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下小学语文课堂深度学习策略探究

2021-11-25 22:04王明霞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6期
关键词:问题驱动实践策略深度学习

王明霞

摘 要:传统讲读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盛行。现在仍有一些教师没有突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枷锁,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导致语文课堂浅表化现象严重,难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鉴于此,笔者认为用问题来驱动语文课堂,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建构知识、形成能力。为此,笔者尝试在课堂上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法,探究出有效实现深度学习的实践策略,旨在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打好基礎。

关键词:问题驱动 小学语文 深度学习 实践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6.028

问题驱动法是指将问题作为教学的起点和导向,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内容,最终解决问题。该教学法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充分注重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所以,将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忽略学生主体性、学习浅表化的现象有改善作用,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形成有显著的效果。

一、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问题驱动深入思考

要想将问题驱动教学法落实到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设计问题是关键。只有能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才能确保教学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有“问题意识”,重视问题设计,并结合教学内容,才有可能设计出最适合教学需求的问题。对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

1.在教学主题处进行问题设计

教学主题既可以是一篇文章的题目,也可以是文章的主旨内容。对教学主题设问的好处在于可以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接下来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欲望。就好比一篇文章,首先进入你眼球的一定是文章的题目,所以题目是否具有吸引力,将直接影响读者阅读的兴趣。

教学也是如此,如果学生看到教学主题后就对之后的内容毫无兴趣,又如何让学生自觉地加入接下来的各项教学活动中呢?因此,教师要善于从题目入手,通过设问给学生制造悬念,让学生相对学习内容一探究竟。例如,教学《母鸡》一课时,教师可以直接从题目下手:前面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的《猫》,可以发现老舍对猫十分喜爱,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笔下的另一篇文章《母鸡》。从这个题目来看,大家觉得老舍对母鸡的情感是怎样的呢?还是和猫一样,充满了喜爱之情吗?通过唤醒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其回忆老舍《猫》一文中对猫的写法和语言特点,为该篇文章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同时,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大胆猜测老舍对母鸡的情感,对文本的内容产生好奇。对题目的质疑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于作家写作时思想情感进行探索的积极性,对本单元的教学有很大帮助作用。

2.在关键内容处进行问题设计

在古诗词教学中,关键词句往往能体现出作者的“别出心裁”“独具匠心”,对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感悟文章思想情感有着促进作用。然而,直接带领学生对关键词句进行分析,往往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使其难以理解作者背后蕴藏的情感。所以通过对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去发现、分析关键词句,能够让学生在品味其独特之处的同时,对作者的用词“动机”、情感色彩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例如,《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作者辛弃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喜爱,通过对词句、意境的分析,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与词人相同地对大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所以,教师可以选取其中需要学生重点分析和理解的词句进行设问,让学生自主品析。如:“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田园景色?再如:该词中描写人物的词句有什么作用?给你一种什么样的体会?或者“最喜”“亡赖”都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用这几个词描写小儿?围绕关键词句进行提问,不仅能够让学生快速地捕捉到作者的思想情感,还能对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文章主旨提供很大帮助。

3.在教学重难点处进行问题设计

在问题驱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的重难点,并设置相应的教学问题,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教学和指导,帮助学生快速突破学习的重点、难点,使学生的思考更深入。因此,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中的重难点,并对其进行设问,是问题驱动教学法不可缺少的教学步骤。

例如,讲授《飞向蓝天的恐龙》这一课,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把握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并对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想象力有深入的了解和体会,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为此,教师可以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几个关键问题。如:说出“恐龙”“飞向蓝天”“飞向蓝天的恐龙”这三个语句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请用文章中的语句,描述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其演化过程具体如何;请找出形容恐龙飞向蓝天之前的词语,以及飞向蓝天之后的词语,分析其有什么作用。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使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二、依据学生学情,为问题实施提供支持

在设计完课堂教学问题之后,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所需,为其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帮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果缺乏教师指导,可能会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学习偏离主题的现象,给教学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为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支持,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

针对小学生而言,情境能够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并让其对所学知识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和体会。以上文中提到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田园景色这一问题为例。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想要让其通过文字,就在头脑中呈现出准确的画面是非常难的,所以会有很多学生听到这一问题后,不知如何下手。这时就需要教的指导,带领学生突破思维局限。为此,教师可以为其创设相应的情境,如出示相关的情景图,或者引导学生联想溪边长满青色的草、又低又小的茅屋,以此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显现出一幅田园景色。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解决问题信心,利于学生深入探究。

2.为学生拓展合理的资源

为学生引入丰富的课程资源,不但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其顺利地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上文中“恐龙”“飞向蓝天”“飞向蓝天的恐龙”,提出问题:这三个语句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恐龙在地上觅食的图片、在蓝天中飞向的鸟儿的图片以及飞向蓝天的恐龙的图片,以此加深学生对用词准确性的体会。在对比中我们发现,缺少三个短语后营造的画面将会完全不同。如,恐龙,可以是多种状态下的恐龙;飞向蓝天,可以是多种飞向蓝天的生物;只有飞向蓝天的恐龙才能让读者清楚地知道所描述的对象是谁、对象的状态如何。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切身体会用词准确性的重要性,还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知道描述实物要准确、细致,对其写作能力的提升有一定促进作用。

3.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语言支架

针对有些难度比较大的问题,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根据文体提供的语言,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支架。这样既能避免持续思考后仍无法解决问题给学生学习心理造成的打击,又利于学生发現文本语言特点,自主建构并运用语言。

例如,四年级下册五单元的习作例文《颐和园》中,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了很多景物,描写半山腰上的佛香阁和登上万寿山看见昆明湖的美景,其写法对于学生来说是新鲜的。如果教师不提供任何支架,就提出问题并让学生仿照佛香阁写一处游览中的古典建筑,那么困难是非常大的。这时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朗读自主发现表达的方法,并且提供如下支架,帮助学生建构语言体系:抬头一看,一座___角____形的____层建筑____在半山腰上,___色的琉璃瓦___,那就是____。随后可以去掉支架,增加难度,让学生表达。这样的语言表达支架,让学生既品味了语言文字,又建构了如何写“高处的古典建筑”这一概念。

总之,问题驱动法能够有效解决讲读教学法的弊端,避免教师忽视学生主体性的教学问题。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产生了学习兴趣,有效提升了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设计出驱动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并通过有效的指导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语文课堂的深度学习,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丽丽《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教育现代化》2017年第25期。

[2] 韩建芳《深度学习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基本途径》,《人民教育》2020年第Z3期。

猜你喜欢
问题驱动实践策略深度学习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幼儿园艺术整合活动的实践策略研究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