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鱼》丝网版画作品图像学研究

2021-11-25 03:26晏斯宇赵泽浩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图像学

晏斯宇 赵泽浩

摘 要:图像学是现代艺术研究、实践探索中十分重要的学科,图像学方法是艺术史和艺术学重要的研究方法。该方法一般用于对具象或者写实类型的图像、画面与符号进行深入解析,而杨大禹《石门鱼》作品正是具有具象画面元素的丝网版画作品。图像学研究方法还注重图像与时代精神的关联。通过图像研究方法的合理运用,对杨大禹所创作的《石门鱼》丝网版画作品进行研究,运用图像学的知识和理论方法对画面寓意进行分析与总结,去深入了解《石门鱼》作品背后所映射的历史文化,同时对作品画面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解析,进而揭示画面隐含的深层次意义。

关键词:图像学;丝网版画;《石门鱼》;《石门颂》

一 、《石门鱼》的自然意义

杨大禹教授,1973年出生在冰城哈尔滨,1996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同年于北京印刷学院任教,其早期艺术作品以研究版画和丝网版画为主。1994年杨大禹本科期间作品丝网版画《秦俑》便获得金网奖铜奖,2004年《石门鱼》入选中国第二届丝网版画展,多年的丝网版画创作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杨大禹将他多年对于丝网版画艺术的理解进行总结,出版了相关图书,回顾了他对于多年来丝网版画创作的过程和心得。《石门鱼》是杨大禹丝网版画作品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一共由六张构图相似、色调统一的画面组合而成,每一张作品都以《石门颂》的各个局部作为主要的画面背景,画面主体展示了一条正在游动的红色金鱼的侧面,金鱼的身体四周被蓝色逐渐包围,若隐若现,与背景的石碑融合在了一起(图1)。作品本身承载于《石门颂》这件传承千年的书法艺术品之中,而在金鱼的描绘上给人一种身姿奇异、色彩绚丽的视觉体验,两者的结合使整套作品寓意深刻,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与感悟。

二、《石门鱼》的传统意义

(一)《石门颂》——隶书书法的里程碑

《石门颂》是一幅目前收藏于汉中博物馆的经典隶书书法作品,《石门颂》只是其简称,它的全名为《汉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是历代学者和书法家们所学习和推崇的汉隶佳作。其讲述的是东汉汉顺帝时的司隶校尉杨孟文“数上奏请”修复褒斜道的事迹。在《石门颂》的通篇内容中,其字体多用圆笔书写,字体结构自然舒展,具有古拙、飘逸的鲜明个性特点,其逆锋起笔、回锋收笔的技艺手法展现出线条沉稳有力的艺术风格。作为隶书的代表性作品,《石门颂》的形式美还在于相似的字体结构采取不同的结体方式,或是相同结体采用不同的笔调。这样的特点使得整篇字体纵横劲拔,天真飘逸,给篇章布局带来了别样的形式美感,不论这些创作是出自作者本人有意还是无意之举,都最大限度提高了形式美感的呈现效果。

《石门颂》将隶书的变化特点运用得极为灵活,它打破规整,笔画逆入逆出,行笔之处刚劲有力,线条之流畅程度在古代的石刻作品中也是很不常见的。而这些独具个性的字体,正是后世学子可学习的地方,单是赋予作品生命力这一特点,不论在书法作品还是绘画作品中,都是我们作为学者要学习的地方。《石门颂》中字体的运用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大众所熟知的大型工具书——《辞海》封面上的“辞海”二字,就是选自于《石门颂》。《石门颂》作为隶书书法学习的绝佳作品之一,与其深远的影响分不开。

(二)金鱼——美丽的变异动物

在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将鱼类作为食物并开始了捕鱼的行为。根据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记载,早在距今3200多年前,中国就开始了人工养殖鱼类的历史。由于人类对鱼类的捕捞和养殖,鱼和人的接触开始变得频繁,所以人类很容易发现野生鱼类中发生变异的个体。在这些发生变异的鱼类中,比较引人关注的种类便是红色和金色的鱼,这类鱼因为颜色鲜艳,很容易吸引人类对它们的关注。金鱼实际上正是起源于中国普通食用的野生鲫鱼,早在晋朝时期,我国就有关于红色鲫鱼的记载,而古代人就很喜爱饲养这种具有审美性质的鱼类。在唐代的“放生池”里便开始出现红黄色鲫鱼,而到了宋代开始出现金黄色鲫鱼,之后人们开始在水池中饲养这种观赏性质的金鱼,到明朝,人们将金鱼放入鱼盆中作为一种室内装饰而进行饲养。

我国明朝时期的李时珍曾在他撰写的《本草纲目》一书中记录了金鱼的种类:“金鱼有鲤鲫鳅鳖数种,鳅鳖尤难得,独金鲫耐久,前古罕知……”“金鱼”原有四种,人们培养出的金色的鲫鱼即为“金鲫”,如今的金鱼便是由这类金鲫培养变化而来的。因此我们可以发现,金鱼呈现出现代我们所看到的样貌是生物历史发展的结果,是无数生命延续的结果。金鱼本身也是一种变异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一直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这一点可以影射到对历史的思考,或者是对文化的思考。历史和文化也是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变化、不断融合新的元素,在原有的根基上进行“变异”。

此外,在中国传统的古代文学中,常常会用“鲤鱼”“双鲤”“尺鲤”“鲤书”代称书信。金鱼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美好的寓意,在如今新的时代背景与文化环境之下,金鱼依旧保留着美好的象征寓意。时至今日中國人民仍然喜爱饲养与观赏金鱼,每每到过年时期百姓家中便会买上两条金鱼,希望来年“年年有余”。

