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风格特点及演奏版本对比

2021-11-26 13:29林舒雅
黄河之声 2021年7期
关键词:狂想曲乐段李斯特

林舒雅

一、狂想曲与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

(一)狂想曲体裁的特点

“狂想曲”体裁结构没有固定的形式,非常自由,曲式也丰富多样。而鲜明的民族性确实“狂想曲”这一体裁不变的特色,带有明显的匈牙利、波兰、捷克等民族音乐情绪,热性奔放,具有史诗性和英雄性的特征。曲调以民间流行的具有色彩性、抒情性与戏剧性的曲调为主要音乐素材加以随想、即兴进行变奏。但在浪漫主义中晚期开始,作曲家们也会创作一些具有协奏曲特征的、或以流行爵士乐为素材等的“狂想曲”。

(二)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的特点

《匈牙利狂想曲》是一套由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组成的钢琴独奏作品。这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连接着李斯特与他的祖国匈牙利,其中包含了李斯特对祖国真挚的情感。

《匈牙利狂想曲》通常以两个乐段对比为基础,第一段表现为慢板,使用的是具有史诗性及很多装饰音的旋律;第二段则是描写民间活泼热闹的活动或舞蹈等场景的快板,并以这样的情绪结束全曲。在《匈牙利狂想曲》中,李斯特为了使作品能够达到民间器乐的音响效果,在作品中加入了许多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并使用了吉普赛音乐特有的音乐节奏来更好的体现吉普赛音乐的精髓。

对乐器的音效模仿也是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的一大特点,在《匈牙利狂想曲》中既有对匈牙利民族乐器的模仿,如:铃鼓、单簧管、大洋琴、小提琴等,也有对其他乐器的模仿,如巴松等。铃鼓常用于歌曲和舞蹈的伴奏中,声音清脆且富有节奏感,;单簧管的音色可以清澈明亮也可以丰满醇厚,因此使用范围则较广一些,尤其在旋律、音阶等灵动的地方会更加出彩;大洋琴又名“匈牙利洋琴”,前身是“杜西玛琴”,在匈牙利音乐中常被用于炫技的衬托效果,也可用于较高难度同音乐句;李斯特对民族乐器——小提琴十分热爱,《匈牙利狂想曲》中许多颤音和滑音的华彩乐句就是对小提琴音乐的模仿;巴松厚重的低音可以与悠扬的旋律形成音响上鲜明的对比,也常被用尽左手的低音旋律中。

二、《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

(一)创作背景

十九世纪中叶,处于奥地利帝国统治下的匈牙利民族爆发了民族解放运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民族的灾难不断激发了李斯特的民族精神,李斯特作为拥有强烈民族情感的积极分子和艺术家,把连续十场音乐会的收入都捐给了1838年遭受多瑙河洪水的灾区。并在此之后通过各地的旅行演出进行对吉普赛音乐素材的收集和整理,并决定把这些吉普赛音乐素材作为重要元素运用到他将要创作的匈牙利狂想曲当中,一共创作了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其中第二首的难度最大,流传最广,是音乐会中被演奏次数最多的一首。《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创作于1847年,出版在1851年,是李斯特为在反抗奥国的梅提希政权不幸牺牲的拉迪斯拉·泰勒基男爵(Ladislas Teleky)而作的。还曾被其他作曲家改编成四手联弹和管弦乐等作品。

(二)民族特点

《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在曲式结构上采用了“查尔达什”这一具有匈牙利民族特色的舞曲结构——“Lassan”和“Friska”,前者慢速而忧郁沉重的氛围体现了吉普赛民族悲情音乐的特点,后者欢快明亮、热情奔放的音乐形式则体现了吉普赛民族热情豪迈的性格。

在调性上李斯特采用了吉普赛调式与大小调相结合的手法,吉普赛调式分为西班牙吉普赛调式和匈牙利吉普赛调式。在《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中李斯特加入的便是经过变形的匈牙利吉普赛音阶,在音阶中形成了增四度和减七度等具有吉普赛音阶特色的音程,这些音程使得这首乐曲具有了匈牙利吉普赛调式的特色。

