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的临床分析

2021-11-25 02:54李世琼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2期
关键词:结膜筋膜乙组

李世琼

摘要: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抽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50例翼状胬肉患者,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甲组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自体结膜移植术保留术区部分Tenon氏筋膜组织治疗(25例),乙组翼状胬肉切除+自体结膜移植术完全清除术区Tenon氏筋膜组织术(25例),比较两组眼部相关指标变化、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情况。结果:乙组患者术后12周测得裸眼视力(UCVA)、角膜散光度(CAD)及泪膜破裂时间(BUT)均优于甲组;乙组患者术后2周术区平整度及切口愈合显著优于甲组,其术中出血量及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均低于甲组;乙组患者翼狀胬肉复发率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完全清除术区Tenon氏筋膜组织在翼状胬肉治疗中具有良好疗效,患者疾病复发情况少。

关键词:翼状胬肉切除术;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术区Tenon氏筋膜组织;翼状胬肉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翼状胬肉属于眼科较为常见的眼表疾病,其临床患病率可达30%,胬肉持续生长可影响患者视力,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1]。本病临床治疗目标为胬肉彻底清除、恢复患者视力光感及预防复发。医师针对翼状胬肉多采取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案,既往开展的翼状胬肉切除+自体结膜移植保留部分Tenon氏筋膜组织术,主要优势为操作简便、视野清晰等,但该术式开展过程中容易造成术区不平整、切口对合性差,患者视力恢复效果有限且术后眼表干燥容易出现疾病复发情况。故临床迫切需要一种能够使术区平整、切口愈合良好,减少眼表干燥手术方式。本研究对我院翼状胬肉患者开展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完全清除术区Tenon氏筋膜组织治疗,分析该术式的临床疗效,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案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翼状胬肉患者为观察对象。甲组男女比例14:11,年龄40~60岁,均值(50.12±3.87)岁;乙组男女比例15:10,年龄41~59岁,均值(50.09±3.92)岁,以上一般资料(P>0.05)。

纳入标准[2]:均符合翼状胬肉临床诊断标准;均符合手术指征;均知情同意加入。

排除标准:合并青光眼、角膜炎等眼部疾病者;存在手术禁忌或精神疾患者;假性翼状胬肉。

1.2方案

甲组:滴眼表麻及浸润麻醉后,在翼状胬肉颈部外1mm左右剪开球结膜,向后延长5mm剪开患者结膜,分离球结膜及结膜下变性组织,保留术区巩膜表面部分Tenon氏筋膜组织,借助小圆刀片将胬肉颈部切除,再分离至角膜端,彻底清除角膜上胬肉组织,随后向巩膜分离,剪除胬肉体部,在术眼下方球结膜下注入少许2%利多卡因,使结膜隆起,截取一片带角膜缘干细胞(大小与巩面创面区相应)的结膜瓣,置于患者巩膜创面处,注意移植片及结膜缘侧与植床角膜缘基本吻合、上皮朝上,再借助10-0号尼龙线缝合结膜瓣游离缘以及浅层巩膜或Tenon氏筋膜组织,术毕,予结膜囊内涂碘必殊,术后首日以眼垫实施加压包扎、糖皮质激素眼膏滴眼(每日1次);第2日开始予以碘必殊滴眼液滴眼(每日4次),第7日拆除缝线。

乙组:常规消毒铺巾后,予以患者0.5%爱尔凯因滴眼液3次滴眼表麻,借助开睑器实施开睑操作,再于翼状胬肉体部结膜下注入2%利多卡因0.2~0.5ml实施浸润麻醉;医师沿角巩缘将球结膜剪开,再自巩膜面上、结膜下对胬肉体进行分离,切断胬肉颈部并将胬肉体及结膜下增生组织剪除,随后进行止血,彻底清除术区Tenon氏筋膜组织,使巩膜创面(4×5mm)充分暴露,胬肉头部使用齿镊夹持,再用无齿镊沿胬肉头部划开一浅界(0.5mm左右),深至前弹力层,以此界为起始作一角膜浅层剖开,分离切除胬肉头部,并切除角巩缘部位增生组织;在术眼下方球结膜下注入少许2%利多卡因,使结膜隆起,截取一片带角膜缘干细胞(大小与巩面创面区相应)的结膜瓣,置于患者巩膜创面处,注意移植片及结膜缘侧与植床角膜缘基本吻合、上皮朝上,再借助10-0号尼龙线缝合结膜瓣游离缘以及浅层巩膜。术后处理同甲组。

