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需求的韩语翻译人才培养

2021-11-24 23:39安秀兰
现代交际 2021年20期
关键词:韩语双语语言

安秀兰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64)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内外企业之间合作与交流日益增多,在这种形势下,翻译人员在企业的作用日益显著。

一、翻译人员在企业中的作用及必备的素质

翻译在企业是一种媒介,是连接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桥梁。当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合作时,从前期的产品介绍、投入设施,再到最后项目成交、验收运营,翻译的工作都会贯穿始终。企业翻译人员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必须了解企业和企业的产品。不仅如此,企业翻译的工作涉及商务谈判、技术指标、合同等内容,因此要多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合作关系,不仅要有共同利益,还要在文化理念达成共识。共同的文化理念,可使企业获得利益最大化。两个企业在文化上产生认同感,需要翻译人员在其间发挥作用。因此,翻译人员不仅要学习和掌握相关语言,也要深入了解其文化。

中国和韩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是频繁的,我国的韩国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对韩语翻译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加大。想要成为优秀的翻译人员,必须具备翻译素养。翻译不是文字游戏,不能敷衍应付,作为一名合格的翻译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要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翻译人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广泛的知识面,因此要学习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中韩翻译既是对翻译人员汉语理解能力的考察,也是对韩语表达能力的检验,更是对其双语转换能力的挑战,因此翻译人员要具备扎实的双语语言功底。

二、韩语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语言应用能力不足

翻译是理解与表达统一体,学生应该熟练掌握汉语和韩语两种语言及其文化。但韩语专业的学生是零起点学生,虽然学习了三年,但学生的韩语水平仍没有达到母语程度,学生之间语言水平差距很大。

2.忽视了中韩文化的差异

学生不仅要掌握中韩语言,还要熟知中韩两国文化背景,避免翻译过程中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然而现阶段韩语翻译教学往往忽略了语言文化的特性,学生对语言中含有的文化意义没有足够的了解,碰到了文化鸿沟。

3.翻译专业知识欠缺

翻译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是学生能自如地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与同事或客户进行基本的韩语沟通;能运用基本的翻译知识和技巧,准确翻译公司文件;能运用基本商务知识,在对外商务活动中用韩语较为熟练地与客户交流;能运用韩汉双语,较准确地笔译和口译,较从容地参与涉外活动。但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韩语专业是语言专业,学生只要在韩语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发展,就能胜任韩国企业的翻译工作,认为翻译课教学是韩语语言教学的辅助课程,这种观点会使学生缺少翻译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导致语言技能单一。

4.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翻译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但韩语翻译课程的课时少,一般只开设两个学期,每周两个学时,学生翻译实践的时间不足。传统的韩语翻译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让学生翻译文章或句子,然后参考标准译文分析学生译文中的错误,这种教学方式不能让学生了解翻译中的真实问题,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5.与公司需求脱节

目前韩语翻译人才培养缺少对企业的深入了解,对什么样的翻译人才才能达到企业要求尚不清楚,导致学生的职业翻译能力培养不足,无法满足企业对翻译人员的要求。

三、韩语翻译人才的培养策略

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翻译能力是由一系列相关联的单项成分所构成的,但对于它到底由哪些成分构成,则各有不同的看法。1998年,PACTE小组首次提出翻译能力模式,该模式包括6项翻译子能力,之后研究小组经过修订,最后修订过的模式包括双语能力、语言外能力、翻译专业知识、专业操作能力、策略能力及心理—生理要素。[1]PACTE小组提出的翻译能力模式是迄今为止较为完整的、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同的模式。[2]本研究将以PACTE小组提出的翻译能力模式为基础,结合企业对韩语翻译人才的需求及中韩翻译教学实践,从双语能力、翻译专业知识、语言外能力、策略能力和使用查询工具的能力五项子能力出发提出韩语翻译人才的培养策略。

1.学生中韩双语能力的培养

双语能力是指语用学、社会语言学、文本、词汇和语法等四方面的知识。翻译人员要有扎实的汉韩双语能力,这是翻译的基础。韩语专业学生通过大学一、二年级基础课程学习之后,基本掌握了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具备了执行一般业务所需的语言知识储备,但在翻译教学中发现,还要加强汉语翻译成韩语的练习,因为学生的韩语表达是难点。在中韩翻译练习中,很容易找到一些不符合韩语语法的句子,一方面是因为汉语和韩语的语法体系不同,汉语是主谓宾结构,韩语是主宾谓结构,汉语的语法意义主要通过语序和虚词来表现,而韩语主要靠词尾来表现;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学习韩语时习惯借助母语来理解,翻译时总被原文句式束缚着,总是词对词的翻译,这样的句子尽管语法正确,但得到的往往是中式韩语,这是因为句子不符合韩语的表达习惯。这是学生的语义能力不足而出现的问题,学生要通过一个长期过程习得语义能力。语义能力是一个人的“语感”或“语言直觉”。Rod Ellis(1986)提出,语言知识的熟练运用依赖的是大脑对以往接触过的大量语言规范的记忆。只有积累了大量的有效的语言材料才能有一定的语言基础。经典诵读可以为翻译积累大量的语料,我们在实践中通过经典诵读的形式帮助学生积累大量中韩文语料,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感能力、理解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拓展课外知识

