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与三农问题的理论及其实践

2021-11-24 14:08张锦程
商业文化 2021年28期
关键词:三农现代化战略

张锦程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主要是为了确保城市和农村实现共同发展。本文首先对乡村振兴战略所具有的时代内涵加以阐述,说明了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农问题的理论基础,重点论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三农”问题的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内涵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乡村振兴战略从总体上提出一定的要求:应保证生态环境适合居住,人们生活更加富裕,产业更加兴旺,治理更加有效,其内涵逐渐变得更加丰富,相应的要求也变得更加全面,使得“三农”问题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展现。从生产发展逐渐向产业兴旺进行升级,过往的生产发展重点是对农业生产产量的加大予以强调,重点指代第一产业的发展,但在升级以后的产业兴旺并非单单指的是第一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涵盖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兴旺,内容更加具有全面性;从村容整洁逐渐向生态宜居进行升级,表达的更为全面,过往的村容整洁通常指的是对农村“脏乱差”的环境加以改善,确保农村环境更加整洁,但在升级以后的生态宜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村容整洁仅仅是生态宜居的一个层面,并对农村地区各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出了相应要求;从民主化的管理逐渐向有效治理进行升级,这一升级从过往的民主要求到如今的不但要求民主,并且也要进行有效且合理的治理;从生活宽裕逐渐向生活富裕升级,显然富裕的要求是更高的,更加可以充分地展现使农民生活更加富裕的基本要求。由新农村建设至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由城乡统筹发展至城乡之间的融合发展,十九大所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不但是新农村的建设与升级,亦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发展与创新。在乡村战略的推行中,我们不但应有效融合新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根据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予以实行,亦要总结与借鉴过往的经验和教训,少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并且针对党中央加以强调的相关政策也应予以遵循,十九大中坚定的强调了应巩固与健全农村相关的经营制度和保障国家粮食的安全性。

马克思恩格斯“三农”问题理论和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关联

对于城市和乡村之间未得到平衡发展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中,深刻意识到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对立所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正是因为这种对立的原因促使农业现代化相较于工业现代化更加落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距逐渐加大,乡村持续发展能力相对欠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唯有协调处理好二者间的关系,才能使得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距有所减小,社会方才能获取持续稳定的发展。另外,城乡问题亦逐渐走入了新时代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阐释:应遵循“以城促乡、以工补农”的基本原则,做好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对农村教育加以重视,创建农村相关社会保障工作,确保农村可以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并逐步在其生活环境方面做出一定的改进,实现全民覆盖,促成“城乡一体化”相应的公共服务体系。新时代背景下,城乡融合的相关发展理论,并没有限制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释城市和乡村之间关系的基本框架结构内,而是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遵循了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理论,对城乡融合的发展理论加以创新。

乡村振兴战略下“三农”问题的基本应对策略分析

农 业

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行,在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应予以一定加速,日臻完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多元化现代农业予以相应发展,将绿色消费的发展作为导向,基本的指导思想是农业现代化和经济生态化的有关理念,将强化农业市场所具有的竞争力及其可持续性发展的水平当作工作的中心,更为深入地推动农业相应结构在战略方面的调整,这样农业边缘化滞后等众多层面的问题便会得到有效解决。为了深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政府可以加大一些新型农业耕作设备相应的投入力度,针对农业技术实施更新,着力实施技术人员团队和设备技术“包产到户”等方面的政策,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中,引入一些具有专业性素质的人才,从众多方面保证农村的收入与生活,齐抓农业技术教学和研究,确保农民在全新的发展形势下,能够对一些新型的农业机械相关设备加以应用,从而实现更高质量产品的有效生产,使得农业生产具有更大的规模,做好农产品质量相关工作。

农 村

推行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好农村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应对城市和农村之前不平衡发展的问题加以解决,减小农村和城市在收入上的差距,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做好农村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我们应以“城乡一体化”为基础,逐渐根据时代与人们的基本需求,做好相关改进工作,如此实现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有效融合。换言之,便是使城市所起到的辐射带动作用能够获取更加良好的发挥,充分应用各种资源,及其相关新型技术,采用不同的方式,创建附近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而农村在对新型技术应用并获取一定的发展以后,农村逐渐实现城镇化发展,能够给城市提供所需的必要物质,针对城市的发展给出一定的反馈。现代化发展形势下,城市与农村间的发展关系需要将互惠平等作为基本原则,并没有农村是城市的从属或是低人一等的说法,亦不会是城市发展中的垫脚石。现代化发展中,应保证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较为有效的融合,彼此之间提供一定助力。所以,在既往很长一段时間内的城乡二元体制模式下,应着眼于当下,由乡村振兴战略入手,逐渐对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合作相关制度进行一定的改进,确保从制度方面来看是具有一定规范性,且平等的,在合作上实现互惠融合,从而促使城乡融合性发展得以良好实现。

农 民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中,要想使农村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农民问题的解决在其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唯有农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方能令农村整体保持更加稳定的发展,使社会出现稳定繁荣的局面。而要想使得农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首先便需要解决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个人生活保障与土地通常是农民最为关注的问题,同时亦是历史中出现最多争议的话题。在农村,土地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了良好保障,他们在住房建设、农业发展以及农村各项生产活动都要依赖于土地。土地承包方面,农民能够在原本所拥有承包关系保持基本不变的发展状况下,第二轮中能够继续进行三十年时间的承包,该政策的推行从根本上获取了农民的高度认同。针对惠民政策来讲,其是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重要性保障,在确保农民土地种植相应依赖性的基本状况之下,才会将更多精力放置于农业生产活动中。然而要想强化这种依赖关系,便需要稳定土地在农民手中相应的使用年限,这样农民才会在自身的思想意识中认定,土地是本身可以进行依靠的相应产物,方才能打消他们心中的疑惑,这样农民便会更加努力地去搞农业生产,给农村持久且保持稳定的发展状况奠定良好基础,这样逐步使农民针对新型农村建设发展的信心得以树立,使得农民产生更高的安全感。

结 语

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三农”工作的全方位深化及改革,农业的发展也必然会呈现出一片良好的发展景象,农村及农民的精神面貌亦会获取综合性的改善,在逐步确保农业现代化及其农村现代化发展得以实现的道路中,势必会涌现出很多乡村和谐发展、美好环境、井然有序的新型农村。争取做到在本世纪中叶国家农业现代化能够获取全方位的实现,使我国逐渐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过渡。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参考文献:

耿玉芳,孟强.乡村振兴战略下"三农"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山东省寿光市为例[J]. 人文天下,2020(1):101-106.

猜你喜欢
三农现代化战略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赞分盐镇裕牛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我的女巫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