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色基因“活”起来
——基于上海政法类高校对提升大学生上海红色文化认同的策略研究

2021-11-26 20:02裘欣璐费静怡石佳馨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政法高校学生红色

裘欣璐 费静怡 石佳馨

(上海政法学院,上海 20179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①为迎接党成立100 周年,上海作为建党百年的红色起点,要充分发挥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积累。红色文化象征着伟大的革命精神,红色文化认同是对其产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两个话题近些年颇受关注,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于红色文化资源对提升学生文化认同的意义、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及解决路径。不过,在政法类高校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价值以及用有效方法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仍存在很多可以拓宽的空间。新时代需要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储备,让红色基因“活”起来,关键是要提升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因此,基于上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上海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中有重要意义。

红色文化有丰富的实践根源及文化根源,在形态上包括有形文化资源和无形文化资源。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进程中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狭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的解放与自由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中国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凝结而成的观念意识形式②。在本文我们所讲的红色文化为后者,即象征着伟大的革命精神、代表着共产党的党性、包涵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优良的传统作风的红色文化。文化认同是主体受红色文化所象征的精神和价值的影响,而对红色文化产生的认同感、归属感③。那么,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则是指可以激起其爱国情怀,使其遵从红色文化的基本信仰,规范自我的政治行为,认同党和国家的政治策略和政治要求。在外来文化价值冲撞下、在各类思潮的冲击下,加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是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国家文化活力的必要因素。因此,如何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红色文化背后的精神,如何让红色基因“活”起来,是厚植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的关键问题所在。本文以政法类高校为基础,以上海红色文化为载体,旨在研究如何提升大学生对上海红色文化认同,试图通过文献调查、问卷调查与现实调研等方式,探索合理的路径策略,让上海红色基因活起来、让上海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饱满起来。

一、上海政法类高校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的基本现状

笔者对上海政法类高校学生就上海红色文化认同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发布了180份问卷,回收了169 份问卷,有效问卷为169 份。调查发现当前上海政法类高校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存在四不足:1.对上海的红色文化了解渠道单一,全面性不足。近五成的被调查者通过网络了解红色文化,而《上海红色文化地图》作为一种新颖、优秀的红色资源宣传方式却知名度不高。2.对上海红色文化感兴趣,但主动性不足。在被问及“通常您去参观这些上海红色地标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时,回答个人兴趣的仅占12.94%。3.对上海红色文化的价值功能了解较深刻,但持续性不足。近九成的人会因为所在的城市拥有众多的红色资源感觉到骄傲;九成以上的人赞同“革命遗址、革命文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但是,被问及“参观上海红色地标后,您在日常行动上会用这些精神去要求自己吗?”时,回答一直会的仅占25.29%。4.对红色文化相关的法律知识不足。当采访问及国歌法、国旗法、英雄烈士保护法,多数受访者皆表示知道这几部法律,但具体的相关详细内容、条文基本不了解或者只知道几条。

二、上海政法类高校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

针对以上调查报告现状分析,笔者总结了六个影响因素:

(一)高校青年学生面临外来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

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西方外来文化价值观念与中国本土主流价值观念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对我国价值观体系的构建产生了影响,尤其对高校青年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塑造产生了很大影响。部分学生在其影响下失去了对上海红色文化的兴趣,这增加了上海红色文化对高校青年学生教育的困难,也让上海红色文化失去了对青年的思想引领作用。

(二)家庭对于高校青年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缺失

根据回收的问卷显示,青年学生参观红色文化基地多为学校组织或自发组织,尽管家里有老党员和革命战士的占比将近二分之一,而从身边人学习到红色文化的却不足三十分之一。这说明家庭在高校青年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中严重缺失。缺乏家庭红色教育的基础,高校青年学生先天对红色文化失去兴趣与基础,红色精神与红色思想得不到接受与传承,红色文化的认同过程便停滞不前了。