1.3观察指标

(1)测定患者术前及术后12周的裸眼视力(UCVA)、角膜散光度(CAD)及泪膜破裂时间(BUT)。(2)统计两组移植片高度、术中出血量、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并借助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价术后疼痛程度,分值越大疼痛越严重[3]。(3)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翼状胬肉复发率。

1.4数据处理

运用统计软件SPSS 21.0,()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眼部相关指标

两组术前眼部相关指标比较(P>0.05),乙组患者术后12周UCVA、CAD及BUT指标均优于甲组(P<0.05),如表1所示:

2.2围术期指标

乙组患者术区平整度、术中出血量、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及术后VAS评分均优于甲组(P<0.05),如表2所示:

2.3术后并发症及翼状胬肉复发率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乙组患者及翼状胬肉复发率显著低于甲组(P<0.05),如表3所示:

3.讨论

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常见复发原因主要包括角膜缘有胬肉组织遗留、手术创伤刺激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术后局部炎症引发充血等[4]。因此,对手术医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其借助手术显微镜开展认真且仔细地操作,确保完全切除结膜下所有病变组织,控制创面出血量,并保持角膜创面光滑干净。但临床仍存在患者角膜上皮缺损情况,造成角膜丢失屏障保护作用,从而导致疾病复发。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移植术式主要通过干细胞的增殖及移行以达到促进角膜创面上皮修复的目的,从而确保手术创区具有正常的角膜缘干细胞。胬肉组织侵入角膜基质层后,患者角膜形态会发生变化、弯曲度异常,从而导致角膜散光,并对其视功能产生不利影响,造成视力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乙组患者术后12周UCVA、CAD及BUT指标均优于甲组(P<0.05),充分说明相比保留术区部分Tenon氏筋膜组织术式,配合开展彻底清除术区Tenon氏筋膜组织对患者角膜散光状况及视功能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疗效更佳。相关调查显示,翼状胬肉切除+自体结膜移植,保留术区部分Tenon氏筋膜组织术后患者仍存在较大复发的可能,复发率可高达80%;且翼状胬肉复发后会增加二次手术的难度,并加剧患者的经济负担,导致其接受能力差。本研究中,乙组患者翼状胬肉复发率显著低于甲组(P<0.05),考虑可能与彻底植床Tenon氏筋膜组织可使切口缘对合良好、使手术创区部位更平整,减少术后眼表干燥,可有效避免结膜上皮及新生血管的侵入,从而降低翼状胬肉复发的风险。

综上所述,翼状胬肉切除术+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彻底清除术区Tenon氏筋膜组织在临床开展后获得满意效果,患者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度均得到显著改善,术后疼痛症状较轻、复发情况较少,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敏. 绷带镜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中的临床应用[J]. 临床眼科杂志,2019,27(2):172-174.

[2]汤志铮. 翼状胬肉切除与移植术对眼表修复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3):36-38.

[3]程海利,荣瑜. 不同部位自体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J]. 临床眼科杂志,2020,28(1):72-74.

[4]刘跃. 绷带镜联合游离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J]. 临床眼科杂志,2020,28(4):368-372.

猜你喜欢
结膜筋膜乙组
筋膜枪是“放松神器”吗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你可能不知道,眼睛也会长结石!
阻止接球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胬肉切除并结膜瓣转移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保留眼球的全结膜囊再造术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