在这首作品中,李斯特还加入了切分节奏(反弱节奏)和附点节奏来突出表现吉普赛民族热情奔放的性格以及人们载歌载舞、热闹欢腾的歌舞场面。

作品中灵活运用了对大洋琴、铃鼓和巴松等乐器的模仿。其中大洋琴和铃鼓都是吉普赛的民族乐器。例如轮指技巧的使用便是对大洋琴这一乐器的模仿,从而既突出了这一作品的民族性,也增强了旋律的连贯性;“Lassan”乐段中右手装饰音的使用便是对铃鼓的模仿,丰富作品音响效果的同时,也为乐曲渲染了吉普赛音乐特色的氛围,增加了作品的民族性。“Lassan”乐段左手沉着、庄重的低音节奏型为乐曲奠定了情感基调则是对巴松这一乐器的模仿。

在《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中还采用了与匈牙利民间音乐中最喜爱的变奏手法相似的变奏重复和变奏再现手法,几乎所有的主题都是八小节的方整结构,凸显了了匈牙利民间舞曲的音乐特征。

(三)曲式分析

李斯特在《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中运用了“查尔达什”与自由曲式相结合的特殊写作手法,类似于带有引子和尾声的两个乐章组曲的结构,但在次级去世部分又有所不同。乐曲前8小节为引子部分,接着从第9小节开始进入庄重缓慢、忧郁伤感且节奏自由的“Lassan”(拉苏)部分,与从第118小节开始的热情欢快、充满民间舞蹈风格的“Friska”(弗里斯卡)乐段形成鲜明对比,但二者又不是完全割裂开的,在“Lassan”(拉苏)部分的第35小节中预示了“Friska”(弗里斯卡)中第一段的主题,且第51小节和409小节也在节奏和形态上有所联系。

《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对自由曲式的运用则体现在:乐曲的引子部分是在#c小调、Lento(缓慢地)速度,坚定而沉着地用f力度奏出具有宣叙调性质的带有即兴幻想曲风格的旋律,这段旋律节奏上自由且变化丰富,体现了狂想曲中随想性的一面;在速度为行板的“Lassan”(拉苏)乐段中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9-34小节,主要描写的是忧伤和压抑的吉普赛民间歌曲旋律,并进行多次的重复和模进;第二部分是35-61小节,从属持续音#G开始,与第一部分在织体上形成对比;第三部分是62-117小节,这一部分是对引子部分和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在以#F大调为主要调性,速度为“Vivace”(活泼地)的“Friska”(弗里斯卡)乐段中包含了由五个不同材料构成了七个部分主要运用的写作手法是“变奏”。第一部分是118-177小节,这一部分旋律轻快且具有跳跃感、节奏感强,是活泼的舞蹈性主题及其变奏,且这一部分左手跳音半分解和弦则体现了欢乐的集体舞场面,并被保留至曲终;第二部分是178-233小节,依旧是活跃且热烈的音乐情感;第三部分是234-273小节,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在材料上有所联系,这一部分音乐轻巧、色彩丰富且华丽,在变奏中为全曲的第一个高潮做了铺垫;第四部分是274-305小节,是这首作品中的第一个高潮,fff的力度使作品充满活力,伴随着力度的渐弱,进入第五部分;第五部分是306-360小节,这一部分清新的音乐材料与上一部分蓬勃的生命力形成层次的对比,并在长达17小节的双手八度半音进行中,将愈加火热的音乐推向最高潮;第六部分是361-392小节,即全曲的最高潮;第七部分是393-420小节,对第二部分的简单回顾后音乐逐渐平静下来。尾声是421-448小节,乐曲在速度为“Prestissimo”(最急板)的狂欢中结束。

