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爱弥儿》中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启示

2021-11-24 23:39王舒云
现代交际 2021年20期
关键词:爱弥儿卢梭成人

王舒云

(福建开放大学 福建 福州 350001)

《爱弥儿》开启了学前的新时代,在《爱弥儿》中,卢梭推崇大自然的作用,强调感官对学前儿童的作用,鼓励儿童亲身实践。对当时的欧洲和法国,乃至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一、《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

受普鲁克、洛克等人的影响,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虚构了一个叫爱弥儿的孩子,并详细阐述了他从出生到20岁(步入社会)的自然教育。书中充满着对“自然主义”的肯定,以及对传统教育束缚儿童天性的抨击。

《爱弥儿》一书中指出,教育有三类: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自然的教育。前两者可以掌控,后者无法控制,只有三者和谐,才能使学生真正受教。自然教育正是我们“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卢梭在该书中进一步提出了“自然人”的概念,强调幼儿生长要顺应天性,并从自然教育出发,认为教育应当分成婴儿期(0—2岁)、儿童期(2—12岁)、少年期(12—15岁)、青年期(15—20岁)。基于学前儿童指的是0—6岁的儿童,本文只对婴幼儿期和儿童期加以探讨。卢梭认为,0—2岁的婴儿期,教育的重点在于养护和锻炼,应重视儿童的体育锻炼,只有身心健康,才能精神饱满。2—12岁的儿童期,包含了2—6岁的学前期儿童,教育内容以视、听、触、嗅、味等感官知觉训练为主,并强调材料要直观形象。

二、卢梭思想之精华

卢梭作为18世纪的思想先驱、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世的许多教育者推崇,其思想的教育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点:

(一)自然教育

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1]6即教育要回归自然。卢梭主张从人的天性出发,“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1]26,发展适合儿童身心的、自然本能的教育,就能培养出不受社会层级、教育背景等桎梏的“自然人”。这里的“自然人”是指能够自然的、不被传统束缚而发展的新人。[2]书中的爱弥儿正是这样一个凭借自身感觉、依照自我思想活动的自然人。

(二)儿童中心

《爱弥儿》出版问世时,沉重地打击了源自中世纪的“原罪说”,深刻影响了封建社会对儿童的看法。卢梭指出,“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1]82,呼吁成人应当想儿童之所想,尊重并顺应儿童的天性。卢梭的儿童观是以人性论为基础的,与中国古语“人之初,性本善”,以及教育大家孟子的“向善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肯定儿童的地位的同时,卢梭也强调儿童身体“柔弱”,需要被保护,并严厉抨击了当时社会对儿童的伤害行径。卢梭进一步从体育、感觉训练、语言、音乐、美术、生活习惯等六个方面对儿童的身心保护提出了具体要求。

(三)教育观:无为而为

卢梭是性善论主义者,认为孩子分不清善恶,他们的行为是无意识的,是成人赋予了孩子行为的善恶,即“不教是为了更好地教”。儿童的童年本该是天真无邪的,父母应当给予儿童适当空间,让他们自由发展,过早教给孩子太多东西,可能带来副作用,使儿童厌恶学习。不教是不想教给孩子们恶习,不想让教学任务成为孩子们的负担。卢梭在《爱弥儿》中也指出,一开始不教育孩子反而会创造奇迹。幼儿由于调皮打破窗户,大人不要理会,更不要训斥,让孩子像往常一样待在房间里,等到天气变冷,寒风袭来,他自然会反思打破窗户的不对。

(四)教育方法:躬身实践

卢梭认为,“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1]15,学习不是被动接受,更重要的是躬身实践,这对仍处在直觉行动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之间的学前儿童十分有益。学前儿童早期思考问题的方式具有直观性和行动性,他们总是一边想问题,一边行动,没有预见性和计划性。伴随年龄的增长和思维的发展,他们在思考问题上愈来愈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经验的丰富使他们试误性动作逐渐减少,实际意义的动作增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动作开始分离,真正从“手的思维”转向了“脑的思维”。因此,卢梭也指出,在教育儿童时应尽可能让儿童通过行动实现教育价值。