语言与文化永远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而文化则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基础。一个好的翻译人员需要掌握广博的文化知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才能在文化信息的传递过程中顺利地实现语码的转换。因此,在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永远是关键一环。中韩两国拥有各自独特的民族文化,两国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要激发学生对韩国文化的兴趣,加深对韩国文化的了解,掌握两国文化之间的不同。在中韩翻译教学中,可以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课堂上的讲解与展示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文化教学绝不是简单的理论堆砌,教师可以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发现中韩两国文化的差异,从而提高学生文化意识敏感度,增强学生跨文化分析能力。语言学习遵循i+1的规律,可理解性的输入起到了帮助学习者从原有的语言水平提升到i+1的作用。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还要在课外通过阅读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来增加各个领域的知识。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组,让学生搜集不同的知识类别,如文化、经济、教育等,学生通过搜集整理,在网络学习平台分享交流每组的成果。塞莱斯科维奇认为,翻译的任务是转达交际意义,语言只是理解意义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若想正确理解意义,译者不仅要拥有语言知识,还应有足够的主题知识、百科知识。学生对百科知识、主题知识了解越多,对原文理解偏差就会越小,译文的表达也更自然准确。

3.加强学生翻译理论知识的学习

会外语并不等同于会翻译,不能简单地将外语人才和翻译人才等同起来,这一点已被学界所认可。对于翻译人员来说,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技能,系统掌握翻译理论知识也非常重要。纽马克认为,翻译理论并不能把劣译者打造成翻译高手,也不能让学翻译的人变得聪明或有鉴赏力。翻译理论能做的是向翻译的人显示在翻译过程中所有或可能会涉及的东西,提供翻译的原则和指导。在对这些原则和指导进行思索后,译者可以做出抉择与决定。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有深刻的指导作用,在中韩翻译教学中,应让学生掌握翻译知识。如了解翻译主要有哪些过程,译者在不同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了解国内外衡量翻译质量的标准,具有代表性的有哪些,了解中韩翻译中可采取的翻译策略与方法,影响翻译策略和方法的因素有哪些。因为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点评、讲解翻译练习时要把学生在翻译中遇到的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解释,让学生从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一旦掌握了翻译的专业知识,具备了翻译意识,在做出翻译抉择时就更有责任感。

4.培养学生使用翻译工具的能力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掌握翻译工具和翻译技术成为翻译人才的必备技能。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出现了大量的新兴翻译工具。译者若能熟练使用翻译工具,就能使用工具查找到自己需要的相关信息。翻译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在翻译中遇到自己解答不了的问题时,就需进行调查研究,只要查询方法得当,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获得翻译必需的相关知识,解决翻译中的问题。让学生在翻译训练时掌握正确使用翻译工具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翻译效率,还能够解决学生自身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但在使用翻译工具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在翻译时遇到原文中的词语或短语想不出对应词时,学生马上会查找双语词典,而学生没有意识到双语词典的局限性。教师要在点评中指出这个问题,要让学生关注双语词典所选用的词语是否在译文语境中准确得体。教师要让学生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和总结,学生若平时过度依赖翻译工具,忽视了知识的积累,在不能使用翻译工具的情况下,面对翻译会感到无从下手。

5.培养学生的翻译策略能力

翻译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策略能力在所有能力成分中是最重要的,它负责解决问题并保证翻译过程富有效率,计划整改翻译项目,评价翻译过程和阶段性成果,激活其他能力以弥补不足,发现翻译问题并予以解决。[3]不论是汉译韩还是韩译汉,翻译中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人而异的,可以采取的翻译策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教学中学生提出“找不到对应词时该怎么处理?”,李长栓列举了使用上义词、使用下义词、使用中性词等19种翻译策略,让学生了解找不到现成词时可采用的这些方法。但简单了解翻译策略不能使学生的翻译能力迅速提升,只有通过不断练习,在翻译实战中有意识地使用翻译策略解决翻译中遇到的问题,才能实现翻译能力的发展。翻译教学中,教师可进行模拟演练,从原始材料的准备、与客户沟通,再到每个词、句翻译的讨论与研究过程,让学生都参与其中,通过相互交流讲出翻译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自己是怎样解决的,同时可以了解到其他同学的处理方法。在教师及其他同学的点评中,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翻译策略。

四、结语

企业翻译人员是企业通往国际市场的建筑师,他们能够让企业跨越语言和交流的障碍,使企业在国际上拥有更多的竞争机会。企业需要的韩语翻译人才已经不再是单一平面的概念,而是综合了语言知识与能力、翻译知识与能力、跨文化能力、策略能力、工具使用能力的立体复合概念。这对高校培养翻译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找准韩语翻译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为学生在将来就业占得先机做好必要而充分的准备,也能为企业输送高质量的韩语翻译人才。

猜你喜欢
韩语双语语言
语言是刀
谁说我们学韩语只是为了追“欧巴”?
多媒体技术在韩语教学中的应用
韩语惯用语的特点及教学方法浅析
浅谈韩国语的语言特点
我有我语言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