(三)金鱼图像的其他作品

中国油画家陈漫天在他的油画作品中经常运用金鱼的元素来映衬女性,或者是用女性的角色来反衬金鱼。他在一组金鱼系列作品的自序中说:“画金鱼的中国画家比较多,画金鱼的油画家就很少,但我这样画金鱼的油画家是没有的。”他画面中的金鱼好像不再是单纯的鱼类,而是在衬托和隐射着当代的中国女性,他在作品中把金鱼放置于围绕着女性模特游动的动态场景之中,金鱼们远近不一,形态各异,仿佛女性模特与金鱼们同在水中。不同的女性虽然有着不同的面容、不同的妆发和服饰,但画面中所刻画的模特都没有过于激动的面部表情。作品中有各色各样的金鱼与年轻女性相结合,加上游动的金鱼,形成了一静一动的鲜明对比,使得画面给人以安逸、自由、灵动、浪漫的直观感受。画家陈漫天虽用西洋的绘画技法呈现作品,但画面并不沉重,反而用色考究,形成了具有鲜明个人绘画特色的艺术风格。

在传统的中国绘画中,鱼类元素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创作题材。例如清朝时期的画家虚谷,他画面中的动物往往很具有个人的风格特色,他笔下的鱼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虚谷笔下的鱼有的整个形体都是方形的,之所以形体成为方形是因为虚谷在创作的过程中对画面进行了艺术加工。虽然虚谷的方形金鱼看着比较笨拙但是却不失趣味,他笔下的鱼不在于反映客观事实,反而更重视表达画家自我的思想感情,更加重视用笔与用墨。

三、《石门鱼》的本质意义

众所周知,《石门颂》在表现形式上是拒绝千篇一律的程序化效果,大体上看字与字都还是以方形为基准呈现,但如若把它们放入方格,一些字的笔画结构还是超出了边框的范围,使字体看起来多了一些生机的存在,好像字与字之间有了神秘的交流与联系,时而前瞻、时而后顾、交相呼应、活泼灵动,字体如注入灵魂一般,让书法整体“动”了起来。而这样的灵动效果也正好与杨大禹希望在《石门鱼》中所传达的艺术表达相一致。

随着对丝网版画创作研究的深入,以金鱼为题材的作品逐渐引起了杨大禹的兴趣,他开始收集各种有关资料,并对有代表性的金鱼品种进行观察写生,尝试用丝网版画的手法表现金鱼,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在形式上,杨大禹很少画大幅场景的宏观作品,他的丝网版画作品往往构图的形式灵巧精细而又多种多样。杨大禹认为,用丝网版画手法表现金鱼,贵在似与不似之间,画金鱼之大忌在于过分地追求琐碎的细节,而导致画面忽略了金鱼的灵活与生动。他在《石门鱼》丝网版画作品的创作上,首先在把握金鱼基本形体的前提下,动物各身体部分点到为止,衔接若有若无,若隐若现。这样做刻画出的金鱼往往会形成轻盈的体态与生命力,雖不表现水面,但鱼又宛如在水中,表现出金鱼艳而不俗、婀娜优美的姿态,表现出其高雅脱俗的意境和气质。杨大禹在处理空间上通过艺术的手法,使原本限于盆或池的狭小空间变得海阔天空,给小小的金鱼以广阔的天地,同时也给观看者们带来丰富的思考空间。

曾有人认为,金鱼虽然很美,但是它们必须要依赖于人类持续的饲养,离开了人类在大自然中相比于其他鱼类就不易存活,因此它们无精神可崇尚。杨大禹则认为,金鱼依赖于人的饲养并非它们的问题,金鱼为人类增加了很多乐趣和色彩,是一种会动的艺术品,它能适应环境而生存,把自己的美丽献给人类,对小小的金鱼来说,已经足够了。

四、结语

杨大禹丝网版画作品《石门鱼》将传统元素金鱼和《石门颂》进行结合。金鱼是美好事物的一种象征,它们往往象征着灵动、飘逸、富有生命力的精神特质,这与《石门颂》中体现出来的艺术形式不谋而合。《石门颂》运用相同结体但又不同笔调的艺术手法,将书法笔墨韵味融入作品之中,给《石门鱼》作品的构图布局增添了形式美感,也象征着一种正处于灵活变化中的艺术。整体而言,整套作品所传达的就是对历史的感悟、对传统与创新的思考。金鱼作为一种变异生物,在历史不断繁衍的过程中一直处于持续变化的过程,历史和文化也是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变化、不断融合成新的元素,在原有的根基上“变异”出新的历史和文化。因此在画面当中,金鱼仿佛是从《石门颂》游出一样,将历史和文化传递到观众的面前,传递着对历史的深刻追思。

参考文献:

[1]李彤.浅析《石门颂》的书法艺术鉴赏[J].明日风尚,2018(24):312.

[2]拉塞尔.现代艺术的意义[M].常宁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盖格尔.艺术的意味[M].艾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

猜你喜欢
图像学
评米歇尔的《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
维米尔与《绘画艺术》
《韩熙载夜宴图》的图像学阐释
波提切利《博士来拜》图像学研究分析
音乐图像学在中国的发展
贡布里希对图像学的修正
梁楷《释迦出山图》之图像研究
图像学视阈下的广安冲相寺摩崖石窟造像
城镇景观建设视角下的环境设计手绘图像学研究
符号学与图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