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诈骗视角下如何提高高校安全管理工作

2021-11-25 18:22谢明璐
法制博览 2021年27期
关键词:犯罪分子诈骗新生

谢明璐

(扬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1)

高校开放性不断加强,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可能会受到不安定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同时还会扰乱校园秩序[1]。很多大学生的社会阅历比较少,对于各类风险因素的防御意识和能力均比较弱,尤其面对校园诈骗,往往缺乏识别和应对能力,导致高校诈骗案件频发。因此,对当前高校诈骗案件进行深入研究迫在眉睫。

一、高校诈骗案件类型

(一)推销式诈骗

推销式诈骗指的是通过为他人推销某种物品,以非法获取财物为目标的诈骗方式,受害者主要为大一新生。新生刚进入大学校园,面对多样化的推销方式,警惕心比较弱。有些犯罪分子会伪装成为高年级学长学姐,进入大一新生宿舍推销各类产品,与新生攀谈,在获得新生信任后,将产品以低价大量卖给新生,再怂恿新生以高价卖出,从而赚取利润。有些新生经不住诱惑,从诈骗分子处购买大量物品,等发现是伪劣产品后已无法找寻到诈骗分子,钱财损失较大。

(二)网络购物诈骗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很多人通过网络平台购物,犯罪分子利用网购诈骗高校师生的案件频频发生。有些犯罪分子以低价销售产品,或者通过QQ发送虚假支付宝链接,如果学生点开链接,就会直接进入犯罪分子账户,甚至在输入网银账号密码后,即可被钓鱼网站盗取信息。有些犯罪分子冒充网购店家,谎称产品有质量问题,需要退货或者订单无法完成,需完成退款处理,引诱学生进入钓鱼网站,骗取其银行存款。还有些犯罪分子以代刷信誉实施诈骗,发布代刷信誉返现的广告,只需学生购买其指定的商品,即可返还本金。有些学生一开始购买小额产品,可获得本金和佣金,在尝到甜头后大额购买产品,却血本无归,造成财务损失。

(三)赠品式诈骗

赠品式诈骗即通过赠予学生物品实施诈骗。犯罪分子会以发送信息、电子邮件或者拨打电话的方式,通知学生领取物品。部分学生信以为真,主动与犯罪分子联系,对方却谎称小礼物是免费的,但是需要出运费,要求将运费打给指定账户,运费打完之后对方又提出小礼物暂时缺货,需要过几天才可发货,直到最后无法联系到对方。

(四)电信诈骗

在高校各类诈骗案中,电信诈骗的发生率比较高,犯罪分子可能冒充老师或者同学,向学生借钱,在实施诈骗时拨打学生电话:“你听得出我是谁吗?连我都不认识了吗?”以此诱导学生说出教师或者同学的名字,然后谎称突然遇到急事需要一笔钱,引诱学生将钱汇入至其账号中。比如,某高校小李同学突然收到一条信息,称他妈妈在网上预订的机票,由于天气原因不能正常起飞,要求小李拨打短信中的电话改签,需通过ATM机转50元航班改签费用,小李同学按照信息要求汇款,但是银行卡中的所有存款不翼而飞。

(五)兼职诈骗

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很多大学生选择在网络中找兼职,或者毕业生通过网络招聘网站投递简历,犯罪分子瞄准学生求职心切、社会阅历不足的问题,对大学生实施诈骗。比如,冒充国内某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或者自称为某公司助理,根据学生投递简历的信息拨打电话,要求学生电话面试,然后以各种理由要求学生缴纳培训费、押金等等。

二、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创新

(一)建立健全安全教育机制,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

高校应提高对于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度,制定完善的安全教育机制。第一,开展安全教育选修课,将课程学习与学生的学分挂钩,将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安全防护知识。第二,针对辅导员开展安全知识培训教育。高校可邀请公安专家开展讲座或者座谈会活动,为辅导员介绍当前最新和最常见的诈骗方式,再通过辅导员为学生开展防诈骗培训,引导学生提高防范意识,避免在各类诱惑下上当受骗。部分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困难,在校学习期间,往往会利用课余时间在网络上寻找兼职或者实习工作,不法分子会根据学生的个人资料实施诈骗行为,对此,辅导员应对这类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网络世界,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避免过度消费或者贪图小便宜,避免存在侥幸心理,保证财产安全[2]。

