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材的有效使用初探

2021-11-26 13:44马蓉芳
魅力中国 2021年36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音乐

马蓉芳

(成都市新都区旃檀中学校,四川 成都 610000)

对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说,我们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使用教材,怎样利用好教材里的内容,不管是唱歌、欣赏、创作等,怎样让学生自愿的、有兴趣的接受所教授的音乐知识呢。我们要想利用好教材首先应该认真研读教材,研读教材的前提是:我们必须“认识”教材。

一、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的特色与缺陷

(一)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的特色

本校现使用的是人音版的音乐实验教材,由人民音乐出版社编写的出版的这版音乐教材特色非常鲜明、内容涉及广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编写框架鲜明,主要以单元(课)为主题,教学栏目的设置简洁明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主题设计注重文化内涵,设计内容包括民族民间音乐、专业创作音乐,民族民间音乐不仅有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还有其他不同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从教学板块上来说主要集中在“唱歌”“欣赏”“演奏”“实践与创造”等方面。全套教材音乐欣赏和音乐表现两方面是分量较重的板块。

2.教材教学曲目的选择丰富多样,整体的分类合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强调音乐文化这一主线,强调音乐与社会、音乐与人、音乐与大自然的诸多联系。

3.整合了音乐教学内容,拓展新的教学领域,综合了艺术表演、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创造等。并注重培养学生自信、独立的歌唱能力,启发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表演,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力,强调音乐的实践与创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

4.音乐教学材料与音乐活动的选择阶段性非常明确,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有一定的连续性,通过音乐创作和表演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和体验节拍、音准、音值、音高、强弱、音色等基本要素;通过由浅入深的器乐教学培养学生运用乐器的能力。

5.以音乐学科为基点,综合、交叉、渗透学科内外知识,不同的教学领域间相互综合,促使其他各个领域在音乐学习领域横向联系,拓宽音乐视野,与其他姊妹艺术的联系促进了学生在各门艺术之间的相互促进和迁移,人音版的音乐教材综合了演唱、演奏、欣赏与音乐基础知识等基本技能,表现、鉴赏、体验、与相关文化的联系,提高了综合艺术的审美能力。

(二)虽然这版教材整体编写系统规范、内容丰富合理,也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

1.本版教材的欣赏部分的欣赏层次较高,由于学生基础较差,音乐素养较低,所以对于部分学生对其音乐知识的讲解学生无法轻松的理解,不能很好地完成其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的编排虽然丰富,但是对于思维开阔的学生来说很多内容并不能满足他们的兴趣要求,教材里面的内容学生喜爱的曲目较少,音乐作品的取材虽然广泛,但是学生能够实实在在听懂学会的、真正感兴趣的音乐作品较少。

教材是教师教育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更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和发展能力的源泉。但是对于教师来说教材并不等于教师的讲稿。教师在认识教材以后上课之前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

二、认真研听教材的重要性

新课改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音乐主动性,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强调学生在自我探究和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生成新的音乐体验,由此,对教材的清晰深刻的理解以及灵活有效地运用就显得极其重要,在音乐教学中坚决要避免“生搬硬套”式的教学。

(一)教材是了解体验音乐的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起来的,知识是在自己先前的经验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知识的构建是人在一定的情景之下,面临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新信息时会根据情景中的线索,调动大脑中事先准备好的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先前经验,来解释这些新知识、解答这些新问题,赋予他们意义。”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对于音乐,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个贝多芬或者莫扎特,对于音乐学科以及教材内容来说,我们提倡并鼓励学生的聆听形式多样,类型丰富多彩,富有个性的音乐,这些都是可行的。由于欣赏的主体和角度的不同,虽然我们每个人在欣赏同一个作品时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任何一个音乐作品都有一个“共视区域”,所有的欣赏者都不能脱离于音乐形象的公认评价。所以我们老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首先老师自己形成独到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把握“共视区域”的所在,以此才能在学生的课堂探究与学习讨论中做更准确有效地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个性见解的基础上把握“共视区域”的所在,并能更有效地理解这个“共视区域”。

