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竞技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微观指标解读

2021-11-25 15:42张久昊谭淼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8期
关键词:后备人才辽宁省

张久昊 谭淼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辽宁省竞技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历程进行回顾,并分析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竞赛状况以及教练员情况;针对过去在竞技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旨在为辽宁省竞技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者提供思路。

关键词:竞技足球;后备人才;辽宁省

在新中国成立的初建阶段,我国逐渐形成足球训练机构,竞赛体系都在探索中建立。逐步到初步发展阶段,各中小学建立足球队,广泛开展足球活动,全国上下形成一片足球热潮。

经过近十年的足球停迟阶段,中国足球由各项足球活动终止到了恢复并发展阶段,在此 20 年间中国足球恢复全国甲乙级别比赛,并逐步建立各级比赛体系。从1992年红山口会议以后,中国足球步入职业化发展阶段,短时间内建立多个职业俱乐部,形成职业联赛,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也步入多渠道培养阶段。

1辽宁省竞技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各阶段体制分析

辽宁省竞技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可分为两个阶段两种体制,即足球职业化前的传统培养模式和足球职业化后的俱乐部后备梯队、足球学校为主的培养体制。 足球职业化改革前,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一直以地方项目学校—业余体校—体工大队模式为主。 国家对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统一管理,政府计划投资,国家对后备人才培养进行单一投入,各级体委对体校进行管理,运用行政手段进行体育人才的调配。从 1992 年红山口会议从那时起中国足球走向了职业化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以训练和比赛为主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传统的培养模式慢慢减弱,而现阶段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以俱乐部后备梯队、足球学校为主。 职业化改革以后的培养模式也慢慢出现问题,关于人才培养方面的局限性太大,忽略了足球运动的发展规律,一昧追求足球运动成绩,忽略了青少年的文化成绩。不仅使得俱乐部选不到最优秀、最有潜力的球员,而真正有天赋的球员又无法进入足球后备人才梯队,造成了大量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荒废了自己的学业,成为无文化、无文凭、无出路的 “三无”人员,抑制了家长送孩子踢足球的想法和孩子踢足球的梦想,从而使足球人才的培养日趋萎缩,孩子的成材率不断下降,加上政策扶持力度太小,从而导致中国足球的水平不断下降,严重影响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2辽宁省竞技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各阶段教练员情况分析

体校足球教练一般由优秀足球运动员退役担任,而这些退役运动员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训练方法也是传统方法,很少参加各类足球教练员培训,对新的训练方法了解较少,不能够科学的训练青少年足球,使得青少年足球成人化,孩子过早进入巅峰,压缩了青少年成长空间,影响青少年可持续发展。

相对体校,校园足球教练相对文化水平较高,一般具有本科学历。但是校园足球教练一般不具备专业足球队训练经历,技术能力相对较差,且大多无教练资格证书,多是学校体育老师经过简单理论培训后兼职足球队教练。在不专业的校园足球教练手下训练的青少年存在技术不过关、战术意识欠缺等问题,使得有天赋的青少年不能很好的提升自己,降低了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成材几率,影响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3辽宁省竞技足球后备人才各阶段竞赛状况分析

青少年足球竞赛是检验后备人才训练成果最直接的手段。良好的竞赛体系影响着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方便足球人才的选拔,对促进我国竞技足球发展有重要意义。在我国足球职业改革之前,我国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没有形成,各地区青少年足球比赛相对混乱。随着足球职业化改革的进行,我国逐渐建立相对稳定的青少年足球联赛体系,即专业竞赛体系和业余竞赛体系。专业竞赛项目包括各个年龄段的职业联赛俱乐部后备队,各省、市、行业协会代表队以及足球学校代表队。业余竞赛项目的主要参赛对象是各省市足球学校、业余足球俱乐部、业余体校和中小学等代表队。

随着我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的发展,参赛队伍在慢慢增加,但是与我国现有的学校数量比较起来,参与的程度远远不够,加上宣传的力度不够,社会影响力比较小,导致不能最大程度的吸引优秀青少年队伍的参与,也不利于全面的选拔足球后备人才。联赛中还存在一部分省、市由于全运战略的影响,只重视对一线队伍的建设,忽视了对二、三线队伍的培养[4],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没有把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置于重要位置。现行的竞赛制度也不是很完善,对运动员的监管机制存在漏洞,部分运动员更改年龄参加比赛,打乱比赛秩序,导致无法通过比赛来评价青少年运动员的能力,错过有潜力、有天赋的青少年运动员发展成专业运动员的梦想,降低了青少年球员成材几率。

4.辽宁省竞技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4.1在学校系统内部,高度重视中小学足球运动的普及以及足球精英校对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4.2在学校系统外部,在大力推动政府负责下的青少年业余足球培训中心建设的同时,加强管理并逐步完善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制度。

4.3在学校系统内、外部之间,重点加强足球精英校与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以及各省市青少年足球代表队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赵升,张廷安.我国城市群众足球运动发展历程回顾及策略分析作者[J].中国体育科技,2011(5).

[2]国景涛.中德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3]张丹.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8.

[4]杨海涛.我国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竞赛体制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5]卢元镇,张新萍,周传志.2008年后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准备[J].体育学刊,2008(2):1-6.

[6]张廷安.我国校园足球未来发展中应当确立的科学发展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1):106-113

[7]胡庆山,曾丽娟,朱珈萱,等.校园足球热的审思—兼论中國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1):126-131.

作者简介:张久昊(199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足球教学理论与实践

通讯作者:谭淼(1981-),男,副教授,研究方向:足球教学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辽宁省竞技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L17ATY003);不同视域下我省校园足球发展动力机制及运行路径探索(2021年辽宁省教育厅高校基本科研项目)。

猜你喜欢
后备人才辽宁省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中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
中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大学生篮球联赛后备人才培养与参赛队伍建设研究
云南省投掷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研究
辽宁省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负荷的交互响应研究
体育运动学校举重后备人才发展现状研究
今年企退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上涨约10%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