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笔生辉 走上非遗路

2021-11-24 14:31李兴华
兵团工运 2021年5期
关键词:烙画军垦民间文艺

□李兴华

一把烙铁烙出军垦记忆,两只巧手描绘西域风采。这是对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新平套彩烙画的真实写照。

辉煌成就写人生

杨新平是九师一六四团普通职工,一位民间文艺工作者,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兼任兵团民协副秘书长,九师民协主席。

1997 年杨新平就喜欢上民间烙画这门艺术,并对其进行探索和研究,至今20多年。在保留传统民间艺术的前提下“与时俱进”,对其工艺和技法进行大胆的革新,形成具有新疆地域特色——兵团红色记忆屯垦戍边味道的现代套彩烙画工艺。

2008 年杨新平带着作品,参加国家级民间工艺美术各种赛事,套彩烙画“军垦情系列”作品在2009年荣获第九届全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工艺美术作品奖。以此成为国家级会员,兵团文联委员,套彩烙画被兵团纳入第二批兵团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兵团套彩烙画的创始人。

2010 年杨新平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庄严宣誓时,他暗下决心要为党献出一切,包括生命,为人民服务是一生的追求,用文艺作品感党恩,把兵团优秀的屯垦戍边文化用艺术形式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兵团,赞美兵团。

一六四团党委免费为他提供绘画工作室,让他有更好的创作环境。他一边种地,一边更好地创作作品。军垦性、地域性和民族性是杨新平套彩烙画的突出特征。他从屯垦戍边生活土壤中吸取养分,把对屯戍生活的亲身实践、体验和理解融入“木与火”的碰撞中。

他的套彩烙画作品在给人们带来平凡“惊喜”的同时,也反映出兵团人履行屯戍使命的责任感,坚守祖国西北边疆这片热土的深情和忠诚,为传承兵团文化精神,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他先后创作出“军垦情系列”“胡杨情系列”“军垦记忆系列”“军垦风情系列”“地窝子的春天”“心中的小白杨—祖国在我心中”等优秀作品,用六年时间创作了“军垦红色记忆历程长卷”(第九师卷)。

多幅作品荣获国家级奖项八次,省、地级奖项13 次,连续五年52 幅作品获兵团文艺精品工程扶持项目,十几年来创作作品300余幅。

2015年经一六四团党委批准,由民政牵头社区负责,在九师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指导下,成立了一六四团文体协会,协会设有12 个分会,六个老年体育分会,六个中青年文艺分会,杨新平被推选第一届协会主席。

他知道这是组织对他的信任,更知道肩上的责任。他把500来名文艺爱好者凝聚在一块儿,老的七十多岁,小的七八岁。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努力,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杨新平和他主席团班子成员努力下,团文体协会已经成为九师民间文化的一个亮点。

协会的六支文艺演出队每年都开展一系列的文艺活动,下基层连队,到塔城周边乡场养老院慰问演出,“八一”入军营,兵地文艺共建,师、团各种文艺汇演,每年文艺演出大小50余场次,参加各类文艺演出人员达千余人次。各类文艺节目100 多个,带领一六四团广场舞队连续两年获得奖项,几年来共获得各类荣誉六个。

在杨新平的带领下,老年体育协会、曲棍球、柔力球、健身球,也多次代表九师参加对外竞赛,展演展示活动多次获得嘉奖,五次获得奖牌。

2019 年10 月在杨新平的努力协调下,经团党委同意,团党政办、社区两委协同九师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了团文体协会四周年颁奖庆典晚会,协会自筹一部分资金,对几年来支持协会工作,为协会作出贡献的14位同志给予表彰,颁发证书和奖品,以点带面,起到文艺润民心的效果。

杨新平在一六四团中学常年设立了民间艺术培训班,自费配备教材美术用具五万余元,进行义务教学。传承兵团文化民间艺术要从小抓起,几年来义务授课累计培训学生人数3000 多人次。加强兵地文化交流,在塔城市老年大学培训和团社区老年大学培训人数达600多人次。

杨新平绘画工作室成立以来,义务承担起用作品讲兵团故事的阵地。十几年来,迎接参观学习交流的人数约达6000多人次,已成为兵团边境团场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

杨新平一手打造的一六四团文体协会,目前是兵团和九师民间组织最健全的一个民间文艺社团。协会的成立,丰富了一六四团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起到和谐稳定的作用,用接地气的艺术唱响兵团文化润疆之歌。□

猜你喜欢
烙画军垦民间文艺
美术作品欣赏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伊犁放歌
火笔生花
烙画的流变与创新
市场与权力:“民间文艺”批判
破解民间文艺版权立法困局
军垦文化在兵团和谐边疆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当代民间烙画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