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飞行人员培养使用保留的思考与建议

2021-11-25 14:28
政工学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军官培育岗位

刘 超 叶 高

随着空军转型建设不断推进,空军部队力量结构发生很大变化,飞行人员培养使用保留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有力解决制约飞行人员培养使用保留的障碍和矛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飞行人员培养使用保留存在的矛盾问题

结合飞行人员队伍建设现状,采取座谈了解、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飞行人员培养、使用和保留方面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调研,感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飞行人员综合素养培育缺乏与时俱进。对标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一体化联合作战,战略素养还不够,应对日益复杂的当面敌情,飞行人员主要按照边海防规定处置,面对现场突发情况,缺乏从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和应对;联合素养还不够,联合作战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全面融入联合指挥链路意识不强,协同其他军种行动默契程度不高;科技素养还不够,军事高科技、信息化知识水平较低,重飞机平台操作、轻制胜机理研究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难以满足未来战争需要。

二是飞行人员职业发展路径缺乏科学设计。飞行军官岗位兼具指挥军官和专业技术军官特性,现有职业发展路径不能完全适用于飞行军官,普通飞行军官晋升上校、大校军衔受到比例限制,容易挫伤长期服役积极性;军以上机关飞行军官参谋岗位偏少,难以满足该类军官在机关系统内交流任职;部分飞行指挥军官受飞行特殊性影响,难以长期脱产参加任职培训,不利于能力素质全面提升;部分旅级机关空勤主任仍然主要从事飞行工作,实际参与机关工作较少,基本处于“令岗不一”状态。

三是飞行人员资源优化配置缺乏通盘考量。放眼全局,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重视程度还不够,部分任务较重作战部队,飞行岗位缺编较多,难以满足战训需要;部分单位对改装选调、交流任职等调余补缺不够积极主动,倾向于将飞行骨干、技术尖子和重点培育对象储备自用;年轻停飞飞行人员转岗安置交流渠道还不够畅通,矛盾问题和制约因素还有很多;政策待遇吸引力不够,年大停飞飞行人员更多选择转业退休,转岗安置积极性不高;预备役飞行人员定期返岗训练还未施行,不利于战时应急补充。

四是飞行人员保障机制落实缺乏刚性约束。飞行人员优待政策已难以满足现实需求,特别是家属特招政策取消,后续保障政策还未出台;地方在拥军优属方面政策刚性约束不足,解决问题主要依赖单位协调力度;现行工资待遇结构还不够合理,飞行人员危险系数较高,而“职业津贴”未能客观反映军事飞行工作特性和职业价值;荣誉体系建设比较滞后,层次分明、体系完整的荣誉激励措施还未完全建立,导致职业荣誉感和岗位光荣感难以长期保持。

二、飞行人员培养使用保留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深入分析上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感到新旧矛盾同在、主观客观交织、个人集体并存,主要概况为“四个不相适应”。

一是培育理念与时代发展趋势还不相适应。思维眼界不够开阔,在飞行人员培育上缺乏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没有充分认清未来战争对飞行人员综合素养提出的新要求、带来的新挑战,对飞行人员培育缺乏创新变革的胆气魄力;功利主义、短期观念没有完全根除,培育目标仍然停留在执行任务、保证安全层面,理论学习涉猎联合作战少、装备研究涉猎信息领域浅等问题普遍存在,飞行人员战略素养、联合素养、科技素养提升较慢。

二是发展规划与能打胜仗需求还不相适应。在相关政策制定过程中,对飞行岗位特点认识深度还有差距,在军官岗位管理和职业发展路径等政策上,还没有做到突出重点前瞻规划、特殊群体紧前出台;各级保障政策指导性意见多、刚性规范约束少,基层部队执行弹性空间大,理解政策容易偏差走样,落实标准有时背离政策设计初衷。

三是人员调配与资源稀缺现状还不相适应。有的单位本位主义比较严重,大局观念、全局意识树得还不够牢,对飞行人员外调交流、选调补充等事项,考虑客观因素多,立足全局站位不高,选调难、交流少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缺乏专职人力资源干事,对飞行军官政策法规学习不深入、掌握不全面、运用不科学,不利于飞行军官资源优化配置;习惯于用老传统、老方法办事,创新方法手段开展工作动力不足,对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等运用还存在畏难情绪。

