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研究

2021-11-25 02:42孙永伟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13期
关键词:常态竞争力国有企业

孙永伟

(嘉兴市城市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嘉兴 314050)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增速放缓、转型阵痛、改革艰难的时期,而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则为经济增速放缓、结构加快转型调整、改革创新动力增强,已逐渐被党、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提及。面对新经济常态环境,经济转型发展展现处理各种各样的特征,例如,怎样适应经济发展形式,达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变成了国企研究的主要内容。所以,有必要对国企传统的发展思维“寻求稳定”以及改革中的“攻坚战”进行改变,确定自身的改革发展方向,以此推动国民经济获得持续发展。

一、经济新常态下国企的改革发展目的

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中,改革首要目标为根据过于企业实际发展方向以及职能进行分类,然后对混合制所以制经济的具体发展,应该制定健全、规范、有序的发展规划,最后,不断优化现代企业制度,确保改革创新可以获得更为优秀的成果。在国企改革发展中,有必要对其经营观念与发展方式合理分析,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与管理制度,处理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针对目前社会发展情况来讲,中国逐步变成了和谐、稳定的社会,所以要彻底处理目前的问题,规避这些问题对企业进程产生的阻碍。另外,与人力资源方面,要重视更好的绩效和薪酬管理,不断完善监督体系,确保人力资源可以获得最大化使用,确保人才价值可以获得最大化地发挥,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确保国有企业可以完成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在缺上述的目标可以完成,国有企业的改革才能获得理想的成果,才能保证国有企业为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国企创新发展的关键性与紧迫性

根据国企作用定位来看,其起到了社会主义性质的承载作用,并且更为关键的是其承载了中国发展战略的作用。众所周知,我们已经进到了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时期,各国都提出了各自的科技发展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规划。中国也提出了工业2025方案以及互联网+的计划。在这些倡议背后,我们对其主体进行了了解,其重点的基础单位未企业,但是在企业当作,国企则为应该首当其冲地承担这项重大责任,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此外,国企想要生活与发展,想要获得有一个公认的发展和壮大,就必须具有竞争力。这种竞争力并非纯利润的竞争力,并不是说这个企业能赚钱就比其他企业的竞争力高,其真正的竞争力主要表示企业各个方面的竞争能力。所以,这种竞争力主要包含了对社会的贡献、自身效率、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等。并且还包含了国企的这个方面,事实上,其承载了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创建模式,或是全新的一种探索与尝试作用,其拥有十分特殊的作用与能力。

总的来说,国企的竞争力站在普通市场竞争角度来讲,其必须具有良好的表现。缺乏创新能力的国企在改革发展道路上将难以前行,不能说是无从谈起,但可以说是很难达到的。如果和其他企业相比较,国企创新能力存在极大的差异,那么久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利,并且还有可能在其他方式遭受批评与质疑。事实上,国企形象不佳、受到批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国有企业缺乏创新力。国有企业在改革与发展道路上将会对形象问题进行强烈的反击或回应。也就是说,不管是从职能定位的角度来说,或者是竞争力提升的角度说,或者是从目前国家战略的角度,国有企业都有必要提升自己的创新力。

三、经济新常态下国企改革发展的根本措施

(一)以稳定求改善,以改革促发展

基于经济新常态背景,中国整体经济增速都体现出十分突出的放缓形势,GDP增速很难达到9%-10%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潜能。同时,能源短缺、环境破坏、人力资源成本高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困难等各方面问题不断显现。所以,在进行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目前经济发展规律,企业不能知识片面的追求速度,更应该注重生产质量,对企业内部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对经济增长点进行创新,为国企发展增加动力,把国企从以往的钟声告诉发展经济运作的压力中解放出来,使得国企能够朝着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的中高速阶段前行。当然,开展国企的改革也并非只是追求守旧,其必须进行有效创新,并且我们还应该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促进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已经经济增长方法会向着资源密集型不断前行,许多国企当作依旧具有“庸懒惰”的情况,利用国家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以及自身的垄断地位等各项因素而困在过去,造成许多国企中形成“蛀虫”,对国企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坏。所以,国企有必要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对企业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实施积极改革,从而破除行业垄断地位。

(二)利用资本市场促进改革

在国企中实施改革发展,有必要对资本市场的关键意义进行了解,就好比股票、基金期货、债券等都能够利用市场制度来完成资本的合理分配,从而提升资本的利用率,但是,也促进了国企信息的开发与透明。经过资本市场,可以对国企资本结构进行有效完善,创建现代化的企业法人结构,利用股份制改革来完成国企的融资上市。在国企改革发展的时候,也必定会出现重组与合并的状况,可以对国企行业总体集成度进行提升,并提升国企的市场竞争能力。所以,有必要对资本市场最大化使用,促进国企实现改革发展。

(三)坚持政企分开、中央与地方协同工作

国企经营中,最为重要的是需完成政企分开,使过去改革能够脱离国家的直接干涉。所以,有必要对政企与政府资本的联系进行突破,为国企改革发展营造合适的空间。与此同时,国企还应该把垄断式运营模式转换为竞争性开放经营模式,从而吸取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其中;而一些地方国企应该根据地域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推行地方国企的资本证券化。例如:在上海、北京等较为发达的地区,国企进行改革发展就有必要对产业链实施整合,并且对门槛进行开放,通过换股或吸取投资的方法来实现对国有企业资本配置的完善。

(四)加强国企市场竞争能力,全面创造国企价值

过去想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深入挖掘国有企业的潜能,聚焦主业,抓好拳头产品,增加产量,加强创新力度,并利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的销量,企业价值主要通过劳动来获取,而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通过不断激发职员的创造能力,优化职员考核制度,来提高国企的真正价值。例如:在太钢集团中,就建立了以价值为主导的激励制度,科技人员可以自由组合、自主选择课题、根据贡献来进行分配,上部封顶;而企业中也实施即时激励与精确激励,对每一个成功的项目攻关都进行奖励。太钢集团生产的产品已经进到了中高端境界,企业中的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厚度0.02 mm,宽度600 mm的宽幅软态不锈钢精密泊材产品,是世界上唯一批量生产的企业,在国际上获得了大量的出口;而太钢集团生产的圆珠笔芯也逐渐代替一些进口的商品;太钢已建成1000吨级1800H聚丙烯腈生产线,是中国航天工业中这一商品的唯一供应商。

(五)创建全新的格局

在市场制度下,将效益当作主体,利用创新来建立全面的格局,展现企业的真正价值,跟随时代的发展步伐。基于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不断创建品牌国际化、布局全球化、市场多元化、供应一体化的新格局;并结合目前的新形势,按照国企改革发展的需求,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深入挖掘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提升国有企业的活力,为推动国有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供应充分的智慧和力量。

四、结论

总之,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模式发生就突出改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走向了转型升级和提高质量、增长效率的艰苦道路。在2018年10月10号,刘鹤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议中提出“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并将这16个字当作企业改革的方针,并且重申“从战略高度了解新时期强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这代表国有企业改革将会获得突破性的发展。而宏观调控紧跟时代发展脚步,对中国国企中的问题提出了科学性的措施,同时对转型中的问题与经验进行归纳,对目前正在改革的企业,尤其是国企为了进一步改革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常态竞争力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