(三)学校对于高校青年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缺乏主动性、系统性和创新性

目前高校对于青年学生红色文化的教育方式和体系没有形成完整的红色文化链条。高校红色教育断裂式的开展让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缺乏一个完整的形成过程,而只能片面的了解红色文化。同时高校缺乏对于学生参观红色文化后的及时有效反馈与进一步巩固,大多活动的开展停留于表面而缺乏深层次的挖掘与衔接。高校传统的教育方式尤其是死板的,填鸭式的,流于形式表面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已经不能较好的吸引青年学生,并唤起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和思想上的共鸣。

(四)社区对于高校青年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缺乏积极性、延续性和创新性

社区也是红色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根据问卷显示,长期居住上海的学生比长期不居住上海的学生对上海红色文化的认同反而更低,说明社区并没能很好地延续继家庭、学校后的红色文化教育任务。同时,从社区学习到红色文化的人数为零,足以反映社区在红色文化教育中的缺失。社区红色文化多以社区博物馆和社区基地为主,缺乏创新性宣传手段,难以吸引青年学生。社区未能提供确切岗位,使青年学生的服务意愿和实际情况断层,消减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完善且系统地利用好社区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融入青年基因的重要挑战之一。

(五)各级组织对于高校青年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缺乏监督性和针对性

红色文化精神对于团员和党员的要求更高。然而根据问卷显示,超半数团员、党员上一次参观上海红色地标时间超过一年,甚至部分团员党员从未参观过上海红色地标。而在参观反馈上,团员党员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和普通群众的区别并不显著。这说明各级团,党组织对团员党员的红色文化学习缺乏监督,也缺乏在红色文化中针对团员党员的更高要求。而团员党员在红色文化的宣传与传承中承担了表率与榜样的作用,团员党员的行为将带动红色文化在普通群众中的影响。

(六)网络平台等宣传方式给青年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带来了新机遇与新挑战

随着网络的诞生,红色文化精神在青年学生群体中有了一条便捷的融入方式。但同时,网络平台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导向,部分作品曲解革命历史,歪曲革命先烈,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处理与分享能力,将红色文化传播环境复杂化。网络平台对于红色文化而言是新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红色文化如何与网络相结合将影响青年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可。

三、加强高校学生对上海红色文化认同的路径

(一)编普上海红色文化法律知识

上海政法类高校以法学学科为优势和特色,在组织红色活动上,应运用法学学科与上海红色文化相结合。一是加强普法活动,普及与上海红色文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上述调查报告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国旗、国歌、国徽与上海之间的历史故事和具体意义没有很深入的了解。对此,高校可以专门针对国旗法、国歌法、国徽法进行一场红色普法活动。凤懋伦委员认为“普及国旗法规,让更多公民更尊重和热爱五星红旗,是弘扬红色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④二是竞赛活动,以答题擂台的形式,增强竞赛的挑战性和刺激性。近几年,上海为形成具有上海特点、彰显红色文化的文物保护利用新格局,制定和修改了多则法规条例。如2019 年《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我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⑤的修订;2019 年对《上海市历史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的修改,新增红色革命纪念地保护内容;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促进条例》1 将于2021 年1 月1 日起正式施行,第三十九条明确政府将对上海红色文化加强发掘和宣传。三是制度保障,基于红色资源整合、红色资源利用、红色资源宣传,达成制度规范、实现制度保障。譬如中共一大会址目前正在修缮,修缮好的中共一大会址可能需要出台一些规章制度,上海政法类高校学生可以运用法学学科知识,参与到上海红色文化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对相关制度进行优化、出谋划策。

