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六要”践行

2021-11-25 22:50庄凌飞
现代交际 2021年8期
关键词:理论课民办高校思政

庄凌飞

(辽宁理工学院思政部 辽宁 锦州 121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思政课教师”,作为一名新时代合格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六项基本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六项基本要求,从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道德自律三个方面对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划定了发展方向。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六要”,以此来提升自身素养,进而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

一、“六要”提出的背景

高校思政课教师“六要”的提出,既有对新时代“立德树人”问题的思考,又有对以往历史教训的反思,同时还有对新时代思政教师队伍现状的分析。

1.基于对新时代“立德树人”问题的思考

我国高校教育的核心宗旨是“立德树人”。在“3·18”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意味着高等教育不应该只是关注学生的课程成绩,同时还要关注对学生道德品行的培养。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由于过分关注对学生课业学习的培养,以至于成绩成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高校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里面的“合格建设者”涉及学生的课业水平,“可靠接班人”是指学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素养,即立德树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发挥的是“教书育人”中的“育人”功能,是要解决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人才培养的方向最终将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人才培养的质量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息息相关。

2.基于对以往历史教训的反思

“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过秦论》)我国文化中存有一种反思文化,人们善于从自身和其他文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这使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而未断绝,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种思潮在大学校园中相互碰撞。在各种各样的思潮面前,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彷徨与迷茫。究其原因在于,“大学生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政治的敏锐性,很难识别各种社会思潮的实质、本质,从而导致了困惑,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思想问题”[1]。回顾现代历史,苏联的解体、中东的乱局、颜色革命的兴起,皆少不了多种社会思潮的碰撞。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做好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思政教师有责任解答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对其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使其能够理性地看到问题的本质,进而坚定“四个自信”。问题的解决需要抓住关键点,“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打造一支具备“六要”素养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给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前提。

3.立足于对新时代思政教师队伍现状的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是在前沿阵地作战的战士。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基本矛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在高校思政教师队伍中就有体现。

就民办高校的思政课教师而言,首先是教师年龄普遍较为年轻,职称偏低,政治意识不如老教师强,尚需引导;其次是部分教师将教学工作仅当成一份职业,缺乏家国情怀,只教书,不注重育人;再次是部分教师理论功底不足,对种种社会热点问题的本质解释不清楚,知识面相对狭窄,对所教授学生的学情不熟悉,使用的案例讲解已经不能符合“00后”的学习现实。这些都是“不平衡不充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短板体现。

二、“六要”的内涵

基于对“六要”生成背景的分析,要解决具体的问题,就需要明晰“六要”的内涵。尽管“六要”只有24个字,但其衍生出来的内涵需要有区别地分析清楚。这六大要求分别从国家政治要求、个人业务能力及道德品行三方面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要求。[2]政治要强、情怀要深从属于国家政治要求;思维要新、视野要广从属于个人能力范畴;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从属于道德品行范畴。

政治要强,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极强的政治属性,这是思政课的第一属性,它关乎我们的教育“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是对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政治上必须信仰马克思主义,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信仰,在政治立场上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基于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情怀要深,要求思政课教师应具备家国情怀,自觉地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建立起联系。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思政课教师要密切关注时政和社会热点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解答好热点问题,将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理论课中,并将其延伸到课堂之外。

思维要新,要求思政课教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历史地、全面地、发展地看待党和国家在发展道路上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挫折。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不仅要讲好教材上的知识点,更要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和理性教育,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点。通过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进而能够理性地看待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理性地看待党和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而坚定“四个自信”。

视野要广,要求思政课教师不断拓宽视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就体现在学生的视野越来越宽,如果思政课教师的视野不能跟进,就无法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提升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也就无法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引导作用。思政课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扩大视野,关注学生的专业前沿,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只有如此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正所谓经典源于精彩,精彩源于博学,而博学首先要视野广阔。

自律要严,承接政治要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真空地带,思政课教师必须自觉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2014年,《辽宁日报》刊发一封公开信《教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反映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教育是有着鲜亮底色的,要求大学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自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而思政课教师更应如此。

人格要正,涉及的是师德问题。思政课教师不仅要“言马”“信马”,更要“行马”。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将以情感人与以理服人结合起来。思政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的“一只手”,还有“一只手”就是思政课教师的人格引导。课堂教学是有形的,人格引导是无形的;课堂教学是显性的,人格引导是隐形的。

三、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六要”践行

1.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

3.18讲话中指出的立德树人的政治任务,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政治观和历史观,让学生学会把自身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善于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做出判断和选择。[3]若想做到政治要强,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牢牢把握住立德树人的政治任务,同时要不断自我强化对我党相关理论精神的学习。

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中,博士研究生相对较少,主体力量是有相关专业背景的硕士研究生。相对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对马列经典和我党相关文件精神的解读要弱一些。因此,民办高校的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以深入理解我党相关的文件精神指示,对社会热点问题和国际形势的判断才不会出现偏颇,才能够透过现象,直击问题的本质与核心,不会人云亦云。《周末大讲堂》、超星视频资源平台及“中国大学MOOC网”上的马列经典的解读课程,是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自我提升的一个平台。慕课自问世以来,不仅成为大学生提升自身素养的平台,同时也为高校教师的理论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平台。教师应通过慕课展开理论学习,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同时在日常的教研中,定期展开交流研讨,吸纳其他教师的心得体会,进而完善自身的理论知识框架。任课教师要认识到,若想在教学中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就要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让有信仰的人去讲信仰,才会对学生有感召力和说服力。

2.注重对学生家国情怀培养

高校思政课的主体功能不是简单地传输知识性内容,而是引导和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以情感人,以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这一点,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是相通的。

