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园蕈菌记

2021-11-25 01:27董方宇
大学生 2021年11期
关键词:燕园银丝菌柄

许多人对真菌的印象也许只停留在的平菇、香菇,抑或往往在艺术作品中象征着“毒蘑菇”的红色菌盖带白斑的毒蝇鹅膏菌,以及雨后草坪上或树林里出现的许多“不知名的小蘑菇”上;然而,除我们熟悉的“蘑菇”外,酿酒不可或缺的酵母菌,产生青霉素的青霉属真菌等同样是真菌家族的成员。据估计,真菌的种类有220万~380万种,而已被人们正式描述与记录的只有约12万种。真菌作为生命世界中一个十分神秘与神奇的领域,仍然等待着人们的进一步探索。

从腐朽的树桩到雨后的草坪,真菌的身影从未在燕园中缺席过。尽管《燕园草木》《燕园动物》等书籍已经对燕园中的植物、动物等生命进行了详细介绍,但我们如今却仍然缺乏对燕园中真菌(即使是大型真菌)的留意与记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真菌子实体大多生命短暂,往往出现后数天便枯萎,难以被观察与记录;另一方面是人们对真菌缺乏了解,即使见到也因无法辨认而将其笼统地视为“蘑菇”并随之遗忘。作为一位从小学时代开始的真菌爱好者,若能记录燕园中出现的真菌,吸引大家前来了解这一充满未知的领域,亦为幸事。

目前北大绿色生命协会已在燕园中发现与记录了至少10种大型真菌,已得到鉴别的包括毛头鬼伞、晶粒鬼伞、五棱散尾鬼笔、银丝草菇、狮黄光柄菇、裂褶菌、灵芝等。随着观察与记录工作的进一步进行,我们相信,更多出现在燕园中的真菌将得到记录。

五棱散尾鬼笔

倘若你在燕园中漫步时见到这样一支奇特的红色“毛笔”,或许不会马上将它与蘑菇联系起来。而如果你想要俯下身仔细观察,但愿它令人印象深刻的腐臭气味没有冲进你的鼻孔。这支“毛笔”是一种真菌——五棱散尾鬼笔,它散发的这种刺鼻的腐臭气味尽管不讨人喜,却对这种真菌的繁衍生息不可或缺。

与常见的“蘑菇”不同,这种真菌没有经典的菌盖,取而代之的是菌柄顶端延伸出的4~6条橙色至红色的“臂”,“臂”的尖端融合在一起,形似鸟喙。随着子实体的成熟,“臂”可彼此分离。“臂”的内侧面覆盖一层棕色黏稠,有腐臭气味(来源于丁酸、对甲酚、吲哚等有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也存在于动物的粪便中)的黏液。这种黏液被称为“产孢体”,内含孢子,其腐臭气味可以吸引苍蝇等食腐昆虫前来取食。孢子在昆虫的消化道中可以生存,并可经昆虫的粪便排出,以实现孢子的远距离传播。

五棱散尾鬼笔是一种腐生真菌,从夏季到秋季单生或小群生于覆盖着植物凋落物的林下、竹林下(甚至是人工种植的竹子)或堆肥上。在相同的环境中常常可以发现其他的鬼笔类真菌,如红鬼笔等。事实上,著名的食用菌竹荪也是一种鬼笔类真菌。

会液化的鬼伞类

在燕园中能够见到的鬼伞类真菌包括毛头鬼伞与晶粒小鬼伞。毛头鬼伞多见于草坪上,通常呈单生(单个生长)。幼小的毛头鬼伞子实体(即我们见到的“蘑菇”,是大型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呈长卵圆形,白色底色上带些鳞片,顶端可呈浅褐色;成熟时卵形的菌盖(蘑菇的“帽子”)逐渐展开成圆锥形到钟形,鳞片变为蓬松的毛发状。菌柄(蘑菇的“茎”)中空,有时存在环状结构(菌环),并可被散落的孢子染黑。老熟的子实体从菌盖边缘开始变黑,最终液化。

另一种在燕园中发现的鬼伞科真菌——晶粒小鬼伞(原本被划分为鬼伞属,称晶粒鬼伞,后被划分至小鬼伞属)密集丛生在树木基部,呈黄褐色,通常中心较暗,菌盖边缘有明显的条纹。幼小子实体覆盖着白色的闪亮颗粒,这是包裹未成熟子实体的外菌幕(一层膜状组织)的残余。这种真菌能够一茬接一茬地在同一位置生长。

