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路径探析

2021-11-25 22:50闫路路任子晗
现代交际 2021年8期
关键词:劳动青少年孩子

闫路路 任子晗

(1.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1;2.榆林学院能源工程学院 陕西 榆林 719000)

劳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劳动达到育人的目的。辛勤劳动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可以看出总书记非常重视青少年的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加强青少年的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其路径进行探析、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的理论依据

古今中外的名人关于对劳动教育的理论论述有很多。恩格斯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将和教育相结合,从而既使多方面的技术训练,也使科学教育的实践基础得到保障。”[2]这不仅阐释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也充分肯定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列宁指出“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3]582,进一步强调了劳动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作用。为此,列宁在劳动教育实践中针对如何开展劳动教育提出了许多具体措施,为我们在劳动教育可操作性上提供了借鉴和指导。毛泽东主张工读并行,倡导勤俭节约,教育学生要尊敬劳动人民,看得起工人农民,立足社会,增强对工人农民的思想感情。周恩来强调学校应该重视加强劳动教育,提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认为学生通过参加劳动,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实践能力和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有积极影响,也能使学生懂得劳动的价值与可贵。这些理论都为新时代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提供了丰富且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的现实必要性

劳动教育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加强青少年的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新时代要把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遵循育人规律,增强实践意识和劳动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获得全面发展。第二,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是劳动育人功能亟待加强的要求。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一些青少年身上出现了劳动观念不强,幻想坐享其成、不劳而获,身体素质下降等现象,这些现象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第三,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青少年参加劳动可以真实感受劳动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收获乐趣和知识,进而教育青少年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弘扬劳动精神。因此,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引领新时代青少年劳动教育的方向,是全党全社会的重要任务。

三、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1.有助于学生树立“劳动创造”的自信

劳动的本质就是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劳动创造了人类和人类所需要的物质精神财富,为人类的幸福和美好的未来奠定了基础。在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青少年通过劳动实践,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伴着不断产生的疑惑,不唯书,不尚书,积极实践,独立思考和探索,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这也是青少年能力不断提高、产生学习创新的过程,青少年提高了知识迁移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了以问题为导向,不断生成创新要素的新机制。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的信息产业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学校与家庭应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借鉴他人丰富经验、技艺的基础上,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尝试新方法,探索新技术,打破僵化思维,促进批判思维模式的形成,锻炼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劳动。劳动为青少年创设了一个与生活、社会更为亲近的空间,长期坚持下来,就会让青少年树立“劳动创造”的自信。

2.有助于实现青少年的社会化发展

青少年肩负时代和历史的使命,劳动能够增强人各方面的潜力,包括体力、脑力、心理适应以及社交能力,劳动教育能够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人的综合价值。首先,劳动能促进人的智力发展。不少人把智育理解为学生上文化课,做作业,用考试的分数来衡量智力的高低,甚至有人认为有劳动的时间不如多做几道题,多背几个单词,劳动就是浪费学习的时间,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资本论》中明确阐释:“劳动过程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在一起了。”[3]208其次,劳动能增强青少年的体力,强壮其体魄。青少年应该多参加劳动,让在劳动中出力流汗,在劳动中磨炼意志,练就各种过硬的生活和工作本领,明确劳动目的,培养自立自强、吃苦耐劳的品性和协调力、耐力,等等。再次,劳动能提升人的审美能力。劳动创造美,劳动又发展美,美感的产生和发展与劳动是分不开的。除此之外,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创新时代。而创新能力光靠学习科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劳动实践作支撑。徐长发认为,创新始于劳动,创新需要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劳动技术教育。[4]最后,青少年在新时代的服务型劳动中,利用知识、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有利于强化社会责任感,加强与客观世界的沟通,获得自我确认和社会价值,从而提升育人实效性。青少年在集体劳动中,也可以培养与他人的良好沟通和互动的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青少年精神和体魄的全面提升。

3.有助于匡正青少年的劳动价值观

当前,体力劳动几乎成了“受苦”“受累”的代名词,加之各种娱乐选秀节目层出不穷,各类网红靠直播等暴富,这些不良社会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部分青少年好逸恶劳和拜金主义等思想。而这种畸形的劳动价值观不仅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而且对国家前途和命运也造成了威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任何时候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劳动者。”[5]青少年正是成长的重要阶段,应该在具体的劳动实践中,不断发掘、找准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辛勤劳动,就会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样的劳动就是崇高和光荣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因此,要加强青少年的劳动教育,将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内化为实际行动,将勤于劳动与个人的人生理想、国家的前途相结合,这样才有助于青少年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观。

