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成型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11-25 21:02于爱琳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口腔修复临床效果

于爱琳

【摘要】目的:对快速成型技术在口腔修复阶段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该种方法的医治疗效。方法:使用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口腔修复的患者54人为本次试验的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人数均等,两组所使用的医治方案有所差异。观察组病人使用快速成型技术,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医治方案,对比两组口腔修复情况。结果:(1)从医治疗效上比较:观察组病人中有15名显效(占总人数的55.6%),11人有效(占总人数的40.7%),该指标达到96.3%(26/27);对照组13人效果明显(占48.1%),9人有效(占总人数的33.3%),该指标达到81.5%(22/27)。两组该指标相比具有差异性(P<0.05);(2)对于治疗不良反应对比分析:观察组1例出现,其症状为恶心胃肠道症状,该指标发生率为3.7%(1/27);对照组发生了6人,有2人为恶心等胃肠道症状,有3人由于牙周炎,修复体松动的病人有1人,该指标发生率达到22.2%(6/27)。分析得到对照组该指标更低,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在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升口腔修复阶段医治情况,降低治疗的不良反应,可以推广。

【关键词】快速成型技术;口腔修复;临床效果

使用在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进行口腔修复的病人54人为本次试验的对象,目的是研究口腔修复阶段使用快速成型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使用在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进行口腔修复的病人54人為本次试验的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人数均等。选择标准:病人其临床数据齐全完整;没有相关的疾病。观察组:男女比14∶13,年龄为23-51岁,其平均值为(36.9±2.5)岁;对照组:男女比15∶12,年龄为22-53岁,,其平均值为(37.2±2.4)岁。上述数据相差小,两组无差异性(P>0.05)。全部病人在治疗的前期已经提前告知并详细讲解向的医治方案,同意治疗。并且本次试验已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病人使用常规医治手段,患者在进行医治前要对口腔进行细致的检测,对体温、血压等进行检测,如出现异常指标的病人,需要调整时间在进行治疗。病人在使用常规口腔修复过程中,需要检测病人的牙间隙,使用模具以及机床来完成相关的操作。

观察组病人使用RPT对其进行医治,在医治之前病人与对照组病人相同都需要对口腔进行全面的检查,具体过程为:

①使用扫描仪对病人的口腔内部进行扫描,获得其相关信息;②经过计算机建模;③对已经得到的三维模型分层,对加工路径进行合理的规划;④使用模型文件对其截面轮廓进行选择,并使用计算机,在经过成型头对材料按层进行堆积;⑤对上一步骤的材料进行粘结,可以保证产品原型;⑥获得原型后在对其打磨、抛光等相关程序,二次固化后来确保产品的品质和美观性;⑦按照医生要求需要按时进行复诊,并依照病人的体会来对其修整。

观察组使用离散成型技术,分层处理多面粘结,得到原型后使用打磨以及抛光对其进行处置,让并感染佩戴后并按照其具体的感受进行调整,对其进行二次打磨以及抛光对其进行处置,不断调整到舒适度最佳为止。

1.3疗效评价标准

(1)对两组病人总有程度进行记录并且进行比较,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显效+有效/总治疗人员×100.00%,显效:病人咀嚼以及语言功能已经达到正常标准,病人没有任何的感到不适应的情况;显效:病人咀嚼以及语言功能已经基本达到正常标准,病人存在一定的不适感,但是非常轻;无效:病人修复成效不尽人意,其不适感十分严重。(2)记录病人在进行医治时所发生的不良情况,其中包含牙周炎、疼痛以及松动等情况。

1.4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相关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 ̅±s)来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量数据使用卡方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从医治疗效上比较:观察组病人中有15名显效(占总人数的55.6%),11人有效(占总人数的40.7%),该指标达到96.3%(26/27);对照组13人效果明显(占48.1%),9人有效(占总人数的33.3%),该指标达到81.5%(22/27)。两组该指标相比具有差异性。

2.2两组患者口腔修复不良事件比较

对于不良反应上进行比较:观察组发生了1例,其症状为恶心胃肠道症状,该指标发生率为3.7%(1/27);对照组发生了6人,有2人为恶心等胃肠道症状,有3人由于牙周炎,修复体松动的病人有1人,该指标发生率达到22.2%(6/27)。分析得到对照组该指标更低,具有差异性(P<0.05)。

3讨论

RPT作为3D模型的一种新型科技。其原理就是可以对物体扫描后并使用得到的信息建立其模型,在使用切片软件对三维模型定量处理,得到截面,之后将模型转化为二维数据,并依照所得到的数据对其进行加工,之后使用机头与相应材料对实体模型进行组建的一个过程。由于科技不断的发展,其材料也不断的更新,RPT技术的应用也随之广泛,对于十分复杂的模型也可以建立,并应用到医学行业中。对于口腔医学来说,该种科技有着很好的应用,在修复治疗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打破了传统医治阶段花销大、效果不明显、外观不美观缺点,其治疗与应用效果得到突破。

RPT在治疗上应用十分广泛,能够将口腔修复步骤简单化。该技术能够精确测量牙齿间隙,操作简单,可控制病人牙龈出血和疼痛等情况的发发生率。RPT使用三维模型把程序将三维改变成二维数据,操作简单,并满足机体解剖结构,不断地增加其治疗效果。本次试验中,应用RPT进行口腔修复,其结果发现病人对于RPT接受率高于传统口腔修复方式,其不良反应率也得到了控制,这就提示RPT在口腔修复中有很大的价值,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并得到病人的满意。

综上所述,在口腔修复过程中应用快速成型技术,能够帮助提升医治的疗效,降低治疗的不良反应,可以推广。

参考文献:

1]戎志静,丁明会,王美艳,等.快速成型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评价闭.河北医学,2015(6):982.984.

[2]王海涛,陈振宇,林丽娥.探讨快速成型技术应用于12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4):516.517.

猜你喜欢
口腔修复临床效果
牙周整复术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研究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临床应用研究
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试谈口腔修复与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