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外固定弹性应力治疗跳跃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研究

2021-11-25 21:02王文博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王文博

【摘要】目的:分析脊柱外固定弹性应力治疗跳跃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某骨科医院收治的33名年龄在22-57岁的跳跃性脊椎骨折患者,其中有19例男患者,14例女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n=32)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试验组(n=33)进行脊柱外固定弹性应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及骨痂形成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均低于术前(P< 0.05),试验组术后1周、3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低于对照组(P < 0.05);试验组患者术后3,12个月的骨痂形成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相比于传统椎弓根螺钉具治疗,脊柱外固定弹性应力治疗跳跃性脊柱骨折的效果更好。

【关键词】脊柱外固定;弹性应力;跳跃性脊柱骨折;临床疗效

在脊柱骨折中,跳跃性脊柱骨折的占比量为1.6%~16.7%,非融合性内固定是国内外目前实现多节段固定的常用治疗手段,但其治疗方法易造成较大的创组织伤和出血,长期治疗容易发生相邻椎间盘严重退变,断钉、断棒,脊柱僵硬难以恢复等相关并发症,尤其是二次治疗时无法避免的内固定取出手术,会再次造成组织损伤。相比之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在临床实践中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脊柱外固定弹性应力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创伤小、出血少,避免二次手术摘除内固定。本次研究在治疗跳跃性脊柱骨折采用单节段脊柱外固定的基础上,延长固定棒增加经皮椎弓根螺钉,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某骨科医院收治的33名年龄在22-57岁的跳跃性脊椎骨折患者,其中有19例男患者,14例女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n=32)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试验组(n=33)进行脊柱外固定弹性应力治疗。患者均被告知与该临床试验相关的风险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研究获得某院骨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通过X射线片、CT、MRI确定符合多节段跳跃性胸腰椎骨折的诊断标准,伤椎前后纵韧带完整,骨块平移入椎管无翻转,无关节突交锁,denis分型脊柱前、中柱损伤无失稳;无明显脊髓、神经损伤者;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翻身起床活动疼痛加重者;对治疗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患者无药物禁忌证或过敏既往史。

1.3 方法

两组患者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操作。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n=32)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试验组(n=33)进行脊柱外固定弹性应力治疗。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和3个月的伤椎高度。在手术前后使用X射线片评估受伤椎骨的高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12个月的伤椎骨痂形成率。术后3个月和12个月时拍摄椎体X射线片,外骨痂形成和生長及骨折线被骨痂桥接判定为骨折愈合。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伤椎高度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骨痂形成率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纳入的33例患者中17例试验组患者接受脊柱外固定,1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试验组与对照组的33例患者术后全部完成12个月随访,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伤椎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出现神麻醉意外、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两组患者切口愈合良好。两组患者术前的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均低于术前(P<0.05),试验组术后1周、3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低于对照组(P<0.05)。

随访过程中,试验组有个别病例出现钉道口周围发红,予以伤口换药及口服抗生素,再加钉道口周围涂抹纳米银离子后,钉道口周围发红消失。植入材料的经皮椎弓根螺钉(Schanz螺钉)为钛金属材料是正规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合格产品,在临床应用中未发现相关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脊柱外固定为弹性应力的体外装置,Schanz螺钉在关节突皮质骨接触点到脊柱外固定连接点的间距为3.0-4.0 cm,延长了动力臂产生弹性应力;纵形长棒跨越一个或2个以上椎体,在撬拨、撑开作用时,使得纵形长棒受力弯曲产生弹性应力,在弹性应力作用下维持骨折稳定性。脊柱外固定治疗患者术后第2天就可下床活动,在骨折椎体形成动静结合作用,对骨折椎体又形成持续整复,保证了骨折椎体弹性应力持续支撑,以促进骨折愈合,有效提高骨折愈合率。

总之,脊柱外固定弹性应力撬拨撑开,对压缩椎体进行纵向牵拉,使后纵韧带紧张产生夹板效应力,升高压缩椎体,椎体后缘骨折块被后纵韧带紧张回纳复位,在术后1周内能提供一个自行复位的力学环境,骨折椎体发生再塑形,直至修复到正常状态。非融合弹性固定的椎间及关节突留有微动、脊柱功能单元完整,有效降低了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和脊柱僵硬发生,用散在钉眼(5.0-6.0 mm)取代皮肤长切口(30-40 mm),经皮穿刺减小脊旁肌肉组织和脊柱结构损伤,3个月后骨折愈合即可拆除体外固定,不需行第二次住院手术。注意事项有:经皮穿刺置钉点在矢状面角度为5-15°的椎弓根中央偏外侧,注意头部外展和倾角,避免脊髓和神经损伤;定期观察,注意螺丝松动、退出等情况,防止钉道感染并定期更换药物。

参考文献:

[1]王程,宋西正,晏怡果,等.串联式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脊柱骨折[J].中国中医骨科杂志,2018,26(5):35-38.

[2]赵立勇,杨东,王蛟,等.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科杂志,2016,24(3):29-32.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