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山地旅游区域住宿点分布研究

2021-11-24 09:27赵威张海波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空间分布

赵威 张海波

摘要:西部山地旅游热度的持续走高,山地旅游地区的住宿问题是最为游客关心的问题,一直以来,山地住宿点缺少统一规划,分部不够合理,本文以四川省甘孜州为例,统计了全域住宿点分布情况,对住宿点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ArcGIS;山地旅游;住宿业;空间分布

西部山地地区旅游的热度持续不减,节假日交通拥堵,城镇内部道路拥堵,除了受客流量和车流量的绝对数量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住宿服务设施的集中设置的影响。西部山地旅游城市市县城内部交通线路分布与住宿点分布的关系,住宿点沿交通线路分布的特征影响着车流在城市内部的流动和聚集。因此,需找到城市内部住宿点沿交通线分布的聚集区域,围绕该区域优化停车设施,明确该区域停车位数量,为采取提前引导车流措施提供定量阈值(区域内可提供的停车位极限值)。

一、研究方法

收集西部热门旅游区域(以甘孜州为例,旅游热门地域,典型山地地形区域)线路数据、住宿点数据→运用ArcGIS将线路数据和住宿点数据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州域尺度下的住宿点分布特征(住宿点分布数据、分布的可视化特征)→住宿点占比较大的市县城区内国道线路一定范围内住宿点的分布特征→根据该特征分析出住宿点集中区域的范围→结合交通线路的分布状态提出停车区设置和交通组织措施建议

文章以甘孜州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分形理论和ARCGIS软件的应用,在全州尺度下,测量甘孜州旅游景区住宿点的随机聚集维数。分形系统是自然优化的结构,具有自相似性、无标度性和自仿射性的特征[1]。国内外学者运用分形理论对交通网络、城市人口、城市等级结构[2-4]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旅游景区住宿系统是旅游景区复杂子系统之一,其分布的合理性影响着旅游景区系统的有序健康发展。论文试图发现甘孜州旅游景区的住宿点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定量描述山地旅游景区住宿点空间分布特征提供有效方法。

二、数据获取

以四川省甘孜州全域作为研究区域,获取2019年住宿点样本总数4064个。使用XGeocoding软件中进行经纬度转化,并在ARCGIS中解析成功3680个住宿点,成功率为90.55%。载入ArcGIS后配准甘孜州区域内的住宿点数量为3372个,成功率为91.63%,占原始总数据点的82.97%。因此,本文所分析的住宿点数量为3372个。

三、研究过程及结论

采用上述方法,获取甘孜州州域主要市县城政府所在地经纬度数据。将甘孜州全域住宿点的经纬度数据与市县城政府所在地经纬度坐标数据导入arcgis软件中,进行矢量获得甘孜州全域住宿点与市县城政府所在地的分布图(如图1所示)。分布图中各住宿点围绕市县城政府所在地呈现出明显的聚集状态,州域内住宿点可分为三个聚集区域(如图1所示)。

1.矢量数据符号法分析

借助arcGIS软件将甘孜州州域住宿点的空间分布进行可视化表达,从州域尺度对住宿业的规模特征进行分析。甘孜州住宿业分布呈现出东南部至西南部向西北递减走势,在东南部区域住宿点数量明显高于西南部和西北部,东南部聚集区1覆盖住宿点占比43.89%,西北部聚集区2和聚集区3覆盖住宿点合计占比24.701%。甘孜州内县域主要城镇区域尺度下住宿点分布主要集中在市县城区,且呈现出“内密外疏”的空间格局。

通过对康定市城区国道G318线两侧1300米缓冲区内的各缓冲间隔区(间隔100米)中的住宿点分布数量进行分析,各缓冲区间隔的住宿点分布如图4所示,住宿点的间隔分布极不均衡,其中900米-1000米的缓冲区间隔的住宿点分布聚集明显。

由图5可知,B区域是1000米缓冲区相对于900米缓冲区的住宿点增加的区域,结合通过ArcGIS软件的统计,B区域聚集的住宿点数量为491个,B区域的住宿点聚集度高。因此,B区域的旅游高峰期可预见的旅游住宿车流较大,需对该区域的停车区设置进行重点规划,同时需对进入该区域的车流进行提前疏导,从而减小该区域内部的交通压力和停车服务压力。

通过对泸定县城区国道G318线两侧800米缓冲区内的各缓冲间隔区(间隔100米)中的住宿点分布数量进行分析,各缓冲区间隔的住宿点分布如图6所示,住宿点的间隔分布极不均衡,其中500米-600米的缓冲区间隔的住宿点分布聚集明显。

由图7可知,D区域是600米缓冲区相对于500米缓冲区的住宿点增加的区域,结合通过ArcGIS软件的统计,D区域聚集的住宿点数量为199个,D区域的住宿点聚集度高。因此,D区域的旅游高峰期可预见的旅游住宿车流较大,需对该区域的停车区设置进行重点规划,同时需对进入该区域的车流进行提前疏导,从而减小该区域内部的交通压力和停车服务压力。

参考文献

[1]Mandelbrot BB,Passoja DE,Paullay AJ.Fractal character  of fracture surfaces of metals

[2]刘继生,陈彦光.人口的区位过程与城市的分形形态[J].人文地理,2002, 17(1):24-28.

[3]李傳武,张小林,吴威.基于分形理论的江苏沿江城镇体系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1):1-6.

[4]刘继生,陈彦光.交通网络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数及其测算方法探讨[J].地理学报 ,1999,54(5):471-475.

作者简介

赵威(1987-),男,汉族,甘肃天水,讲师,硕士,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数学建模。

猜你喜欢
空间分布
基于SWAT的滇池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白龟山湿地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江苏省臭氧污染变化特征
基于Kriging插值的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