三、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的路径

1.学校要抓好学生的劳动实践和锻炼

学校要发挥在青少年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开展劳动教育不能仅是在讲台上讲“劳动”,在黑板上写“劳动”,而是给学生提供更多参加劳动的机会。第一,各级各类学校可以邀请当地的劳模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展示案例,进行劳动精神的宣讲,通过发挥榜样模范的作用,向榜样学习,向榜样看齐,潜移默化地提高劳动精神的影响力,加深强化青少年对劳动教育的认知。第二,学校可以开设丰富多彩的家政、烹饪、手工等有关劳动教育的课程,不断吸引青少年参加劳动,使其喜欢上劳动,养成劳动习惯,让学生了解熟悉有关劳动技能,服务于以后的生活实践。第三,学校可以改进劳动教育模式,发挥多方联动育人作用,联合当地的共青团、社区等,多方联动、校内外联动,为学生建立健全的劳动教育基地,为学生参加校外劳动搭建平台并达成长效合作机制,多开展如支教活动、植树活动、勤工俭学等服务型实践劳动和创业型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自我探索和自我学习发展的机会,让学生接受劳动锻炼,通过在实际生活和特定岗位上的各种劳动,一方面了解和感受真实的职业劳动的艰辛,获得劳动后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另一方面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在知行合一中获得劳动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劳动素质。值得注意的是,学校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经验、学科专业特点,让学生接受与自身状况相适应的劳动实践锻炼,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实现学校劳动教育体系的不断优化。第三,学校组织教师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教育的理论,让教师明确劳动教育也是教书育人的重要一部分,让劳动观念成为教师的基本素养,建立有效的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的考核评比奖励制度,使教师做有依据、学有榜样,为国家和社会主义培养高素质建设者。

2.家庭要成为学生劳动教育的有效课堂

家庭要发挥在青少年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目前,学生在家庭中的劳动量严重不足,多数家长不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学生的课业负担重,怕影响孩子学习;孩子没做过、不会做,担心孩子的安全,孩子不劳动比劳动更省事;过度溺爱,舍不得孩子劳动;鄙视劳动和劳动人民,使劳动成了鞭策孩子好好学习的手段等。家长对孩子劳动的认识存在偏颇,忽视了劳动对孩子品行的有益影响。所以,第一,家长要打破思维定式,改变对于孩子参加劳动的观念,树立崇尚劳动的家风。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日常生活中不包办、不代替,让孩子在做好生活自理的同时,为孩子创造更多参加劳动的机会,让孩子自觉承担家务劳动,主动为家人服务,参与家庭事务管理。家长更要成为孩子的劳动榜样,以身作则,对孩子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让孩子体验持家之道,体会父母的不易。第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劳动成果,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劳动过程中。当孩子有劳动意愿时,采取积极的评价,并给予正确的指导,这样不仅会激发孩子劳动的积极性,还有助于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生活氛围的形成。因此,一定要发挥好家庭再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使劳动成为一种习惯和“下意识”的行为,让家庭成为青少年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

3.社会要营造诚实劳动、尊重劳动的风气

劳动教育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第一,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新时代民族精神,例如工匠精神、雷锋精神、劳模精神、大庆精神等,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社会风尚,反对不劳而获、崇尚暴富的错误观念等对青少年思想的侵蚀,加大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使重视劳动教育、热爱劳动的思想在社会上蔚然成风。第二,各企事业单位、工厂、农场等要承担起为青少年提供劳动实践场所的责任,为他们开展劳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共青团、工会等要动员各种相关力量,搭建多样化劳动实践平台,引导青少年参加公益和志愿活动,参与社会治理,让青少年在为他人、为社会的实践劳动中不断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第三,短视频平台等要注重多推荐一些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广泛宣传和弘扬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适时直播劳动教育活动现场,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让青少年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是“物质文化需要”还是“美好生活需要”都需要通过自己的积极实干来得到。

四、结语

当代劳动教育担负着培养新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也是新时代当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家庭、学校、社会要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的合力,只有广泛引导青少年开展各类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才能让青少年在劳动教育和实践中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和尊重劳动的良好品质,在劳动教育中“动起来”,用劳动创造人生的美、国家的美、时代的美,从而真正成为可以勇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和为实现中国梦奋斗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

猜你喜欢
劳动青少年孩子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