四是服务保障与矫正价值追求还不相适应。工作思路理念还存在偏差,习惯用解决实际问题代替解决思想问题,对飞行人员价值追求偏移、攀比心理严重等倾向缺乏有力举措;飞行职业和身份特殊性为飞行人员“骄娇气”滋生提供了土壤,有的在待遇上追求高福利、生活上追求高品质、工作上追求舒适度,牺牲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意识还有待提高;正面引导和激励做得不够,组织生活不经常、思想教育收效低、行政管理宽松软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导致少数飞行人员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法纪意识比较薄弱。

三、加强飞行人员培养使用保留对策建议

飞行人员是空军战斗力的主体,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空军战略转型,必须把飞行人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主体性工程,做到主体主抓、主体主建。

(一)适应时代发展,更新飞行人员培育理念。着眼建设大国空军、战略空军,我们应确立与改革强军、战略转型要求相适应相契合的培育理念。坚持联合制胜培育理念。习主席指出“现代战争是体系对体系的对抗,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样式”,飞行人员作为空军战斗力主体,能否具备联合思维理念和作战能力成为制胜关键。因此,要瞄准未来联合作战,把战略素养、联合素养、信息素养作为基本素质和核心能力突出出来,重构知识能力结构和培育规格标准,优化训练内容,改进组训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并营造与之相适应的学习训练环境,使飞行人员更加符合新时代空军发展需要。坚持复合多能培育理念。空军作为未来联合作战夺取制空权的主体,军种专业特性要求飞行人员不仅要具备熟练掌握、精准操控的驾驶技术,还要具备筹划作战、判断决策的指挥能力,飞行领导不仅要具备直面强敌、能战胜战的作战能力,还要具备管理教育、打牢基础的建设能力。因此,要坚持准确定位培育目标,把指技、战建结合起来,实现指挥与技术深度融合、作战与建设全面发展,扎实打牢能力素质基础,努力培育复合型优秀飞行人才。坚持持续发展培育理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深刻演变,对飞行人员战略思维和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单纯依靠院校学历教育培育已不能满足需求,保持终身学习,通过不同渠道补充知识、参加不同任务历练能力已成为现实需要。因此,要在依托院校培训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基础上,打造内容新颖、课程全面、层次递进的军事职业教育平台,建立职责分明、奖优罚劣的军人职业教育体系,培育飞行人员终身学习、全程提高的习惯,为飞行人员成长成才注入持续发展动力。

(二)把握改革特点,完善飞行人员考任体系。当前,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格局已基本形成,我们应以能打胜仗为首要,牢牢把握改革特点,力争让飞行人员人岗匹配、人岗相宜。优化人员考核机制办法。始终围绕能打仗、打胜仗核心要求,严密组织飞行人员考核,力争与《飞行人员队伍建设检查评估办法》相融合共同实施,对接军委新干部政策颁布,合理规范飞行人员考核年限,提升飞行人员考核权限,形成以军级机关和兄弟单位人员相互搭配的考核组,增设“学习能力”“个人形象”等考核内容,增加“党委总评”“集体面谈”项目,改进简单总评结果的评价方式,努力形成单项精准评价、总体画像评价的结果,为各部门运用考核成绩提供准确依据。完善信息数据系统功能。充分运用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成果,依托干部综合信息系统,在全面完善飞行人员基础信息基础上,利用年度考核评价成绩,将政治表现、品德修养、遵章守纪、专业理论、技战术水平、飞行安全、参训热情、工作作风、训练成效、执行任务、身体素质、心理品质、指挥水平、学习能力、管理能力、个人形象转化为可运算数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算法,算出每名飞行人员强弱点,用于辅助党委机关制定固强补弱计划,同时结合任职资格条件数据,精算岗位人才匹配度,为党委选人用人提供智能辅助决策。拓宽飞行人员成长路径。针对飞行人员专业特性,坚持注重顶层设计,分类设置普通飞行军官和飞行指挥(参谋)军官岗位任职资格,合理制定普通飞行人员衔级晋升比例,创新设计普通飞行军官晋衔资格条件,让普通飞行人员依靠任职资格条件晋升军衔;严格设计飞行指挥军官岗位任职资格,探索在军以上机关超编飞行军官参谋岗位,明确为一年专项交流锻炼岗位,让飞行人员在机关和主官系统可以交叉任职,增加飞行指挥军官军以上参谋岗位任职经历,不断提升飞行指挥军官综合能力素质。