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在2018版四本理论课教材中均有体现。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教材中单独成章,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材中有所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既出现在“社会意识”部分,又出现在“价值观”部分,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更是在“五位一体”的“文化建设”中独占一节,可见中央对其重视之深。若想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培养部分,可以借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中的“民族精神”,以此为切入点。我国的文化传承于儒家文化,儒家文化讲究“爱人”。由对自己的爱,逐步引出对父母的爱,对家族其他成员的爱,直至对家乡的爱,对国家的爱。这一部分的情感引导,不仅需要授课技巧,还要求思政课教师具有真诚的家国情怀,“爱国”就将学生与国家建立起了联系,那么由此引起学生思考:爱国与每个人都是有关系的,但是“怎么爱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层面”的第二项就是“怎么爱国”。爱国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要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而“敬业”就是每一个人最实在的爱国行为。对爱国主义与家国情怀的引导,导向了现实生活的具体践行,思政课教师的爱国就是做好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的爱国就是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知识,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思政课教师要以身作则,培育自身的职业情怀。

3.培养自身的多维度思维

对于“怎样培养人”这个问题,思政教师需要尤为重视。用辩证思维引导学生要理性、全面、历史、发展地看待问题,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应发挥其教师队伍年轻化的优势,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优先培养多维度的思维。

一是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创新,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思维。毛泽东同志写下的《反对本本主义》,本质上就是对创新思维的思考。对任何问题不要简单地膜拜标准答案,多从其他角度去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马斯克创建“特斯拉”品牌,其核心原因就是没有拘泥在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传统认知上,而是通过逆向思维,使特斯拉百公里提速只需4秒,优先抢占了市场。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思政课理论教学也进入新常态。创新思维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授课案例的选择上、授课思维上、授课形式上都要结合学生实际,与时俱进。

二是历史思维。思政教师必须熟识历史,对我国的近代史、党史、共和国国史和改革开放发展史如数家珍。在教授相关问题时一定要分析清楚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出发点,分析事物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具体过程。如此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思政教师要具备历史思维,不仅要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还要了解西方相关国家的历史。

三是底线思维。底线思维是思政教师对“度”的把握,在任何时刻都要明晰事物的底线,绝不逾越底线,例如法律的底线、道德伦理的底线。思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坚守底线,不能随性而为。底线思维,既含有对“政治要强”的遵守,又有对个人言行的自我约束。

4.补齐知识框架中的短板

“不平衡不充分”是十九大报告中对社会基本矛盾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体现。学生的视野越来越广,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渠道越来越多样,因此,思政课教师的视野不能局限在自己所讲授的课程知识之中。思政课内容涵盖了政治、哲学、历史、经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同时还涉及自然科学的内容。为了解决好知识视野层面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思政教师要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构成。

首先要补充“四史”知识。在日常授课中,相关内容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必须熟识,信手拈来,如数家珍。其次还需要补充社会主义发展史、世界近代史、冷战史等方面知识。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时,对于《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浴血荣光》都要非常熟悉;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时,要了解霍布斯鲍姆的《资本的年代》;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时,要对《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有清晰的认识。历史问题清晰了,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才能够讲清楚。这是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在课后下大力气去完成的。与对马列经典和我党的重要文件精神指示的文本解读一样,这是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短板。补齐这一短板,阅读相关内容的学术论文,观看慕课上的相关教学视频,展开不同专题问题的交流研讨,都是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选择的办法。

思政课教师还需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社会热点问题,熟悉新事物,使自身具有国际视野。例如,在讲授中美关系时,要关注中美关系背后政治、经济、文化问题,要关注美国大选的走势,要熟悉“驴象之争”,要了解颜色革命背后的政治博弈,要熟悉1991年苏联解体后历届美国总统对中国的态度等。只有熟悉了这些热点问题,才能讲清楚我国的制度、理论和文化,引导学生做到“四个自信”。

5.坚守自身底线

思政课在一定程度上是政治课,要求思政课教师引导学生树立道德自律和法律约束,不能恣意妄为。若想做好这项工作,思政课教师首先要严格约束自身言行,“更应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4]。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网上网下,做到言行一致,传播健康向上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地面对困难,理性看待“佛系文化”,拒绝“丧文化”。

思政课教师多是中国共产党党员,遵守政治纪律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教学与科研上,都必须坚持清醒的政治意识,学术无禁区,教学有纪律。“自律要严”的实现,需要承接“政治要强”,不断提升对党的相关理论和文件精神指示的学习,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和思想觉悟,不做表面功夫,拒绝形式主义。思想上坚定,政治上合格,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学生自然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6.不断内化自身的道德修养

道德,是对自身的约束,是个人修养提升的内在要求和自省,《论语》中的“君子慎独”就是在说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到了领导干部要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尽管这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但对于发挥铸魂育人的思政课教师而言,“四慎”也是道德提升的关注点。

慎独就是管好自己,尤其是在独处的时候。我们特别注重自己在外人前面的言行,但是当自己独处的时候呢?人格要正首先就是表里如一;慎初就是不忘初心,时刻反思自己做事的初衷;慎初是最具哲学意义的自省,哲学的内涵中有反思,而慎初也是要求思政课教师不断地反思,所谓“吾日三省吾身”;慎微就是注重细节,防微杜渐,“精细之处见精神”,成功源自对细节的关注,离不开对细节的失察,量的积累可以引发质的飞跃;慎欲就是控制好自己的欲望,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可以控制好自己的欲望,而不是被欲望控制住。思政课教师作为铸魂育人的排头兵,要为年轻人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控制好自己的欲望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结语

“3·18”讲话中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六要”的提出,是解决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问题的重要举措。问题的解决在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这涉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否顺利落实。加大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六要”的培育势在必行。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六要”的践行也要紧跟其后,因此对思政课教师“六要”素养的培育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理论课民办高校思政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民办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研究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