(二)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才能为学生提供合理引导支撑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音乐体验是在自己先前的经验基础上构建起来的。”[2]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先前经验,但是这些经验不是完全正确,甚至有些是有偏颇错误的,在这样的情况给予先前的经验学习教材时往往也会出现偏颇错误。所以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对教材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在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过程中对学生做出更加准确、有效地引导。例如:山东胶州三中丁文红老师在欣赏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时,选了朝鲜族民歌《阿里郎》,首先让学生欣赏的民歌版的《阿里郎》,对作品的风格和曲调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又欣赏了阿里郎组合演唱的现代版的《阿里郎》,同样的一首歌曲,用不同的风格和演唱方式,节奏和旋律的演变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两种版本的对比聆听,学生不仅对《阿里郎》这首作品有了进一步的感受和理解,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结果不仅有正面引导,也正视了学生的现实状态。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将会涌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更需要老师的机制和敏锐。这就更需要老师深刻挖掘教材,同时还要有更多的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储备。扩展音乐的外联度,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够给学生一个适度的学习发展的支撑,使学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只有精心研读教材,才能真正做到关注学生

在新课程中,强调课堂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实际课堂中,要想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真正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更应该认真领悟教材,这样在学生学习教材的过程中,重心会是学生,是学生的脑力劳动,是学生的思维,是学生思维中遇到的困难,而并不是教材内容本身,例如,教师在教某部分内容的时候,其重心并不是放在内容的讲解上,而是更加注重学生本身,注重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并解决在感知、思维、记忆上遇到的困难,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在教授内容,而是教会学生怎样感知音乐,教会学生获取除了教授内容以外的其他知识的方法。只有教师吃透教材才能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学生身上,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如果一个老师对一首歌曲都没弄明白,即使他有再丰富的音乐知识和情感,他必然也会是一个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讲解也是死板无趣的,对学生的引导也是生硬的,这样对于课堂过程的也是不能把控的,就更不用说关注学生了,由此可见,研读教材对于关注学生的重要性。

三、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教材

当我们对教材有了清晰的认识和解读之后,我们又该怎样更有效地使用教材呢?

(一)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

由于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教师应该结合书本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循序渐进的学习欣赏不同风格、不同层次的音乐。例如:由于17年级即将参加区内的合唱比赛,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合唱知识,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在合唱排练之前通过合唱歌曲《走向复兴》《黄河大合唱》的欣赏与讲解,使学生了解了多种不同演唱形式,开阔了视野,对于以后的合唱排练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指导作用。

(二)从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入手

在本套教材中有一些曲目学生并不感兴趣,如果还是按照原教材的内容讲解,不但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老师必须投其所好,在教学内容上可以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音乐素材入手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我们在学习《长江之歌》这首歌曲时如果直接一开始就来学习此歌曲可能没有几个学生能够感兴趣,我们可以先通过学生熟悉的经典音乐《天空之城》的主题曲来让学生体会到经典,从而便更有兴趣得来学习其他的经典影视金曲。

(三)通过自主选材,挖掘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初中生的思想相对成熟,乐于接受新事物,视野开阔,但是由于年龄上的特点,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课堂问题和表演的积极性并不高,对于课堂内容反应不强烈,甚至无动于衷,所以在上课之前建议老师通看教材,对教材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在第一节课上提出自己的教学要求和设想,找出学生的兴趣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自己所感兴趣的音乐素材,现通过教师几节课的示范,体会老师是如何带领学生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对学生的准备不断地进行辅导并且给予展示的机会,并对其展示进行评价,虽然这样会增加老师很多的工作量,但是学生的兴趣一旦调动起来,我相信他们的方法和表现会让老师眼前一亮,同时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教材是教师教育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但是,再好的教材也有自己的缺陷,由于学校、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不会完全适用于所有的教师和学生,教师是教材的主导者,对于教材的处理能力和驾驭能力是每个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渗透科学方法的训练,适当的调整和补充教材的知识体系,对不同的知识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更有效地利用教材,使教材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音乐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教材精读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主要内容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