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 戏

2021-11-26 21:48本刊通讯员李永海
电脑迷 2021年2期
关键词:戏迷剧团老百姓

本刊通讯员 李永海

“扯大锯,拉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小外甥,也要去……”出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人对这首儿歌一定不会陌生。那时候在大街上经常能看到一帮小朋友们围在一起,拉着小手,欢乐地唱着这首儿歌。从歌谣里就能听出来,那时候的小孩子们,多希望能走亲戚、听大戏。因为去了亲戚家里,不但可以听戏,而且还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

我出生在河南。河南是一个戏剧大省,那里有许多戏种,豫剧、曲剧、越调、大平调、四平调、坠剧、大弦戏、京剧、二夹弦等深受大家的喜爱和追捧。

父亲是个老戏迷,我是个小戏迷。也许是我从小就跟着父亲到处听戏的缘故,至今智取威虎山中英雄杨子荣高亢响亮的唱腔:“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仍然在我耳边响起。

小时候,每到地里耕种完小麦后,农民就算是彻底闲下来了。这时候,周围的十里八村就会陆续召开大会。每个村子里,在农闲时都会有两三个大会,且各村子逢会必唱。一唱就是十多场大戏,有时请来了县剧团,一些较大的村子甚至请来了省剧团,这就让爱听戏的人享福了。也因在那时候,农村里都还没有电视机,村子里一年也难得放上几场电影,人们没有别的娱乐项目,所以哪个村子里唱大戏,附近三里五村的人,甚至是七里八乡的人们,都会跑去听戏。

记得有一次,附近的一个村子里开大会,那个村子比较大,有五六千人口。他们村请来了省豫剧团,一天三场戏。村里建有专门的大戏台,大戏台设在村里很大的一块空闲地上。大会那天,十里八乡的老百姓们听说来了省剧团,大家都跑去听戏,真是人山人海。三五个人结伴,人们从四面八方像潮水般涌进了村子。

戏台下,一个凳子紧挨一个凳子,大伙们都早早地拎着板凳来占地方。人是一排紧挨着一排。直到整个大院里都挤满了人。甚至周围的墙头上、树上,也都挤满了观众。戏台上,紫红色的绒布幕帘紧闭,两边和上面都有垂着的绿色布帘。舞台上和院子里的树上,都放有高音喇叭。

铃声一响,舞台上敲起了锣鼓,高音喇叭里锣鼓喧天。红色的幔子被拉开了,台下观众的眼睛一亮,绚丽的舞台表演不断变化,大家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错过哪个精彩的瞬间。戏曲开始了。

生旦净末丑,相续出场,一个个精彩的表演和委婉美妙的唱腔,还有那细致入微的神态和动作,让人目不转睛。一会儿小丑挤眉弄眼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一会儿大家又为台上人物凄惨的命运难过得流泪不止;一会儿又对台上的势利小人充满愤恨;一会儿看着忠臣被奸臣害得家破人亡,心中不禁又充满了无限感慨,感慨人生无常。最后当看到坏人被斩首示众时,大家连连拍手叫好。

最不能错过的,就是夜间的连本戏,一个完整的故事,有时得需要唱上十几场。在冬天,北风呼啸,人们披上大衣和厚重的棉袄,也会三五成群地去听大戏,即便跑十多里地也都不愿意错过中间的某一场戏。大家追戏的那个劲头,一点也不亚于现今明星的铁粉儿。

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后来电视机陆续地走进了每家每户,人们坐在家里就可以听戏或看电影了。国家富强了,老百姓的生活富裕了。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的娱乐生活也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那些年,渐渐被人遗忘。那些事,都随着时代的转变,慢慢地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里……

猜你喜欢
戏迷剧团老百姓
戏迷春秋
——王海城作品精选
“回归人民”与“走向城市”:山西城乡两栖戏曲剧团生态模式初探
对老百姓好就是对党忠诚——践行正确人民观
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张春华:为票友组建民间“戏迷之家”
老百姓的微笑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丁洋澜??《小戏迷》
英国 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