(二)加强上海红色文化理念教育

以文化学习活动为基础,以社会实践为平台开展对学生的红色文化理念的教育,以更有趣且有意义的途径实现党性教育、提高爱护红色文化意识。一是促进学生党员发展,四史教育不再停留在口号。习近平在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⑥高校可将对四史的理解程度作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标准,由学生党员向普通学生讲课、大学生向05 后“准大学生”“准高中生”讲授红色文化,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背景下,让学生学而有思,学以致用,将把学习党史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二是增强红色读物可读性,提升红色教材书的趣味性。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许多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⑦例如结合最新红色书籍进行研讨交流,可组织学生进行上海红色读物的撰写编辑,如红色绘本制作,红色文创产品设计,融合红色文化和海派文化特色,打造既具有使用价值又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红色文创产品,完善爱国主义教育。三是完善扩大“红色互联网+”,实现知识共享化。上海红色文化是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思政课需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结合互联网、多媒体等平台打造全新的红色教育课程,全方位再现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的历史岁月,同时收集得到高校学生的反馈,引起共鸣。四是加强《上海红色文化地图》⑧与高校的使用。基于建党百年的契机,扩大学生对红色之旅的兴趣,例如开展线下寒暑期游研学,实现“重走上海红色之路”,加大学生对周围人群关于上海“必到之处”的推荐力度,化解红色文化资源产品的知名度不高的问题,巩固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感。

(三)激发上海红色文化活力

面对日益丰富的互联网时代,悠久的红色文化在各个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冲撞下,要与互联网相结合,创设多种现代化方式保持活力,从而增强学生对本国红色文化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一是组建政法类高校学生的志愿者队伍,提供学生参与红色文化宣传的平台。基于政法类高校在法学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上的优势,上海政法类高校学生对于红色文化法规、红色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因而组建政法类高校学生志愿者队伍参与红色文化宣传具有可行性。二是在微信公众号、抖音、b 站等平台创建学校红色文化宣传账号。通过参观各个上海小众红色文化场馆,如印刷《共产党宣言》的成裕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地原荆州路405号、国歌展示馆等地,制作并发布上海红色文化景点介绍的推送文案、微课堂、云动画系列等。三是搭建“互联网+红色旅游”线路。通过大学生感兴趣的密室逃脱、角色扮演等形式,参与者在过程中发现各种红色故事,经历一次“回到革命年代的上海”的红色体验。融合多元丰富、有时代感的表达,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对红色文化更有感触。四是组织青年宣讲团。联结上海政法类高校学生面向社区、中小学进行上海红色文化宣讲活动。通过ppt、视频等形式讲解上海小众红色文化景点,使中小学生了解上海红色文化的魅力。

在“十四五”规划推出后,上海市市长李强提出,充分利用上海丰富的红色资源、红色基地,让干部群众在现场学习中切身感受百年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在感动感悟中传承发扬红色基因。⑨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已成为当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手段之一。上海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在面对各种外来文化价值观念的猛烈冲击下,更要发挥上海红色文化资源,让红色文化在这片党的诞生地大放异彩。在上海红色文化宣传中,着重关注青年学生的创造力,发挥互联网和学校的作用,多管齐下,多类结合,让红色基因“活”起来。运用红色文化内在精神价值和人文底蕴,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而促进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要以打造“上海文化”品牌为目标,构建文化传承体系,通过对上海红色文化的发掘和开发,加快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

注释:

①《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光明日报》,2018 年6 月7 日。

②丛嶷:《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探析》,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红色文化论坛”论文集——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2012 年年会》,2012 年4 月。

③王佩连:《论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心理生成路径》,《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学》,2021 年第1 期,第100 页。

④周渊:《国旗在上海设计而出、新中国首批国徽是上海制造,委员建议建国旗展示馆传承红色文化》,《文汇报》,2020 年1 月18 日。

⑤《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我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沪委办〔2019〕28 号,2019 年11 月11 日。

⑥《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重要讲话》,《新华日报》,2021 年2 月22 日。

⑦《习近平同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出版发行》,《新华日报》,2021 年2月22 日

⑧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共同推出,以党史研究和文物保护相关资料为依据,结合实地核查,最终汇聚387 处红色文化资源,并精选其中333 处落点标注。

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李强在上海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上提出这五个“坚持”》,《上海发布》,2021 年2 月23 日

猜你喜欢
政法高校学生红色
红色是什么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政法科技创新支撑社会治理 赋能平安中国建设——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在京揭牌
选优配强用好乡镇(街道)政法委员 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基础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红色在哪里?
드라마 ‘인민의 이름으로’
追忆红色浪漫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