂风就会把尼龙薄膜掀开,造成烂秧。

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就毫不犹豫地卷起裤腿,打着赤脚,同工人一起在秧田里战斗,有时手脚冻得发紫,我仍坚持把尼龙薄膜盖好,确保秧苗的安全。每年“双抢”季节,时间紧,强度大,我带头同工人一起,不顾天气炎热,割早稻、挑草头,加班加点脱粒、扯秧、插秧,力争晚稻早插。

1964年9月,我被分配到孝感县卧龙公社前锋大队搞“四清”运动,这是党组织对自己的一次考验。我坚持做到“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我住在贫农冯明规家,他家房子很窄,我只能住堂屋。他儿子冯小黑原来是与一位复员军人搭铺睡觉,后来军人走了,他就一直没有被子盖。我知道这种情况后,就主动让冯小黑与自己“同寝”,合盖一床棉被。“同寝”半年多,我帮助他学习,启发他进步,后来他还当上队长。

17年来,我艰苦磨炼、勤奋工作,得到中共孝感地委、地区行署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先后荣获“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优秀共产党员”“孝感地区科学技术先进个人”等称号。

1984年,我到省民宗局工作。当时省民宗局刚刚成立,摆在我面前的几乎是一片空白,困难重重。困难是党组织对我一次大考,我决心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不辜负组织的信任。

从1984年起,我连任三届湖北省民宗委主任(局长)。1993年1月,我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1997年1月26日,时任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时任省委副书记杨永良来省民宗委检查指导工作,在听取我的工作汇报后,志杰同志激动地说:“仲由同志汇报得非常好。说得好,是因为干得好!”这是省委领导对民宗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的鼓励与鞭策。

1987年,作为勇于开拓的“好班长”,我被中共湖北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0年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2010年被湖北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授予“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我所在的湖北民宗委3次荣获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始终对党心怀感恩

我始终对党心怀感恩,牢记党的重托,拼搏进取,以实际行动展现新作为、交出合格答卷。

在孝感突出抓好“三件事”:

一是推动农业技术走在前列。选育鉴定找出一批适合孝感地区栽培的早、晚稻新品种,促进了全区水稻的良种化、矮杆化,全区早稻矮杆良种达95%,晚稻达85%。我先后6次赴浙江、广东等地学习经验,推动水稻品种研究成果走在全省前列。

二是培养农业人才有新进展。5年中,我通过办学习班等形式培养了一批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共招农学、植保、林特三个专业的学生七届473人,培养公社主要领导干部372人。

三是开创宣传工作新局面。突出“五抓”:抓学习,统一思想;抓调研,建言献策;抓典型,示范引导;抓重点,以点带面;抓活动,扩大影响。我参加了安陆10个文化专业户的调查、专题讨论,最后形成《关于安陆县十个文化专业户的情况调查》的报告,得到中宣部和省委宣传部的好评。

在省民宗委突出抓好“四件事”:

一是抓体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建立民宗委委员会制度和决定实施“616”对口支援工程。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各对口支援单位为民族地区对接项目2635个,落实资金142亿元,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

二是抓民族政策法规的制定与落实。1996年4月,在长沙召开的全国民族工作会议上,国务委员、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提出:“全国民族工作学湖南、湖北,用‘两湖’的经验指导全国民族工作。”

三是抓好援藏工作。从1994年开始,至今已有27年,无偿援助西藏山南地区资金、物资21.18亿元,累计选派九批1500多名援藏干部人才,培训技术人员近万人等。

四是抓民族地区的发展。作为人大代表,我先后五年就恩施修铁路问题提出议案,推动恩施地区的发展。现在恩施州已经实现了铁路梦、高速公路梦、航空梦和水电梦,广大干部群众高唱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

始终守初心跟党走

一路走来,我不忘初心,保持本色,永远跟党走,概括起来,使我感悟最深的有以下四点:

一是注重多读书多学习。坚持把读书和学习当作一种生活需要、一种精神境界、一种追求。每天坚持收听、收看中央台、湖北台时事新闻,阅读《人民日报》《湖北日报》《参考消息》。

二是注重学习与写作。学习的积累为写作提供了素材,写作是把个人的学习体会、感悟用文字抒发出来。我主持参与编写《土家族文学史》一书和《湖北省志·民族》卷的编纂工作,编著和出版有三本书:《难忘的二十年》《湖北省民族工作大事记》和《八十回眸》。

三是注重调查研究。在搞农业科研时,把科研工作的重点放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坚持蹲点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在做宣传工作时,把调查研究,总结新经验,推广新典型,掌握第一手下材料,为省委、省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四是注重建言献策。1990年11月,由湘鄂川黔渝五省市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参加的中国土家族经济文化研究协作会在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成立,会上推举我任第一任会长,并连任两届会长。中共黄冈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禅宗文化工作,组织人员创作了系列电视剧——《禅宗四祖》《禅宗五祖》《禅宗六祖》三部剧本,共66集108万字。2008年8月,我应邀赴黄冈市参加了电视连续剧《禅宗》创作研讨会,会上我发表意见和建议。

奋斗永远不止,实干成就未来。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将永远不忘初心使命,坚持退休不褪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斗。

猜你喜欢
孝感工作
逆行 用生命守护生命——记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驰援孝感的勇士
兴安岭的大爱——致塔河县援助湖北孝感的英雄们
兴安加油——致敬赴孝感医疗队
黄文军
孝感令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