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中的颂赞与偈颂辨析

2021-11-25 18:18夏培贤
华夏文化 2021年1期
关键词:修行者教义韵文

□夏培贤

颂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起源于上古宗教祭祀,《文心雕龙·颂赞》云:“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容告神明谓之颂……赞者,明也,助也。昔虞舜之祀,乐正重赞,盖唱发之辞也。”(王运熙,周锋撰:《文心雕龙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67页)所以,颂赞的本旨即在于歌颂神灵,揄扬圣德,后来其题材范围不断扩大,产生了帝王颂,山川颂,器物颂等。正因为颂赞本身就具有宗教功能,故而道教中人十分重视。我们阅读《道藏》时可以发现,有的就穿插于道经之中,有的则运用于斋醮仪式中,道教中的颂赞多为歌颂天尊道君、天境仙宫之作,充满了想象玄思,富含浓郁的宗教神圣性。

不过,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即如何厘清《道藏》中“颂赞”与“偈颂”的关系。在现存的《道藏》中,这二者实际上是两种泾渭分明的文体,“颂赞”为歌咏神真之作,而“偈颂”则是借鉴佛经文体,用于阐释经文,或者教导众生守戒行善,各有功能,并行不悖。但有些时候,两者在名称上却模糊不清,有少部分道书会将“颂赞”称为“偈颂”“偈”或“偈赞”,有的又称“偈颂”为“颂”。例如《高上玉皇本行集经》中就有一首高虚清明天主颂扬玉帝的偈赞:金阙玄穹主,高上玉皇尊,妙相冠诸天,慈光烛三界。真圣妙道师,天人依仗师。大乘垂法语,真一指迷途。功德若虚空,赞扬无穷尽。(《道藏》第1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698页)此篇即是称偈颂为颂赞的典型,内容为赞美玉皇法相庄严,神光遍耀天地,他是天人导师,指引处于迷途中的三界众生,他的功德如虚空之广漠无垠,无法估量。这种颂扬道教尊神的“偈颂”理应被归入“颂赞”之中。

与此相对的,道经中还有一些“偈颂”被称为“颂”,如《太上说轮转五道宿命因缘经》中即有一篇:贤者好布施,天神自扶将。施一得万倍,安乐寿命长。今日施善人,其福不可量。皆当得仙道,度脱诸十方。(《道藏》第11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403页)很显然,这篇颂实为偈颂,主要是劝说信徒要行善布施,如此才能获得福报,长寿延年,甚至将来还能获得度化,成为仙人。其语言十分浅易,与佛经中的偈颂简直如出一辙,与上述歌咏道尊的颂赞则大相径庭。甚至,自唐代以后,这类偈颂中还衍生出了一种专门的文体——经颂,即以韵文的形式解释某部经文,如司马承祯所作之《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唐宋以后此类文体大为流行。

那么,上述道书何以会将“颂赞”与“偈颂”混为一谈呢?笔者认为,这是受佛教文体的影响。因为“偈颂”本是佛经中的韵文,梵文音为“Gatha”,原译为“偈”或“祇夜”,后借用了汉语中的“颂”字,组成“偈颂”一词。佛经中常常有“尔时,佛颂偈言曰”之语,后面紧跟着大段韵文,内容为敷衍教义,或者劝人持戒行善、不得偷盗妄语等,如《大乘入楞伽经·偈颂品第十之二》即云:“若诸修行者,不起于分别。不久得三昧,力通及自在。修行者不应,妄执从微尘。时胜性作者,缘生于世间。世从自分别,种种习气生。修行者应观,诸有如梦幻。恒常见远离,诽谤及建立。身资及所住,不分别三有。不思想饮食,正念端身住。”(《大正藏 0627》,第16卷,第587页)这篇偈颂就是在阐述教义,告诉修行之人必须胜过自身性情,断绝不好的习气,只有正念正身才能得成正果。

但有时佛经中的偈颂也用于赞美佛,称“赞颂”,梵文音“Stotra”(陈明:《以偈赞曰”:印度古代社会生活中唱赞的使用》,《长江学术》,2008年第4期,第51至61页)。佛教中人常常称这类偈颂为“赞呗”,宋代高僧赞宁在追溯赞呗起源时就说:“赞呗原始,案十诵律中,俱胝耳(即亿耳也)作三契声以赞佛。”(《大正藏 2126》,第54卷,第234页)如《大方等大集经·璎珞品第一》中载:“尔时帝释与忉利天人,于其界次阶上见佛,以天香华微妙伎乐而供养之,以偈赞佛:如来具足六神通,所得大悲无能胜。以佛功德严十方,我今敬礼无与等。”(《大正藏 0397》,第13卷,第1页)该篇即赞美佛祖的功德、神通与威严,让徒众顶礼膜拜。

由此可知,“偈颂”这种文体在汉译佛经中已经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佛教中人并没有在文体名称上对阐述教义教理的韵文和颂扬佛祖的韵文加以区别。道教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佛经的概念,也囫囵吞枣,不加辨别,使实质上并不相同的两种文体产生了名称上的交错,因此道教中人也把颂赞与偈颂并作一处讨论,如南朝道士宋文明在《通门论》便提出:“序名义者,赞以表事,颂以歌德也,亦得名偈,偈者解也。”(李小荣:《敦煌道教文学研究》,附录:第2861,2256页;宋文明:《〈通门论〉校录》,巴蜀书社,2009年,第485页)可见在宋文明时,道教中人就已经认识到了颂赞与偈颂的交叉性,但他并没有在此基础上对两者加以区分,而是采取含混的处理方式。后世有些道书也沿袭了宋文明的说法,如《道教义枢》就称:“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亦曰偈者。”(《道藏》第24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817页)不过,就如前面所强调的,颂赞与偈颂只是在名称上有模糊性,而实际上是两种并列的文体,故而我们在阅读文献之时,不能因袭古人之谬误,将实质不同的两种文体混为一谈,必须紧紧抓住两者在文体上的不同特征加以清晰地辨别。

猜你喜欢
修行者教义韵文
红色的风景(布面油画)
赛牦牛(布面油画)
一位修行者留给尘世的晶珠
读《圣经》有感
修行者
基督教对西欧封建时代的影响
教义与技能之间
论《三呼圣灵》中的信仰危机
花絮
善忍者方成大事(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