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如何培养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探究

2021-11-24 13:57
法制博览 2021年19期
关键词:事例教师应法治

王 雄

(湘潭大学法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随之增强,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对于学生的教育要求也与时俱进,在重视学生知识学习方面的基础之上更应加强法治素养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稳定地发展。依法治国方针政策的推出和全面落实更是将法治提到了一定的高度,法治人才是法治社会和依法治国方针政策落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新时代的新生力量,法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素养是其基本素养。在新时代法治社会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应如何紧跟时代潮流,如何行之有效地利用新时代的现有条件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法治素养和法治思维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

一、家校联合共同发展学生法治思维

树立法制意识提高法治素养是培养大学生成为法治人才的重要一步。法治教育表现在社会生活、日常生活、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法治素养的提高不是快速便能实现的,它需要日常生活的积累。法制教育不应仅被局限于课堂学校之中,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法制教育的实行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家庭学校缺一不可,家长应和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积极配合,为学生法治精神的培养和提高提供良好的环境。教师应和家庭取得良好沟通,在开学之际便和家长积极沟通,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通过网络建立教师家长的沟通平台,如最为常见的家校群,并定期活跃,教师应和家长定期沟通,将学生的在校情况告知家长,定期将学校开展的法制教育情况以及学生个人的思维学习和在法治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与家长进行沟通,从而增强家长关于法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提高教育意识,营造良好氛围,家长通过对于学生的关心与交流而使他们共同投入到法制教育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学生和家长的法治素养的积累和提高。加强家长的相关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家长的交流与沟通,为学生提高法治素养提供良好环境。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在经过学习以后与家长的交流沟通有利于他们增强对于法制知识的理解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自身积累。各高校通过对于家校联合平台的打造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氛围,为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法治精神奠定基础。[1]

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法治精神

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的影响不可忽视。而教师应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法治素养树立法治精神,为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法治精神和素养是一个当代大学生所具备的必要素养之一,学生法治思维的提高,不仅为他们日常生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同时也为社会的长治久安而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因此,教育教学活动对于法治人才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

(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积极进行引导

辅导员在大学生的成长道路中可谓发挥着指路明灯的作用,处于教学前沿的他们应结合学生的现有情况而给出指导性的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教师辅导员应密切关注学生,主动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轨迹,在其行为出现偏差时及时给予纠正,进而加强学生道德品质的修养。辅导员应定期举办班会等课程,结合具体事例为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和素质,使他们具备一定的法律素质。如教导学生提高他们自身的法制意识,教导他们在实习工作时应制定一定的法律协议,在遇到侵犯自身利益的行为时应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寻求帮助,遇到困惑时可及时寻求辅导员的帮助,寻求建议。而在遇到学生关于维权方面的问题时,教师应耐心解答,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的措施,并且普及相关的法治知识,从而提高学生法治素养,进行法治人才的培养。高校还可定期利用校外资源,组织相关的专业人才进行定期的演讲,组织学生进行听讲,进而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提高法治素养。与此同时,辅导员还可举办关于法治知识的演讲比赛,鼓励学生踊跃报名,演讲比赛的准备工作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法治知识的理解,在进行演讲比赛时积极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听讲,并且参与投票的环节,全班学生的投票行为有利于提高整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使他们的注意力与演讲活动相联系,加强自身的素养。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法治素养的提高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个体思维有利于提高他们对于知识的吸收理解,进而使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力量。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是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长时间的理论知识的讲解不利于学生对于法治知识的吸收,在进行讲解基础上结合某些事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法治知识的理解,大多数学生对于法律事例的分析是感兴趣的并且希望教师进行深刻的分析与理解。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时可结合具体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提高个体知识的基础之上提高自身的法治素养。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结合具体知识情况对课堂的传统模式进行更新,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积极性,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的基础之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对于知识的吸收也是事半功倍。教师可适当与时俱进,实行翻转课堂,翻转课堂顾名思义便是学生充当课堂的主人。教师可将学生进行分组,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后,提出具有开阔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预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对法律知识进行讨论,最后让每个小组上台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教师也可举行辩论课、讨论课等,提出具体的问题,预留出充分的时间思考,运用课堂上所讲的法律知识,让每个同学进行分析。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提高了他们的积极主动性。[3]

(三)多媒体的运用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进步微教育的理念逐渐被普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的实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持。在课堂上单纯的言语讲述不利于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接收。事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法律知识的枯燥性。教师可在课上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动态视频,进而使学生的注意力投入到课堂之中,教师可以以多媒体为媒介使得事例与法律条文相结合,进而提高课堂法律知识的课堂效率,提高学生自身的法治素养,还可播放视频到一定的进度后暂停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讲解,利用此方式对学生进行普及,最后进行总结。[4]

微教育与法制课堂的结合有利于提高法治知识的普及与应用。在课堂上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微测试,从而让学生对于课堂所讲法治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入地了解,采用微测试的分数采取计入期末成绩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还可为学生布置搜集相关事例的任务与作业,预习课堂将要学习的相关知识,并进行事例的搜集,教师可从里面挑选将此作为自己的讲课资料,并进行详细分析,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还可在观看相关直播的时候调动课堂的氛围与学生对于视频中的事迹一起进行分析,促进学生德法兼修。

三、结束语

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是组成法治社会的重要部分,而如何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培养他们法治意识进而促进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各高校应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学生法治素养促进其德法兼修,增强学生的法治思维。

猜你喜欢
事例教师应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