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2021-11-25 04:17王果枝
经营者 2021年14期
关键词:实用型安阳市校企

王果枝

(安阳市政府办公室 经济信息中心,河南 安阳 455000)

一、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服务和促进我市区域经济发展是职业教育的最基本价值体现,更是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推动力量,区域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着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与水平。区域经济发展不断引导着职业教育学科教育结构的改变,职业教育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调整和完善自身的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目标,从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职业院校能够吸收合适的生源,通过培养以及再教育,培养大批实用型及技能型人才,能够加速生产技术的更新,提高区域经济的管理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生产模式变革。此外,职业院校作为科研基地,一方面可以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先进技术、发明创造等通过技术市场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步;另一方面可以在区域经济发展或者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科研方向和科研计划,使之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谋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职业院校还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提高人才质量,开展科研合作攻关,共同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安阳市区域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分析

目前,安阳市将转型发展作为贯穿八大产业集聚区建设的主线,突出把握集群、创新、智慧、绿色发展方向,突出抓好集群发展、创新发展、集约发展等关键环节,努力使产业集聚区经济稳定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安阳市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相应要求。

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各种高技能实用型人才,而职业院校承担着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尤其是为区域经济发展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安阳市区域经济发展对实用型、高技能职业人才的需求量是十分巨大的。由于职业教育有着鲜明的区域性、应用性、岗位性,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教育,因此,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都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大力培养面向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市场短缺人才,促进我市产业区域经济发展。鉴于此,通过职业教育持续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三、安阳市职业教育服务区域与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脱节

当前,职业院校要想更好地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应该以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面向生产第一线的人才需求教育结构,进行实用型人才培养工作,设置相关专业,更为合理地安排教学课程。但是,我市职业教育院校专业设置重复,如会计、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这些专业就业率持续走低,薪资较低、就业率低,专业设置与我市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匹配不到位,与本地区经济发展需求明显脱节。

(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够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对职业教育院校的认可度低,其主要原因是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学生因考不上大学才去读职业院校,长期以来职业院校被认为是“二流教育”,许多家长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将孩子送到职业院校读书。政府也没有尽到对家长与学生进行宣传和引导的责任,迎合社会追求高学历的潮流,普考“三限”政策落实不到位,造成普考过热,职业教育举步维艰,职业院校的生源似乎是高考筛选下来的劣品。此外,用人单位的用人理念也有偏差,使职业教育出现了被边缘化的倾向。事实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院校培养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

(三)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基石,在我市区域经济转型高速发展时期,对师资队伍提出更高的要求,师资队伍的教学与科研水平成为职业院校提升自身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师资队伍落后主要是因为结构不合理,基础学科教师充足,而专业学课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的老师太少,大部分从事职业教育的老师都是从学校一毕业就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给学生讲课,一线实践经验少甚至没有,科技研发能力更是有限,只局限于理论授课,能够凭借专业能力与企业建立科技合作的专业带头人更是凤毛麟角,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价值无从彰显。教师队伍的僵化导致职业院校推动产业发展的意识淡薄,知识和技术的进步更是与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相差甚远。

(四)没有形成完善的校企人才培养联合机制

目前,我市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层次较浅,没有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大部分校企合作仅仅是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充当学校的实习基地,没有深层次的科研合作,校企联合缺乏交流平台,缺乏有效的合作模式与机制,没有根本的制度保障,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职业院校的传统管理机制、政策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未能形成完善的校企人才培养联合机制。

四、现代职业教育模式与我市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

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平台,更是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桥梁与纽带。面对区域经济发展高速时期人才需求的巨大变化,创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新型办学模式是职业院校加强人才培养的必然途径。

(一)建立政行校企四方联动、协同育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构建安阳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先要在政府统筹和支持下,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制度保障机制,构建政府主导,职业院校与企业为主体、行业协会为中介的互动平台(职业教育联合委员会),逐步消除职业院校发展的政策壁垒和体制约束,以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为核心目标,创新推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的四方联动、协同育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促进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学校的“点对点”合作,学校与行业协会的“点对线”合作,学校与县政府的“点对面”合作。

(二)协同区域经济发展,创新专业设置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要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调控和优化,职业教育联合委员会要积极发挥作用,行业协会与企业全程参与职业院校设置专业的过程,改造提升传统专业,调整市场过剩专业,设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匹配的专业,实现校企合作在专业设置上的有效对接,提高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能力。

(三)实行多元化办学体制,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职业教育具有教育性、职业性和层次性三种特性。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技能实用型人才,这就需要创新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职业院校可以依托企业建立学校与企业共用的生产性实用基地,将校内实验室建在企业车间,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承担合作院校的实践教学任务,与教师共同研发学校实践教学的课程内容,职业院校的教师同时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工作等等,最大限度地实现校企合作共赢,以及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四)提高师资队伍科研水平

职业院校应当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依托重点专业,教师要通过实践了解所从事专业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反映生产现状的新技术、新工艺。学校要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现场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有创新的或为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要给予奖励;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改善教师结构,以适应我市区域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的要求。

五、结语

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我市职业院校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构建与安阳市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安阳市区域产业发展相衔接的服务型教育体系。安阳市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有:第一,建立政行校企四方联动、协同育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第二,协同区域经济发展,创新专业设置;第三,实行多元化办学体制,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第四,提高师资队伍科研水平。

猜你喜欢
实用型安阳市校企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中秋
开展送温暖活动 安阳市关工委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美 丽 的 天 鹅
俯首听民意 开门迎监督——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加强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纪实
关于实用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从工程意识培养的角度谈“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