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2021-11-26 20:02王宁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政育人

王宁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6)

近年来,课程思政越来越被各级各类学校重视,纷纷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希望能把思政教育工作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高职院校也组织教师积极进行了探索和创新。2017 年2 月27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要求。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纲要》对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等提出了指导性建议,为课程思政实施提供了宏观方向和思路。

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环境。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思想文化显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西方文化持续向我国渗透与扩张,我国的社会稳定遇到了重大挑战。而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教学严重脱节。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普遍对课程思政认识不深,欠缺系统全面全方位的课程思政建设改革。作者在借鉴职业能力分析法、目标导向教学法等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经过实践总结出一个操作性强的教学改革方案,即“四阶段”教学设计法。

一、高职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与普通高校一样,面临着“课程思政”理念尚未深入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等现实困境,突出问题有如下几点。

(一)思政理论课设置与内容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

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目标定位未体现出职业性的特点,职业特色缺失;教学模式相对僵化,没有针对不同专业和岗位设计不同的元素;考评办法陈旧,绝大多数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纸质笔试,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忽视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专业课程思政内容选择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现在“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深入度和时代性不够。课程内容没有根据具体专业进行不同的处理,实践中,“课程思政”就是某门课程与思政课的简单相加,没有专门的教学设计,简单粗暴的加入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大道理,脱离时事,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没有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三)教师思想观念陈旧、思政素养亟待提高

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设定,教师强调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侧重强调技术技能培养,与此同时,疏于思政教育。很多教师缺乏思政教育的意识,甚至部分教师过于关注专业技能学习,忽视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自身思政素养就不够,难以承担“课程思政”建设的重任。因此,高职院校要注重提升专业课教师的德育意识,将德育作为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每一位教师充分认识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同思想引领教育同样重要,将三者自然融入每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

二、课程思政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在《纲要》出台之前,国内已经有大量的学者对课程思政进行了研究,王丹丹提出要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师思政素养现状、课程思政内容建设的深度广度、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和突出问题;李春萌等认为应从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改变教学设计、增加思政教育目标、紧扣专业目标精选典型思政案例等构建育人大格局;徐飞跃探索了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路径,提出思政教育“进教师心、进教学文、进课堂教、进课改评、进育人境、进学生行”的“六进”行动策略;韦莉莉认为构建职业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四位一体”的同向同行课程体系是基础,“一体化”教学体系是关键,“德能并重”多元评价体系是保障。这些理论研究和实践为全面开展课程思政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以下是几点启示:

(一)课程思政实施的主体

专业课程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实施主体,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只有充分调动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推动课程思政的全面落实。因此,如何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创造条件,激发课堂改革动力、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能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系统设计课程思政实施路线

课程思政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起上下贯通、多元参与的运行机制。《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围绕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因此课程思政实施不应是个别专业或教师单打独斗,而应自上而下,结合各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

(三)描述和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应用。专业课程蕴含的丰富专业知识本身具有明显的价值倾向、家国情怀,教师应结合行业调研、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等途径深度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不能将德育内容生硬楔入专业课程,而是要将思政元素自然渗入课程方方面面。成功的课程思政课堂应该是“润物细无声”,而不是在专业课程中旗帜鲜明地讲思政内容,这样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抗拒。

(四)在课堂中实施课程思政教学

课程思政教学实施首先要有精心的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隐藏在特定的知识载体中,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职业院校课堂往往以任务导向、项目驱动、理实一体等教学形式为主,思政元素则尽可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在案例中启发、在自发讨论中共鸣。课程思政的课堂要比以往更强调设计,教师要以导演的视角,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多埋伏笔,在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完成思政教学目标的植入。

三、“四阶段”教学设计法的基本内容

课程思政教学实施首先要有精心的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隐藏在特定的知识载体中,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职业院校课堂往往以任务导向、项目驱动、理实一体等教学形式为主,思政元素则尽可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在案例中启发、在自发讨论中共鸣。课程思政的课堂要比以往更强调设计,教师要以导演的视角,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多埋伏笔,在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完成思政教学目标的植入。

“四阶段”教学设计法是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和精神理解的基础上,从思政元素调研开始,根据调研结果召开课程思政元素分析会,结合弘扬中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塑造、培养法治思维和职业基本素养四个维度进行思政元素提炼讨论,再将提炼出的思政元素自然融入课程教学设计,最后结合课程思政教学完成评价,从这四个步骤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开展岗位思政元素调研

每门课程都有其定位,课程的开设必然是为培养专业所需职业能力服务的。在召开课程思政元素分析会之前,首先要通过文献调查、访谈或座谈、毕业生问卷调查等途径,确定课程服务的行业、岗位,并从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工具、技术、法规规章、工作流程、工作方法等方面初步提炼思政元素。这个阶段要充分挖掘行业前沿技术发展、先进理论方法、国际和国内标准规范、工匠精神等,确定课程思政总体目标。

(二)课程思政元素分析会的组织

在行业和岗位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借助外力,发挥群体决策优势。引入思政课教师、企业技术专家,从不同的视角审视课程全部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课程思政的内涵,归纳课程各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形成课程思政内容体系。这个环节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开展,课程教师介绍课程知识和技能体系,企业技术专家描述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思政教师利用其专业的思政理论和敏锐的问题分析能力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补充完善。通过这个步骤的实施,专业课程将插上思政的翅膀,其内容也将更加饱满和生动。

(三)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思政元素必须要有合适的载体才能实现隐性教育,这就需要精准的教学活动设计来实现。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将思政元素融入前沿技术介绍、人物故事、理论分析、工作过程。从知识媒介来看,思政元素可以隐藏在学习视频、案例文档和虚拟仿真系统中。教师通过探究式学习法、任务驱动法、引导文教学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等,设计复杂的任务情景,让学生在分组协作的工作过程中,从知识载体中感悟到思政元素。

(四)课程思政教学评价

课程思政全面实施后,课堂教学活动发生新的变化,专业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程评价时,不但要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还要对学生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进行过程性考核。建议将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环节设计为理论知识评价、技能水平评价、思想道德评价三个维度,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综合评价。定性评价方面,评价主体不限于教师,应引入小组评价、同学互评等;定量评价方面则主要从课程参与度、发言讨论程度、知识测评正确率、技能操作准确度等方面,由教师进行观察、统计给出。

当前,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已经成为全员育人的一个重要渠道,职业教育如何结合专业和课程特色,探索适合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法是广大教师要努力的方向,本文提出的“四阶段”教学设计法可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课程思政”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抓手,任重道远,必须强化。当然,“课程思政”毕竟是个新事物,出现时间有限,尚未形成成熟、可复制的建设模式,很多问题尚待探讨。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高职教育“课程思政”研究实践需要更加深入,亟须加大研究探索力度,需要加强多学科多维度的研究探索,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实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思政育人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