三、卢梭思想的局限

评价任何一个人和观点都不能跳出历史,思想辉煌灿烂如卢梭,也挣脱不开时代的局限性,卢梭同样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和局限性。

(一)轻视学校教育

卢梭认为对儿童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家庭,很少提到“学校”对儿童的作用,书中的爱弥儿从未进过学校,本人无父无母,教育上的启迪主要来自身边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宛如父亲一样,带着他四处游历社交。众所周知,幼儿园是儿童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幼儿园教育具有与家庭教育同等的地位。在卢梭的时代里,没有幼儿园这一教育阶段,卢梭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二)忽略儿童感受

卢梭作为书中的灵魂式人物,给予了爱弥儿生命及从头到尾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爱弥儿个人没有选择的权利,就连将来的理想伴侣也是卢梭这一教师设定的。因此,从这一层面看,卢梭忽略了儿童自我的感受,这与其强调的儿童中心观颇有矛盾。在《爱弥儿》的开篇,卢梭提到婴儿生下来受到襁褓的束缚,长大之后受到社会的束缚。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尽管卢梭是敢于向封建挑战的弄潮儿,不免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牵绊。

(三)苛求阶段教育

卢梭将爱弥儿0—20岁的生长分成五个时期,认为应严格按照相应年龄段进行相应的教育。卢梭按照每个生长阶段的方式进行教育的做法,显得十分刻板。除此之外,针对12岁以前的儿童,卢梭认为不应进行智力、道德教育,学前期儿童的教育应当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若是仅局限在体育、感官训练和生活习惯上,显然与儿童的实际生活脱节。在对待儿童教育上,成人要有动态的教育观念和灵活应变的措施,了解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为儿童搭建支架,帮助儿童走到可能发展的水平。

(四)轻视女子教育

卢梭认为男女不平等是天性使然,将女子看成男子的附庸,女子只需要成为贤妻良母,无须进行智力教育。卢梭生活在18世纪的欧洲,尽管当时有名声、有地位的女子活跃在交际圈中,但大部分女性还是作为男子的附属品存在。在此社会背景下,卢梭本人在《爱弥儿》中极少谈到女子教育,并笼统地认为女子教育分为10岁以前和10岁之后。一方面,卢梭忽略了女子在社会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自由、平等、博爱,看似相违背,实际上,他提倡的平等是不包括女性在内的。

四、卢梭学前教育思想对当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历史的发展总是要有先驱的前仆后继,后人的扬长避短。卢梭的思想闪光之处在当代学前教育仍然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学前教育的原则

1.遵循自然

在《爱弥儿》中,卢梭提出了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三种教育形式,并认为后两者可控的教育最终要趋向于不可控的自然教育。自然教育取法于自然,接近、顺应自然。[3]取法自然意味着要尊重儿童天性,启发儿童的主动性,保护儿童的想法。顺应自然既要考虑儿童的身体发育,也要兼顾儿童的心理规律。把儿童当作儿童来教育是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4],灌输式教育、“大锅饭”教育、只养不教的家庭教养方式,以考定终身的教育机制不符合儿童的发展。教育应当遵循自然,顺应儿童本性,在儿童生活中进行。

2.循序渐进

在《爱弥儿》中,卢梭指出学习的关键是要让孩子产生学习欲望,而不是靠父母的说教就能一蹴而就的。儿童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成人应当考虑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儿童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科学恰当地实施教育,做好儿童的经验建构。以幼儿主题活动“我的身体”为例,小班活动侧重于了解身体外部结构,知道眼、耳、口、鼻等基本器官名称;中班活动进一步了解身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初步认识到预防、治疗疾病的重要性;大班活动则要在中班的基础上学习保护重要器官、预防常见疾病的方法。