在燕南园中生长的五棱散尾鬼笔 周正暘/摄

生长于燕园28楼下草坪上的毛头鬼伞 董方宇/摄

燕园吕志和楼门前草坪上的毛头鬼伞 杨皓琛/摄

燕园中的银丝草菇与其生长的榆树 立春/摄

生长在新闻传播学院附近行道树基部的幼小晶粒鬼伞 董方宇/摄

生長在腐木上的狮黄光柄菇 立春/摄

“子实体老熟时变黑,最终液化”是鬼伞类真菌的特征。这一过程产生的黑色液体来自真菌细胞的自溶。真菌细胞具有细胞壁,与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构成的植物细胞壁不同,真菌的细胞壁主要由几丁质(又称壳多糖,是虾蟹,昆虫等甲壳的组成成分)构成。鬼伞属真菌成熟时,子实体细胞中合成几丁质酶;细胞自溶发生时,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破坏原生质体后,几丁质酶被释放出来分解细胞壁,最终导致子实体液化。这种黑色的液体曾被作为墨水的替代品使用。

极简主义光柄菇类

精致美丽的大蘑菇——银丝草菇,从夏季至秋季單生或簇生在枯死或濒死的直立的阔叶树上,常生长在树木的节孔或裂缝中,偏爱枫树、橡树和榆树等树木。这种蘑菇菌盖直径可达10~25厘米,白色到稍带鹅毛黄色;随着子实体的成熟,菌盖从半球形或钟形逐渐平展,边缘可稍向内卷曲。干燥的菌盖表面覆盖着银丝般的柔滑丝绒——这便是“银丝草菇”这个名字的由来。菌柄长6~20厘米,直径1~2.5厘米,白色,表面光滑,通常略微弯曲。菌肉白色,柔软。菌褶排列紧密,离生(不与菌柄连接),最初显白色,随着孢子成熟变成粉红色到褐色。

生长在燕南园木质栅栏上的裂褶菌与其开裂的菌褶特写 董方宇/摄

生长在燕南园木质栅栏上的裂褶菌与其开裂的菌褶特写 董方宇/摄

燕园中的这种蘑菇生长在考古文博学院楼前一棵老榆树的树干上。树干的一侧可能因虫害刷了一层胶,有啄木鸟在刷胶的一侧树干上啄出了几个洞(或许是为了吃虫子),之后洞中长出了银丝草菇。

燕园中可以见到的另一种光柄菇科真菌——狮黄光柄菇比银丝草菇更加鲜艳。这种蘑菇具有金黄色至橄榄黄色的菌盖,直径3~7厘米,吸湿,边缘通常有凹槽,中央较暗。菌褶老熟后变粉色。菌柄长约7厘米,通常有条纹,呈白色至奶油色,基部附近通常较暗。其生长在阔叶树的树桩和腐木上,有时也生长在针叶树上。

褶皱专家裂褶菌

燕园中的真菌不止于此。已经被我们鉴别的真菌还包括裂褶菌,一种生长在腐木上,常常被忽视的白色小蘑菇。其菌盖宽1~4厘米,有白色或灰色绒毛,缺乏菌柄。与会迅速枯萎的许多肉质蘑菇不同,这种蘑菇在干燥的情况下能够坚持数年。

最出名的灵芝

灵芝,一种人们印象中稀少而难以寻觅的蘑菇同样出现在燕园中。尽管你也许不会相信,但这的确是灵芝的幼小子实体。至于这究竟是哪一种灵芝在其幼小时尚难以判断。

生长在镜春园中树桩上的幼小灵芝 左手无名指/摄

生长在镜春园中树桩上的幼小灵芝 左手无名指/摄

从游人如织的城市公园到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从炎热的热带雨林到高寒的高山草甸,真菌的身影无处不在。无论是贫瘠或肥沃的土壤、枯死朽烂或生机尚存的树木、甚至是另一种真菌的子实体,都有不同的真菌立足其上。这些真菌以不同的方式获取营养,与生长环境中的其他生物建立起不同的关系,既适应着,亦改造着各自生存的环境。燕园中的真菌亦是如此。无论如何,真菌作为燕园万千生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待夏日雨过天晴之时,它们稍纵即逝的身影亦足够令人着迷。

责任编辑:朴添勤

猜你喜欢
燕园银丝菌柄
羊肚菌菌柄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中江挂面:银丝飘香九百年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情系燕园六十年》评介
灵芝新品种南GL11
豫西山区野生平菇菌株DUS 评价研究
燕园的山
春天的雨
银丝飘飘人年轻
—— 陕西榆林清涧老年大学校歌
燕园思达通“燕园”猿声啼鸣创“平台”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on Levels of Heavy Metals in Brazilian Mushroom(Agaricus blazei)in Funan,Anhui Prov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