(二)重视新生始业教育,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通过对各类校园诈骗案件进行分析,很多大学生在刚进入校园时,由于年龄比较小,社会经验少,因此往往缺乏防范意识,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诈骗对象。对此,高校在防诈骗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缺少独立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的新生,组织其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并加大宣传力度。当新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即可开始始业教育,比如,可邀请辖区派出所民警,在校园内开展安全防范专题讲座活动,为学生介绍高校中比较常见的、典型的、诈骗金额较大的诈骗案件,通过介绍案件的发展过程、诈骗方式以及防范措施,使大一新生能够提高对于诈骗案件的重视度,了解常见的诈骗方式和手段。在始业教育中,应以提高新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甄别诈骗方式的能力、诈骗后应对能力等作为目标,选择适宜的始业教育内容。其次,学校保卫处和学生处也可为大一新生发放《安全告知书》《校园安全服务手册》等。

(三)强化学生宿舍人员出入管理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均遇到过校外人员进入班级或者宿舍中推销产品,或者招募代售学生。通常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在发现宿舍中进入校外推销人员,一般会保持警惕心理,对于他人的推销表现出冷淡的态度。但是,依然有小部分学生好奇心较重,与推销人员攀谈,容易上当受骗。对此,应加强高校宿舍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宿舍管理制度,在宿舍楼栋可安装电子门禁系统以及监控系统,针对外来客,需根据规章制度做好登记管理[3]。

(四)调动学生自我保卫力量

在高校管理中,学生是校园管理的主体,同时学生也可作为校园的自我管理主体,因此,在诈骗案件防范中,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安保工作,引导学生融入校园安全建设工作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针对高校诈骗案件,学生治安的优势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有些学生对于校园诈骗案件的了解程度比较低,因此面对犯罪分子往往缺乏警觉性,而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治安管理,能够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及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第二,学生安保组织的灵活性比较强,与保安部门相比,能够深入学生内部,详细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及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隐患。对此,高校可组织成立学生安保小组,与保安部门加强合作,共同参与校园巡逻检查、防诈骗宣传工作中。

(五)突出保卫和管理职能部门效能

在高校安全管理中,保安部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如今,高校诈骗案件发生率逐年增加,学校领导以及保安部门必须予以高度关注,增加校园内巡逻次数,加大排查力度,重点加强校园、宿舍出入管理,避免诈骗分子进入校园。校园保安部门还应与公安机关加强合作,如果已发生诈骗案件,则应深入调查,尽量帮助学生追回经济损失。

(六)加强校内外安全信息互动网络

高校诈骗案件发生率比较高,并且具有反复性特征,部分犯罪分子往往针对不同学生采用相同的诈骗方式,在多个校园内,针对不同学生实施诈骗。对此,各大高校之间以及高校和公安机关之间应加强合作,学校安保部门与公安部门加强合作,加强信息沟通交流。针对校园内部所发生的性质恶劣的诈骗案件,高校需立即通知公安机关,并主动收集、提供线索,配合立案侦查,对校园内部加强监控管理,总结诈骗案件中犯罪分子的特点以及诈骗方式,为其他高校提供经验分享[4]。各大高校之间创建信息沟通交流网络,发生诈骗案件及时通报,便于高校安保部门和公安机关展开布控,及时抓获罪犯。

猜你喜欢
犯罪分子诈骗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与谁接头?
关于流窜犯罪案件的分析及侦查措施的运用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论DNA技术在森林刑事案件中的应用
合同诈骗
电信诈骗
擦亮双眼,谨防招生诈骗
新生娃萌萌哒
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