3.消极教育

卢梭提倡“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1]107。在不了解儿童个性行为特征时,按照成人的想法干预儿童,令其按照成人的想法发展往往会适得其反。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家长总觉得“要赢在起跑线上”,出于为人父母的补偿心理和家长间的攀比心理,总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孩子“全方面发展”。于是各种特长班、培训班应运而生,“虎妈”“狼爸”式的教育备受推崇,天才学生的新闻被口耳相传,成功的却只是个例,孩子牺牲童年的代价却无以修复。学前期的“消极教育”是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为了以后的“积极教育”,若只是“积极”地养成儿童的各项技能,只会疲劳幼儿,事倍功半。

(二)学前教育的方法

1.游戏体验法

卢梭在教育爱弥儿的过程中广泛应用了游戏的方法,如在帮助儿童克服黑暗时运用在黑暗中快乐的游戏,在培养儿童判断力时采用赛跑的游戏等。[5]游戏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主要内容。幼儿园应当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为幼儿提供游戏的环境和条件。成人应当根据幼儿爱玩的天性,使各种活动舒展自如,充满娱乐,让幼儿在游戏中训练感官,真正做到寓教于游戏。如为了锻炼儿童的上肢力量,可以开展“投掷手雷”体育游戏;为了帮助儿童尽快融入活动,可以以模仿火车开、小兔跳、小鸟飞、乌龟爬等游戏动作。

2.亲身实践法

卢梭指出,“我们只有通过行动,才知道有些东西不是同我们一体的”[1]57,这正是亲身实践法。儿童直觉形象思维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儿童的教育方式应当是直观性教学。儿童只能通过观察具体事物来认识其特征,通过探究具体问题来发现事物的联系,如观察“方糖溶解”,幼儿不必学习溶解概念,只需观察方糖在水中溶化的现象,并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交流、记录。儿童还不能很好地进行理性思考,实践是他们学习的最好途径。在实践中,儿童调动眼、耳、口、鼻等多种感官,在自身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周遭生活环境入手,主动建构认知结构。幼儿园可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和环境布置,家长可多带孩子到户外开阔眼界,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锻炼身体,适应环境,发展语言,热爱交往,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3.自然后果法

自然后果法是卢梭对孩子犯错采取的惩罚方式,当儿童有不当行为,应让儿童自己感受错误的后果,不明所以的当下惩罚反而可能适得其反。惩罚和奖励都是为了让孩子能改正错误,纠正不良习惯,养成优秀品质。基于此,成人的行为应当是使孩子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后果。如孩子和他人争吵,不能一味地责怪双方,可以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如果被骂被打的人是自己呢;如果下次你需要帮助,跟你吵架的小朋友还会再帮助你吗?诸如此类的问题设置或是场景设置,让孩子切身感受争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种解决方法符合孩子的直观形象思维及身心发展规律。

4.榜样示范法

卢梭在教育爱弥儿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示范。他认为儿童用感官认识世界,感受世界,模仿成人的行为,因此成人务必以身作则,争当“值得推崇的模范”。作为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和教师,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在道德和行为上保持示范性作用,这样既能赢得儿童的尊重,也能树立成人的权威。如为了培养儿童诚信的品质,家长自己要做到言出必行;为了养成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自己要注意保持自身的干净整洁;为了树立儿童认真的学习品质,家长自己要端正学习行为和习惯。在教育的过程中,成人尤其忌讳当着孩子的面议论孩子的行为,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天真烂漫。

五、结语

卢梭在《爱弥儿》中渗透的教育观、提出的教育方法,对学前教育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尽管他建立的学前教育体系并不完善,但是卢梭从全新的角度去解读幼儿,引导幼儿亲身体验、养护身体、培养品德,并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因此,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仍具有划时代意义,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

猜你喜欢
爱弥儿卢梭成人
再论爱弥儿是谁
养大成人
人生的最高哲学
大师的弯腰
成人不自在
从《爱弥儿》中探寻卢梭的自然主义爱情观
试论《爱弥儿》中的爱情观教育思想
教育不是成王败寇而是望子成人
The Doll’s House——成人世界的缩微模型
卢梭:鞭打我吧,我的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