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飞机雷达目标特性初探

2021-11-25 03:56程肇睿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5期
关键词:特性雷达

程肇睿

摘要:本文在明确隐身飞机主要技术及原理等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对隐身飞机雷达目标特性进行了研究。本文指出,隐身飞机在低波段的RCS值相对较高、隐身性能较差,在高波段的RCS值相对较低、隐身性能较好。此外,隐身飞机在正向和侧向隐身性能较强,后向隐身性能较弱。

关键词:隐身飞机;雷达;特性

现代战争中,隐身技术的发展使得一系列隐身武器随之而生,其中又以隐身飞机、隐身坦克、隐身导弹和各类单兵隐身武器为代表。隐身武器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战争中的攻防格局,使得传统雷达难以探测和追踪,进而促进了防御系统和反隐身技术的发展。

在一众隐身武器中,由于F-117等隐身飞机在海湾战争等重要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国、美国、欧盟和俄罗斯等国家向来对隐身飞机这一隐身武器的研究极为关注。2010年,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出了应用于F-35隐身飞机表面的新型纤维材料。随后,俄罗斯宣布将离子体隐身技术应用于T-50隐身飞机。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也结合自主研发与购买,研制了数代隐身飞机,例如歼-20和歼-31等等。

然而,虽然隐身飞机的研究已然获得了一定成果,但真正实现飞机全向隐身已然存在较大困难。上述现象的成因一方面在于雷达等反隐身技术主动探测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则在于隐身飞机需要在隐身性能和作战性能之间找寻平衡。基于此种背景,本文对隐身飞机雷达目标特性进行初步探析,以期为隐身飞机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隐身飞机主要技术

雷达自出现以来,用途便始终为目标的探测,特别是以飞机、坦克等大型装备为代表的敌对目标。因此,隐身飞机的主要技术——隐身,是基于反雷达探测而言的。具体来看,隐身飞机的主要技术有六项。

第一项技术是外形隐身设计,意为消除镜面反射、减少角反射及后向散射;第二项技术是材料隐身设计,意为用于机身等处的涂料可吸收或透过雷达波;第三项技术是红外隐身设计,意为降低发动机在飞行中向外辐射的红外信号;第四项技术是电磁辐射隐身设计,意为降低飞机在飞行中的电磁辐射信号;第五项技术是噪声隱身设计,意为减弱甚至消除飞机在飞行中的噪声;第六项技术是磁场隐身设计,意为减弱甚至消除飞机在飞行中的磁场强度。

隐身技术能够帮助飞机在隐身状态下难以被雷达探测,但无法令飞机在任何条件下都无法被雷达探测,这是由于飞机的隐身性能往往与作战性能冲突。

二、隐身飞机外形隐身技术原理及特性

(一)隐身飞机外形隐身技术原理

外形特性是隐身飞机最为主要的雷达特性,故本节对外形隐身技术原理进行简述。外形隐身技术的原则在于消除雷达反射回波,例如可消除隐身飞机表面易于反射、散射电磁波的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垂直表面、两面体、矩形槽、不合理腔体和角反射器。除去被动消除雷达反射回波,外形隐身技术还能够变更雷达回波的反射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三角翼、后掠翼、内嵌式机舱和修圆机翼翼尖等等。

诚如前文所述,隐身飞机需要在隐身性能和作战性能之间找寻平衡,因此外形隐身设计往往会做出一定让步,无法令隐身飞机在所有角度和波段完成隐身。从波段这一层面来看,现阶段中主流隐身飞机的隐身性能仅能够规避厘米波段雷达的探测,难以规避毫米和米波段的雷达探测。从角度这一层面来看,现阶段中主流隐身飞机的隐身性能仅能够覆盖60-120度的俯仰角和0-45度的方位角,无法覆盖目标的侧向和后向。

(二)非隐身飞机SAR成像特性

本节选用预警机E2这一飞机为代表,分析非隐身飞机的SAR成像特性。E2预警机的机长、翼展和机高分别为17.54、24.56和5.58米,机头初始方向的俯仰角和方位角为90度和0度。值得注意的是,E2预警机的机身上方设有天线罩,增强了该飞机的电磁波反射能力,可能会对其SAR成像特性造成改变。

当俯仰角为90度、方位角为0度(正向入射)和180度(后向入射)时,若正向入射,则SAR图像中无天线罩,有机头、螺旋桨和机翼棱边;若后向入射,则SAR图像中无天线罩,有尾翼、螺旋桨和机翼棱边,这是由于天线罩与电磁波平行。

当俯仰角为120度、方位角为45度和135度时,若方位角为45度,SAR图像中有天线罩、机头、尾翼、螺旋桨和机翼棱边;若方位角为135度,SAR图像与方位角为45度时大致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机翼结构为平板结构,电磁波反射特性偏弱,因此仅能呈现出棱边。

(三)隐身飞机雷达目标特性

1.隐身飞机多波段雷达散射特性

本节选用战斗机F-22这一飞机为代表,分析隐身飞机的隐身飞机的多波段雷达散射特性。多波段雷达散射特性分析通常包括前向角域分析、侧向角域分析和尾向角域分析,此种划分的依据为隐身飞机的RCS。