(三)应对现实需求,发挥飞行人员资源效益。飞行人员培育周期长、投入成本高、人才珍贵稀缺,我们应面对现实、立足现有、高度开发,充分发挥飞行人员资源效益。定制度助推思想破冰。通过科学设计飞行军官岗位任职资格,明确飞行军官岗位必备的培训经历、岗位履历、机型种类等要求,倒逼各级党委机关主动选送飞行人员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安排飞行人员跨机种、跨岗位、跨专业交流任职,特别是舍得把挑大梁、当骨干、用顺手的飞行人员送学培育、交流锻炼。依托政策制度改革,合理设置不同机型飞行津贴和工资待遇,做到差异明显,吸引飞行人员主动改装交流,努力用外在制度机制打破人才交流的思想壁垒。明职责助推工作落地。党委选人用人是我党我军的一项根本原则,政治工作机关作为党委选人用人的参谋助手,人力资源部门作用发挥好坏至关重要,为更好调配使用资源、保障待遇落实、协调解决难题、加强家属管理,探索在军师级机关人力资源部门增设专职管理飞行人员人力资源干事,有力解决服务保障飞行人员方面编制缺少、业务不专、管理粗放等问题,让人力资源部门真正发挥参谋助手和桥梁纽带作用,为党委选用飞行人员提供正确精准决策建议。立导向助推效能释放。依据颁布的新干部政策,系统完善飞行人员停飞转岗安置办法,尽力实现年轻停飞人员在空中战勤、空中技勤、无人机操作员岗位“多轮次”选岗,努力让他们改到高效益岗位,严控改为地面岗位数量,适当提高停飞转业年龄设置,拉长年轻停飞人员服役年限。年大停飞人员做到区别对待,普通人员无法纳编及时安排转业退休,推开预备役飞行人员回部队保持技战术机制,为战时储备人才;优秀人员应强化政策待遇引导,采取转岗安置和退休返聘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到专职理论教员、塔台指挥员、训练科研机构顾问等岗位,有效发挥停飞飞行人员资源效益。

(四)健全制度保障,激发飞行人员内生动力。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应高度重视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激发飞行人员投身飞行事业的内动力。打造荣誉激励体系。根据空军军种特点,在现有的飞行人员立功受奖、表彰奖励体系基础上,围绕飞行时间长短、特勤处置状况、任务行动大小等项目,对应设立荣誉勋章,打造体系完整、层次分明的荣誉激励体系,利用建军节、宣传周、航空展、开放日等时机,运用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介,大力宣传优秀个人和团体,让精英群体得到全社会认可和尊崇,不断强化飞行人员职业荣誉感和岗位光荣感。培塑核心价值追求。在培养“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基础上,围绕理想信念、战斗精神、爱国情怀、专业特点等要素,深度挖掘、总结凝练新时代空军飞行人员核心价值追求,加强教育灌输和践行落实;制定包括受奖表彰、授衔晋衔、单飞停飞、转业退休、任务出发归建等仪式激励意见,规范仪式内容、程序、方法,综合运用思想领先、行为引导、典型示范等多种手段和措施,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和部队建设的关系,激发飞行人员投身强军伟业的内在动力。营造拴心留人环境。对接政策制度改革,高度重视基础法规和政策体系建设,围绕军人工资待遇和优抚优待,突出飞行、舰艇、艰苦偏远地区人员等特殊群体,制定出台与国防军队改革现状相匹配的一揽子保障政策。结合飞行人员队伍建设检查评估,重点检查飞行人员在战备训练、工作生活、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方面待遇落实情况,大力解决飞行人员“三后”问题,为飞行人员营造拴心留人的内部环境。

猜你喜欢
军官培育岗位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新的军官军衔设“三等十衔”
跳伞
林肯与军官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
哥伦比亚 军官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