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马克思贫困思想的发展进路

2021-11-24 17:08郭赛赛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贫困

摘要:作为科学思想,青年马克思的贫困思想,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这一贫困思想的发展进路从最初的为人类幸福而奋斗到关注现实社会,再到转向经济领域思考贫困,最后到指明贫困的解决路径,意味着这一思想的基本形成,无不展现着青年时期马克思思想的进步。

关键词:青年马克思;贫困;发展进路

在文章开头,有必要对“青年马克思”这一时间阶段做一下界定。学术界对青年马克思的界定问题,大体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以学者陈先达为代表,认为青年马克思应界定到1845年,即《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另一种观点认为应把青年马克思的时间界定到1848年,即《共产党宣言》时期,这也是国内大多数学者所认同的观点,这一界定不仅符合生理年龄的界定,也符合思想成熟程度的界定。从年龄层面看,马克思正是在30岁时与恩格斯合写了《共产党宣言》,从其思想发展的层面看,《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代表马克思思想的初步成熟,1这一时期,马克思逐步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在这一时期,马克思的贫困思想逐渐得以形成。所以,笔者也认为应把《共产党宣言》列入研究青年马克思思想的著作行列。

一、青年马克思贫困思想产生的现实基础

任何科学的思想都不会凭空产生,都有着深刻的现实基础,青年马克思的贫困思想也不例外,他生活的时代前后正好是资本主义产生并且迅速发展的时期。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这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之后,为解决工场手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低下与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在18世纪中叶,英国爆发了一场以大机器生产替代工场手工业的“工业革命”。这场革命使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资本主义经济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资产阶级的不断壮大,他们掌握着大部分的生产资料,购买工人的劳动力,迫使他们为自己生产,资产阶级通过霸占工人用劳动创造的产品来获取利润,还通过延长劳作时间和提高劳动强度等方法侵占工人的剩余价值,加强对他们的剥削。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资本家对工人剥削加剧,不断地扩大生产,压低工人工资,工人购买力降低,从而造成产品大量堆积,卖不出去,物价暴跌,大批工厂被迫关门甚至破产,工人失业现象严重,整个社会处于低迷和恐慌之中,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经济危机周期性地频繁爆发。

为解决危机,资产阶级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加剧了工人的生存困境,工人们不仅要遭受资产阶级残酷地剥削与压迫,还要承受由于技术改进而失业的风险,他们的生活境况一天不如一天,与资产阶级的对立日益加剧,于是工人阶级开始为自身争取利益,寻求反抗的声音也日益高涨。19世纪30年代爆发的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絲织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以及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就是阶级矛盾激化下工人奋起反抗的标志。虽然这些工人运动最终都失败了,但却为马克思思考贫困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力量和现实基础,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表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不成熟性,这也为马克思去思考寻找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二、青年时期贫困思想的发展进路

通过研读马克思早期的著作,可以发现青年时期马克思贫困思想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其思想的起始阶段,代表作品为马克思在中学阶段所写的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第二阶段是马克思开始立足于社会现实思考贫困问题,代表作是《莱茵报》时期发表的文章。第三阶段,马克思开始从经济层面分析贫困现象,这主要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有关经济学的著作中。最后一个阶段是贫困思想的形成阶段,代表作品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青年马克思贫困思想的基本形成。

(一) 思想起点:为全人类谋幸福的理想

少年时期马克思的思想主要受到他所处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环境的影响,他出生的特利尔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法国大革命后被自由平等的思想充斥,他的父亲亨利希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律师,身上具有的那种自由精神以及对贫苦大众的怜悯都深刻地影响着马克思。此外,马克思所就读的特利尔中学也是因贯彻自由主义的精神著称。马克思在渊博的知识和自由平等思想的熏陶下,追求理性,关注社会现实,初步体现了对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在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马克思已经树立了为全人类谋幸福的崇高志向,他写道,只有为人类工作的人才是完美的,因为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2之后的事实也证明,马克思的一生确实是在践行着他最初的承诺。