在和声和调性方面,《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的引子部分主要以#c小调中主和弦与属和弦交替展开。“Lassan”(拉苏)乐段第一部分引入下属和弦,并进行三度关系的转调;第二部分则完全处于#f小调中进行主和弦和属和弦的交替,并引进了主和弦与属三和弦的第一转位交替进行;在对第一部分再现的第三部分中加强了下属和弦的和声功能。“Friska”(弗里斯卡)乐段是由#C大调的主和弦作为#f小调的属和弦解决后进入的。在这一乐段的第一部分中和声较为单一,以两小节为单位进行主和弦和属和弦的交替;在第二部分中以#F大调为主要调性,#c作为属持续出现在低声部,仍以两小节为单位进行和弦的交替,并在主和弦与属和弦交替的基础上加入了主和弦和下属和弦交替的和声功能;在第三部分中则又回到以两小节为单位的主和弦与属和弦交替进行的和声节奏当中,但在再现处的属和弦全部使用的是加入七音后的属七和弦;在第四部分与第二部分的和声结构基本一致,都是主和弦和属和弦的交替再加入主和弦与下属和弦的交替;第五部分与第三部分保持一致,一致到乐曲结束的前几小节才又再出现下属和弦。

三、《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的演奏版本对比

笔者选取了三位演奏家的演奏版本进行对比:1.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1903-1989)是著名的古典浪漫派钢琴家,他主张个性、张扬的演奏方式。2.埃米尔·吉列尔斯(Emil Grigoryevich Gilels,1916-1985)是乌克兰二十世纪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在演奏中他十分重视左右手的交错旋律。3.格奥尔基·齐夫拉(Gyrogy·Cziffra,1921-1994)是著名的法籍匈牙利钢琴演奏家。

在引子部分的演奏时长上,霍洛维茨和吉列尔都只用了30秒,齐拉夫则用了较长的间—36秒。相对于前两位沉着的演奏,齐夫拉则是将自己的热情倾入到了作品中进行了充分的发挥,他将八分音符重音的时值拉长,并用踏板营造出了回音的效果,运用弹性的速度将右手的旋律连贯出来,使引子部分极具戏剧性。

在“Lassan”乐段中,霍洛维茨将左手的附点音符演奏的十分具有节奏感;吉列尔则是将左手的附点音符与下一拍连接到一起,并将右手的旋律线条突出出来;齐拉夫演奏的速度仍相较于前两位更加缓慢一些,充分将这一部分忧郁的感情淋漓的表现了出来。在引子再现部分的结束处,霍洛维茨和吉列尔都选择用较弱的力度来结束这一乐段,而齐夫拉则是将这一乐段结束在了较强的力度上,为下一乐段的狂欢进行预示。

在“Friska”乐段中,齐夫拉一改引子和“Lassan”部分慢速的风格,用飞快的速度来表达这一乐段欢快热烈的音乐氛围;而霍洛维茨则是对这一乐段进行了改编,从自己的角度为这首作品加入了即兴幻想的内容;吉尔列斯则是用细腻、平稳的速度以及洪亮的音响效果来表现这一乐段热闹欢腾的音乐氛围。

笔者在此仅对三位演奏家演奏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进行了概述,三位演奏家都对这首作品有自己的想法和处理方法,这些都是基于自身对作品的了解的。因此,在聆听这三位演奏家的示范时,我们不妨也思考一下自身对这首作品的感悟和不一样的处理。

结 语

李斯特的不仅用他高超的演奏技法感染了观众,他的音乐作品中饱含着的民族精神也深深打动着世人。他将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元素和自己浓厚的民族精神巧妙地融合到创作中,使得《匈牙利狂想曲》成为一部极具民族特色的作品。而《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能够从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中脱颖而出,也是因为这部作品是《匈牙利狂想曲》中民族内涵最为丰富,曲式结构最为庞大,演奏难度也是最大的。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猜你喜欢
狂想曲乐段李斯特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罗罗布的狂想曲
罗罗布的狂想曲
罗罗布的狂想曲
罗罗布的狂想曲
视唱练耳与钢琴
二胡曲《新婚别》演奏浅析
保持肃静
爱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