就战斗机F-22而言,在VHF波段其RCS散射量值较高,这是由于此波段雷达波长大于飞机尺寸,即飞机处于谐振区中。VHF波段中,战斗机F-22的多波段雷达散射特性与其外形投影尺寸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其外形细节设计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由此观之,VHF波段下不施加其他隐身措施时,F-22的隐身性能较差。

在UHF、L和S波段,战斗机F-22的前向RCS达到了0.1m2量级,但仍然存在较高的侧向散射。VHF波段中,战斗机F-22的多波段雷达散射特性与其外形细节设计存在显著相关性,即低RCS的外形设计令该隐身飞机的前向散射较低。然而,由于侧向散射与飞机外形的投影尺寸存在显著相关性,UHF、L和S波段下不施加其他隐身措施时,F-22的侧向隐身性能有所不足。

在C、X、Ku、K和Ka波段,战斗机F-22的前向RCS达到了0.01m2量级,由此观之,此波段中战斗机F-22借助低RCS的外形设计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前向RCS。

2.隐身飞机SAR成像特性

本节选用战斗机F-22这一飞机为代表,分析隐身飞机的SAR成像特性。战斗机F-22的机长、翼展和机高分别为18.92、13.56和5.08米,机头初始方向的俯仰角和方位角为90度和0度。值得注意的是,本节对隐身飞机SAR成像特性的分析方式参照了非隐身飞机SAR成像特性的分析方式。

当俯仰角为90度、方位角为0度(正向入射)和180度(后向入射)时,若正向入射,则SAR图像中仅有两个散射点,这是由于正向入射条件下飞机的隐身性能最佳;若后向入射,则SAR图像中呈现了全部机舱和部分机头,这是由于后向入射条件下飞机处于离开战场状态,且机舱具有平板结构,隐身性能较弱。

当俯仰角为120度、方位角为45度和135度时,若方位角为45度,则SAR图像中仅有两个散射点,这是由于隐身飛机F-22的尾翼具有一定的电磁波反射能力;若方位角为135度,则SAR图像中呈现出机翼棱边,这是由于隐身飞机F-22的机翼棱边对电磁波的反射性较强。

三、隐身飞机性能提升建议

由战斗机F-22这一飞机的多波段雷达散射特性和SAR成像特性可知,隐身飞机在VHF波段、UHF波段等低波段的RCS值相对较高、隐身性能较差,即隐身飞机在上述波段易于被雷达探测,与非隐身飞机的目标特性差异不显。其余波段中,隐身飞机相较非隐身飞机则在雷达目标探测层面具有较大优势。因此,隐身飞机性能的提升可基于降低低波段RCS值入手,以减少雷达对隐身飞机探测的概率。

诚如前文所述,俯仰角和方位角的变化为隐身飞机的多波段雷达散射特性和SAR成像特性带来了一定变化,且隐身飞机的主要雷达特性集中于机翼棱边和进气道侧面。本文认为,无尾式布局能够极大程度地提升隐身飞机的侧向和后向隐身性能。具体来看,隐身飞机的尾部可设计成锯齿状,齿边则与两侧机翼前缘平行,目的在于降低雷达散射截面。隐身飞机的进气口则应尽量远离两侧机翼前缘,目的在于规避来自下方的雷达波。另外,隐身飞机的机身表面和转折处还可通过细节设计,将反射波集中在水平面内的数个窄波束。

四、结论

现阶段中,世界各国对隐身飞机的研究已然获得了一定成果,促进了隐身技术和反隐身技术的发展,例如美国的新型纤维材料、俄罗斯的离子体隐身技术和我国研制的歼-20和歼-31等等。然而,当前隐身飞机受到反隐身技术、作战性能等因素的限制,依然难以真正实现全向隐身。

隐身飞机的隐身特性可通过六项设计实现,分别为外形隐身设计、材料隐身设计、红外隐身设计、电磁辐射隐身设计、噪声隐身设计和磁场隐身设计。本文以战斗机F-22这一飞机为例指出,隐身飞机的多波段雷达散射特性为在VHF波段下隐身性能较弱、在UHF、L和S波段下侧向隐身性能有所不足,以及在C、X、Ku、K和Ka波段隐身性能较强;隐身飞机的SAR成像特性则为正向入射和侧向入射时隐身性能较强,后向入射时隐身性能较弱。鉴于此,隐身飞机可基于降低低波段RCS值的角度,进行无尾式布局、进气口改进、机身表面和转折处细节改进等提升。

参考文献

[1]傅莉,徐悦,王俊华,宫禹.某型隐身飞机雷达隐身截面积特性分析[J].微波学报,2020,36(02):85-89.

[2]陈增辉,徐浩军,张小宽,刘袤,魏小龙,宋志杰.组网雷达对隐身飞机的探测概率研究[J].现代雷达,2019,41(04):12-17.

[3]吴朝阳.飞机隐身技术及其雷达对抗措施[J].科技风,2017(20):16.

[4]刘占强,梁路江,胡祺勇,王春阳.基于雷达探测概率的飞机隐身性能评估[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7,49(11):158-166.

猜你喜欢
特性雷达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隐形飞机哪里躲
卡尔曼滤波在雷达目标跟踪中的应用
卡尔曼滤波在雷达目标跟踪中的应用
Quick Charge 4:什么是新的?
班上的“小雷达”
APG—83开始在F—16V上进行飞行测试
能分身的雷达
蒙住雷达的眼睛
中国十八大名酒的度数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