(二) 开始关注现实社会中的贫困问题

马克思开始关注现实社会中的贫困问题始于《莱茵报》时期,在发表的《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他首次公开维护贫苦农民的切身利益。在文章中,他论述了人们捡拾枯枝的合法性,为他们要求习惯法,强烈反对等级国家违反人民正当权利的法律,并无情地揭露与批判普鲁士专制政府的剥削统治。他带着对贫苦群众的深切同情进一步考察社会现实,在之后发表的《摩泽尔记者的辩护》中,从国家管理的层面分析摩泽尔沿岸地区的贫困状况,对普鲁士的封建官僚阶层剥削压迫穷苦人民进行了猛烈抨击。面对政府逃避责任的态度,马克思指出,不能认为当地的贫困状况与国家管理机构无关。在思考贫困与国家管理关系的问题上,马克思发现黑格尔的“法”与人民群众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指出,黑格尔的理性国家反映的只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忽略了现实中的个人,并不能代表普通民众的意志。基于此,马克思开始对黑格尔进行批判,对黑格尔的批判使马克思的哲学观开始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而导致他对贫困的思考也开始向经济方向转移。

(三) 从经济角度探索贫困的根源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从经济角度分析思考贫困问题的开始。在书中,他以工资为出发点,分析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异化劳动所引起的贫困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论社会财富处于衰落、增长还是最终达到顶点状态,深受苦难的都是工人阶级。工人为获得维持自身生存的工资,不得已出卖劳动力,甚至过度劳动,从而在精神上和肉体上被贬低为机器,遭受贫困的折磨。在他看来,工人阶级贫困化的原因就是异化劳动,而异化劳动有四个基本的规定,即劳动者同劳动产品、劳动本身、类本质以及人之间的异化关系。正如书中所说,“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棚舍。劳动生产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3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处于一种异化的状态,在这种劳动过程中,工人遭受着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贫困,这也同时点明了工人贫困的根源: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异化劳动。在之后的《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马克思进一步坐实了贫困产生的根源——资本主义私有制。

(四) 指明贫困的解决路径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对蒲鲁东进行批驳的同时,就已经为贫困人群摆脱贫困指明了方向,即建立新的社会。作为小资产阶级的蒲鲁东幻想通过改良的方法来解决贫困问题在马克思这里是行不通的,马克思主张创造的是一个消灭阶级和阶级对抗的联合体,在此之前,无产阶级要摆脱贫困就必须进行革命斗争。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标志着马克思贫困思想的基本形成。在马克思的贫困思想中,消除贫困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全面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明晰了无产阶级摆脱贫困的路径选择,即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在无产阶级政党的带领下,发动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全面地占有并发展自身作为人的本质,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人人公有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教育,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人将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那里将没有剥削与压迫,也没有贫困。

三、结语

从以上可以知道,马克思贫困思想的起点始于少年时代为人类工作的宏大理想,开始深入接触社会现实中的贫困问题则是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在关注现实的基础上,逐渐认识到人不仅应该单纯地获得政治解放,也应寻求经济、社会意义上的自由与民主。于是,马克思将研究贫困的视角转向经济领域,从而探索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压迫与不平等存在的根源,而遭受压迫的对象正是无产阶级。在之后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为无产阶级指明了摆脱贫困的路向,自此,马克思的贫困思想基本形成。青年马克思对贫困问题的探索为其后期将政治与经济相结合写作《资本论》做了深厚的理论准备,为贫困思想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们后世认识分析解决贫困问题起到了指引作用。

参考文献: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陈媛媛. 青年马克思精神生产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19.

[4]张爽,邵晓光.马克思反贫困理论探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5(02).

作者简介:

郭赛赛(1995-11),女,汉族,河南安阳,硕士研究生,学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注释:

陈媛媛. 青年马克思精神生产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19:2.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

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49.

猜你喜欢
贫困
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我国贫困高中生资助制度的建设
悬置的“贫困”:扶贫资金资本化运作的逻辑与问题
从权利观点分析中国贫困问题
“十三五”时期农村贫困地区医疗保障发展问题及对策探析
农村留守老人贫困问题研究
牧民生活贫困问题研究
教育角度避免进城务工人员贫困的代际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