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归生活

2021-11-24 08:05付建美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20期
关键词:日常生活

付建美

摘要:教育即生活。陶行知曾说“过什么生活受什么教育”。在当代,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实现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要回归生活,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能够实现“自身的幸福”的生活,归根到底,我们认为这种生活应该是一种完整的,和谐的生活。其次,要让教育回归到这种完整的,和谐的生活,最根本的是要保障教师生活的完整与和谐。最后,让教育回归生活的追求本身,旨在借助于教师自身生活的完满,实现生活与教育的融通。

关键词:完整生活;日常生活;教学生活;闲暇生活

一、教育要立足于人的完整生活

教育要实现“自身的幸福”的教育目标,要回到教育的原点,那就是培养人。具体包括三方面,第一是要培养和谐的人,第二是要培养完整的人,第三是要培养现实的人。1这里所讲的和谐的,完整的,现实的人都是旨在实现人的“完整”,这种“完整的人”立足于人的生活的完整。尤其现在是大数据时代,面对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学习资源。学校教育该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教师该如何在信息时代发挥自己的职业优势,这都是教师和学校该深思熟虑的事。面对孩子课下的问题:老师,书上的这些句型我暑假已经学过了,还需要继续学习吗?当学生问出这个问题时,我在感叹,现在的学生真的不再是以前那个信息匮乏时代的学生了,他拥有了那么多的网络资源,课本已经不再是他们获取知识的唯一手段。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学生的变化,意识到如果你仅仅教他们课本的知识,那你的课堂将会是很无趣的,也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

而好的课堂,好的教学,肯定是以教材为起点,钻研实际生活,将生活与课堂结合起来的。尤其是英语教学,口语化的内容较多,而生活的话题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转变,教材更新的速度很慢,但是生活的话题却在一直改变。而只有利用好生活本身,做一个能够散发自身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吸引学生,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这一点,在课堂导入环节尤为重要,我们可导入的不再仅仅局限于问候天气、周末怎么样、图片、歌曲,也可以加入你最近看的电影,孩子们最近玩的课间游戏以及他们的课外兴趣爱好等等。这些生活化的导入,让英语学习更加的贴近他们的生活,可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上课的时候,也可以以幽默的形式与他们互动,让课堂不再是教师主导,更多的让他们参与到课堂创造中,加深他们学习英语的生活体验,让生活成为英语学习的重要源头与实践英语学习的场地,助力他们创造性地学习。

二、教育要保障教师的完整生活

从根本上说,教师是教育的重要执行者,没有教师,教育就是一盘散沙。纵观教师的学校生活,往返奔波于教室与办公室,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备课或者批改作业,没有足够的日常生活与闲暇生活,当然,这里的闲暇并不是指忙里偷闲的办公室闲聊。教师真的是太一地鸡毛的生活了。这样的生活背后,反观自己的教学,是不是也是在零碎地处理课本中的知识点,缺乏了生活的完整意识,这样的反思让我感到后怕,就算我们再强调教育要回归生活,教师在这种生活背景下,会真正让教育回归到“自身的幸福”中吗?

如果教育不能保障教师的日常、教学、闲暇生活的完满,那教师的生活本身就不是完整的,他们自身生活的不完整必然导致了其课堂教学生活的不完整。我们说,好的教师自身就是一种课程,他自身的品格就能够引导学生,不需要借助于其他任何的外务,身教与言传并重,而有时候身教重于言传。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说明教师本身扮演着多重身份,如果教师就只是扮演着传授知识,那他的生活也未免太过于单调乏味,这种单向度的生活可能使教师术业有专攻,但在很大程度上,他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他在其他的日常生活或者闲暇生活上存在着某种缺失。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必然要借助于全面发展的教师,这与教师要有完整的生活大同小异。

三、回归生活教育即回归人的教育

当教育意识到了要向生活回归,那也意味着教育要向人回归。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我们总是按照既定的方式去培养学生,忽视了学生也是一个成熟的个体,他们需要为自己的生活做一次主,他们需要在课堂中有说话的权利,他们需要在学习中做自己的选择。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他们别无选择;在家庭教育中,他们只能向家长妥协或者家长向他们妥协。种种情形下,他们的学习缺乏了主动性,缺乏了自主性,他们不再会进行自我控制或者说我们的教育扼制了他们自我学习自我控制的机会。当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学生自己的事,而是学校与家庭的事情时,就需要思考教育的本源,教育是为了什么?教育要回归生活,教育要回归完整的生活,教育要保障教师的完整生活,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教育要给予学生在学校学习与家庭学习中的自主权。

之所以谈到这一点,是在我的实际教学中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忘记带作业本,忘记带英语书,忘记签字,他们只需要用自己的电话手表,给家里打个电话,家长送过来就没事了。姑且不说他们可能是因为没有写作业才忘记带作业本,而是家长为其提供的服务太优越了。无论是学校提供的还是家庭提供的“后勤保障”,使得学生不再主动了,不再有那种对知识的渴望了,他们不再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只是个案,但是这些学生身上的共同点就是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够端正,他们对待学习没有敬畏感,对待自己的错误没有羞耻感,對待其他人的错误缺乏同理心。我真的很担心,在保护如此之好的环境下,他们的态度竟然如此,到底是作为教师的悲哀,还是作为学生乃至是教育的悲哀。

四、生活是孩子的诗和远方

纵使学生存在诸多学习上的小问题,他们也都是一群孩子,我只希望作为教师的我们能给他们一个机会,给他们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的机会,哪怕这个尝试也许效果很差,但是他们只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责任,对他们整个人生都是有极大帮助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成绩可能会不同,但他们对待学习的敬畏心都是应该有的,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也是应该被培养的。哪怕前方一路坎坷,但还是要相信新生的力量,相信学校的努力、相信家长的期盼,更重要的是相信孩子的改变。改变很难,可是一旦开始改变,那将是质的突破。

参考文献:

[1]陆正林,朱永新. 教育追求幸福的两种路径[J]. 中国教育学刊,2011(06): 16-20.

猜你喜欢
日常生活
从阶级伦理到日常生活伦理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日常生活的文学诠释
网络语言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对当代中国社会日常消费生活批判性思考
浅析艺术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实现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初中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