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个维度看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演进逻辑

2021-11-25 18:08
政工学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苑 彬

回顾中华民族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贯穿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始终。中国共产党建立的100年,就是马克思主义在神州大地不断演进发展、焕发生机的100年。在这百年演进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国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中国所处的时代方位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相结合,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个演进维度。

一、始终以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根基,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旗帜,紧紧围绕中国国情和中国问题展开调研与分析,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方向,最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的创造性结合。

一是端正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前提。中国共产党将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作为事业发展的基本任务:弄清马克思主义精髓是实事求是,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定要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弄清马克思主义根本是科学的理论,强调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弄清马克思主义特点是开放也是发展的理念,强调与时俱进、与世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问题。建党初期,当时党内的先进分子已经发觉,仅仅学习深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不注重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战争年代,在经历一系列教条主义的挫折后,中国共产党深刻体会到,中国国情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发展的现实土壤和历史条件。缺乏对中国社会现状的了解和判断,就无法运用科学的理论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在对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潜心研究而逐渐形成的伟大理论成果。

三是不断凝练马克思主义观点。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还注重总结凝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的经验做法和理论观点,提出了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鼓励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循环往复、不断发展的过程。

二、始终把人民利益置于最高位置,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追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置于最高位置,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中,始终以人民利益作为价值追求,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是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奋斗观。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把关心人民群众利益,作为衡量党的全部工作的一把尺子。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所制定的路线方针,都是以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指导形成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包括“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彰显了其民本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等,都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方向。

二是以人民幸福为追求的利益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民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的价值追求。在此后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幸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明确改革的受益主体,把人民的事情放在心上。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进行切实的改革实践和理论创新,出台了一项项好的政策惠及广大老百姓,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

三是以人民群众为依靠的世界观。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变革力量的重要性认识。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非常重视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认为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牢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认为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力量,只有依靠人民,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人民群众作为依靠力量的重视和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信赖。

三、始终与时代发展相同步,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源泉

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发展规律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科学体系,它是在充分吸收各个时代人类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通过大胆的实践和深刻的思考,不断为马克思主义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新的历史内涵、新的实践经验、新的理论创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拥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一是坚持不断发展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从来不承认自己提出的理论是万古不变的真理。恩格斯也曾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过程中,始终强调不能固守已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而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融入新的实践经验、新的理论创建和新的理论成果,否则马克思主义就会失去源头活水。

二是坚持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进程,每一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性质不同决定了阶段性的主题也不一样,这也决定了我们要坚持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去认识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同的阶段性内涵。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始终围绕时代特点和发展要求,着眼解决时代难题,大胆解放思想,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使主观符合客观,适应客观历史条件,勇于突破思想禁区、旧的思想框架和惯性的思维模式,作出新判断、得出新结论、发展新理论,以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指导新实践。

三是坚持持续创新的动力要求。马克思主义始终强调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变化,从被实践证明是过时的观点中解放出来。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代要求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对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现实问题的研究和对理论的持续创新。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有很大的不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取得了巨大进步,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有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研究,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布局,聚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步伐,不断用新的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四、始终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融合,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支撑

马克思主义是在继承人类社会各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从本质上看,其具有先天的与各民族优秀文化和文明的共同性和包容性。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作为一个重大命题予以实践,依托于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之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养分。

一是全面挖掘民族优秀文化力量。马克思和恩格斯晚年了解到东方许多国家社会历史发展状况,特别是研究了俄罗斯民族的社会历史状况后,认为各个国家的具体历史环境不同,各种社会形态存在巨大差异,未来的社会发展道路必须考虑到各国的制度、风俗和传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上中国的一个阶段,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反对割裂历史,提倡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开展社会主义实践。不懂民族历史,就必然不懂得民族的革命和建设实际。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各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理论自身的品质和魅力。

二是充分汲取民族优秀文化精髓。马克思主义反复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逻辑,要求我们不能脱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根基来构建社会主义。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基础,重农思想根深蒂固,也铸就了中国人求是务实的文化心态,培养了一种理性实用的精神取向。这些民族基因和传统文化在某些领域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互契合、相互补充,对于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塑造力。通过继承优秀历史文化,创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是不断创新民族优秀文化形式。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改革开放以后又发展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髓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文化,对提高民族自信心,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展的历程,充分展示了一个奋进的政党不断重视先进文化、不断弘扬先进文化、不断确保先进文化的顺利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成为影响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的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